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37篇
航空   402篇
航天技术   94篇
综合类   101篇
航天   18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研究了机械冲击消旋的作用机理,针对大型空间碎片的消旋问题,提出了机械冲击消旋位姿的计算方法。在空间碎片运动状态已知的情况下,基于矢量合成方法在空间碎片表面上搜寻合适的冲击位置。建立空间碎片机械冲击主动消旋的运动学模型,计算空间碎片不同位姿状态的冲击位姿,并分析冲击后的角动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冲击点满足形成力偶矩的条件下,多点机械冲击可有效减小空间碎片的角动量。研究成果对于发展机械冲击主动消旋方法,提高大型空间碎片捕获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阵风载荷减缓系统故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阵风引起的额外载荷会引起飞机结构疲劳,降低结构使用寿命。采用非定常气动力有理函数拟合方法建立时域状态空间下的动力学系统,设计了阵风载荷减缓系统。研究了阵风载荷减缓系统3种典型故障模式(副翼偏转饱和、舵机卡死、副翼偏转延时)的力学建模方法,并对机翼在阵风减缓系统故障模式下的阵风响应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3种故障模式均不利于阵风载荷减缓系统对阵风载荷的减缓,对于一些特定情况,故障模式下的阵风载荷减缓系统不仅不能减缓阵风载荷,还会带来由副翼偏转不当引起的额外负载。  相似文献   
23.
24.
针对国内某轿车双横臂独立悬架系统,运用ADMAS/View模块建立了双横臂式悬架模型,利用ADMAS/Insight模块对建立的双横臂式独立悬架进行了优化分析。优化结果分析表明:通过悬架参数优化设计,使前悬架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5.
26.
建立飞行疲劳监控和主动恢复的疲劳管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疲劳严重成胁飞行活动,许多飞行事故都直接或间接地由疲劳所引起。1988年,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管理局(NASA)的埃姆斯研究中心(Ames)从“航空安全报告系统”(ASRS)收录的261000多份报告中,检索出52000份与飞行员疲劳有关的报告,占总数的21%。随后,埃姆斯研究中心开始了国际上最早、最权威的飞行疲劳系统研究。他们先后完成了几个关于飞行疲劳的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27.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主动冷却设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样  张磊  张若凌  蒋劲  赵国柱 《推进技术》2014,35(2):208-212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主动冷却模型制造和热考核试验的费用高昂、周期长,为了降低试验风险,采用三维计算和经济的验证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主动冷却设计。冷却结构基本参数设计和侧壁冷却流动设计是确定设计方案的两大基础,前者采用三维传热计算结合冷却面板传热验证试验完成,后者采用超临界燃料流动三维并行计算结合水流动验证试验完成。在此基础上,经过多轮的结构设计与三维传热及强度计算评估迭代,确定了最终的燃烧室主动冷却结构。设计的主动冷却燃烧室在来流马赫数2.5,总温1700K条件下成功通过200s热考核试验,表明所采用的设计方法、验证试验和计算工具是有效和可信的。  相似文献   
28.
针对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协议通用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主动编程思想的时间同步协议动态切换机制,设计了能够动态适配的时间同步协议切换框架,重点讨论了节点间相互通信、时间戳标记、协议切换、本地时间与全局时间的转换等4个关键问题,并且在TinyOS(Tiny Operating System,微操作系统)平台上对新机制进行了仿真验证,比较了新机制同2种主流时间同步协议之间的性能差异.仿真结果表明:新机制能实现时间同步协议的动态配置,提高协同效率,节省切换开销,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9.
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动失谐优化的叶轮瞬态加减速振动抑制方法.首先建立了瞬态加减速激励下的叶轮降阶模型,获得了表征失谐对瞬态振幅影响的失谐放大因子.然后基于降阶模型,采用蒙特卡洛仿真快速计算了一系列瞬态激励下失谐放大因子的概率密度分布,结果表明:失谐放大因子在大多数瞬态激励下受到随机小失谐的影响大于在稳态激励下受到的影响,且...  相似文献   
30.
某些超精密设备可以简化成一个简单的二自由度振动系统,上质量块起到消振作用,当对下质量块施加简谐激振时,设备主体振动被削弱,若上下质量块重量比选择适当,则设备主体振动可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