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航空   24篇
航天技术   62篇
综合类   4篇
航天   7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航空计测技术》2010,(6):53-53
与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一同被誉为“20世纪四大发明”的激光技术,已走过50年发展历程。11月29日,由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主办的激光诞生5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会议在四川绵阳科学城举行。我国新型强激光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表示,未来激光技术将围绕普及、提高、交叉三个方向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2.
周武 《太空探索》2011,(2):16-17
2010年12月11日,中国科协第49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在北京召开。本期沙龙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主办,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承办。沙龙的主题为"新概念航天器",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尧、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孙泽洲担任领衔科学家。中国工程院戚发轫院士、中国科学院叶培建院士、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等30余位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3.
《航空制造技术》2019,62(11):64-65
增材制造技术被美国科学基金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认为是20世纪制造技术的一项重大创新,并受到世界科技强国和新兴国家的高度重视,正在成为工程、制造、材料、生物医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增材制造技术还给空间任务执行和资源保障模式带来了突破性改变,可以满足应急维修保障、试验支持及有效载荷制造等在轨需求。智能增材制造技术与系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自2013年开始建设以来,依托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在激光制造、空间制造与增材制造交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44.
《飞机设计》2014,(3):F0004-F0004
《飞机设计》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有关航空、航天科学技术领域的综合性自然科学技术期刊,大16开本,双月刊。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天为主编,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顾诵芬,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德、李明、杨凤田等为顾问。本刊热忱欢迎国内外从事航空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的科技工作者和大专院校师生踊跃投稿,有基金项目支持的稿件优先刊用。  相似文献   
145.
2012年5月18日西安航空学院、中航工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挂牌庆典在西安航空学院阎良校区隆重举行。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迈曾、省政协副主席李进权出席,副省长朱静芝、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高建设揭牌。中国科学院院士侯洵、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一坚、徐德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全国十所航空院校,同济大学、西安交  相似文献   
146.
2003年11月本刊在全国媒体中率先刊登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月球探测卫星工程论证组的文章《嫦娥工程——中国的绕月探测工程》,首次向国人披露了我国的探月计划.立即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一转眼两年时间过去了.随着“神舟”六号飞行的圆满成功,人们有理由把目光更多地集中到祖国的航天事业上来。那么.“嫦峨”工程进展如何?什么时候我国的飞行器光临月球,日前,本刊记者带着大家关心的问题,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总设计师和总指挥叶培建先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7.
50年前,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的前身)负责研制的我国第一种实用探空火箭——“探空7号”(代号T-7)气象火箭,在经历了首次发射(1960年7月1日)失败后,于第二次发射(1960年9月13日)时成功地飞上蓝天。由此,揭开了我国实用探空火箭发射的序幕。  相似文献   
148.
《空间科学学报》2005,25(6):528-528
2005年8月6日,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和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在北京联合组织召开了探测双星在轨运行总结会.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庆祝探测双星顺利完成任务规定的设计任务,总结探测双星在轨运行情况及工程研制的创新点,宣布探测结果和科学研究的重大发现,汇报双星配合CLUSTER再次延寿进行协调观测的科学需求.  相似文献   
149.
2007年2月4日,国防科工委主持召开了“中国航天二院(本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成果鉴定会。由符志民副院长任组长的本课题顺利通过了成果鉴定.并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成果鉴定委员会主任由国际质量院、中国科学院刘源张院士担任,成员包括国务院参事北京理工大学朗志正教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王礼恒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黄培康院士、李伯虎院士,以及总装技术基础局、中国航天质量协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零缺陷管理中国研究院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组成。会议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科技质量部王琳副部长主持。  相似文献   
150.
刘洁 《中国航天》2005,(12):18-18
10月29日,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院士会议上,国际宇航科学院秘书长宣布,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和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余和琫当选为2005年度院士,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究员郭宝柱当选为通讯院士;科技部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究员林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