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航空   1篇
航天技术   19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15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2012年12月15日,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著名导弹和火箭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屠守锷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屠守锷先后担任我国近程、中程火箭的副总设计师,洲际火箭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领导解决了若干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3):282-282
"两弹一星"元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在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开幕式上表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迎来最好的应用产业发展期。孙家栋说,十几年来,卫星导航应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信息文明和现代商业模式的快  相似文献   
13.
4月8日是“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80岁华诞,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特写信致贺,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4.
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被简称为“两弹一星”。这其中的导弹既包括战略导弹又包括战术导弹,我国不仅在战略导弹方面取得了重犬成就,在战术导弹方面也取得了光辉业绩。  相似文献   
15.
《太空探索》2006,(11):41
自1956年我国航天事业创建以来,如今已走过了半个世纪波澜壮阔,光辉灿烂的历程.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从无到有.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取得了以“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为标志的伟大成就,并培育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为此.2006年6月8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中国航天事业创建五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2枚,  相似文献   
16.
杨嘉墀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航天科技专家,是国家“863”高技术倡导者之一和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是我们的科学技术的引导者,也是我们尊敬的亲切的老人。我们宇航学会卫星应用工作委员会的全体同志深切怀念杨家墀先生!  相似文献   
17.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第一任所长、"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希季在研究所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了感人肺腑的讲话. 王希季院士说:"50年前,我调入上海机电设计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前身),开始了我从事航天事业的征程,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是我的母亲所."  相似文献   
18.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高校思政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新时代下如何使“两弹一星”精神更好地融入思政课,需要全面理解并准确把握三重逻辑,即生成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首先,充分认识“两弹一星”精神的科学内涵,了解其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内在契合点。其次,深入明晰“两弹一星”精神在政治导向、教学需要和精神传承方面对推进思政课所具有的重大意义。最后,积极贯彻“两弹一星”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新年寄语     
嫦娥奔月、万户飞天、太空漫步……几千年来,对广袤的太空,中华民族充满了期待,充满了向往。中国航天创造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等辉煌成就,用一个个飞天壮举不断地为国人圆梦,为民族争光。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基本建成,导航卫星技术在国防建设、经济建设中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取得了初步的社会经济效益。北斗导航系统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国防实力、带动科技进步等方面,正在发挥愈来愈重大的作用。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勇气和智慧铸造了今日导航卫星的成就。在回顾中国卫星导航史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创业时期"两弹一星"元勋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