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7篇
航空   129篇
航天技术   99篇
综合类   10篇
航天   8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考虑到实际应用中,由于外部干扰或通信能力有限,连续通信有时无法保证,研究了间歇通信下二阶多智能体的跟踪控制问题。在持续性通信无法保证的场景下,为了提升间歇通信下系统的收敛性能,引入非周期性的持续-保持控制机制,设计了一种面向二阶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跟踪控制协议。基于矩阵论和图论知识,并结合双线性变换证明了非周期性间歇通信结构下系统可以实现一致性跟踪,进而得到了针对无向拓扑网络的一致性跟踪条件。仿真实验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12.
313.
随着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多传感器融合状态估计凭借其鲁棒性、灵活性、可扩展性以及便于故障检测等优点,长期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数据融合的方法为融合状态估计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是早期研究的主要方向,从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相继发展出了集中式和分散式滤波架构及相应算法。无线通信技术的成熟以及一致性算法的出现使得分布式状态估计的研究进入了快车道,自2005年以来,大量基于一致性的分布式滤波算法被提出,其中不乏实用的经典方法和优秀的开创性方法。旨在梳理多传感器融合状态估计的发展,探究从数据融合到分布式滤波的内在联系,并对一些经典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14.
对一类具有动态领导者的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进行研究,解决了领导-跟随一致性控制问题。首先,考虑到多目标任务中广泛存在的合作-竞争机制和领导者的控制输入非零的情况,基于邻居智能体的相对状态信息,设计了一类分布式的分组一致性控制器。通过在所设计的控制器中增加补偿项,解决了由领导者非零控制输入引出的问题。引入了一类Lipschitz-like条件,解决了非线性项在实现分组一致时所带来的困难。其次,利用图论和构造Lyapunov函数,通过求解代数Riccati方程得出了系统实现分组一致性的充分条件,并基于所设计的控制器实现了多智能体系统动态领导-跟随的分组一致性控制。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和结果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15.
凭借高效、鲁棒、应用广泛的特性,集群多机器人系统已经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首先简述了自顶而下和自底而上两种多机器人系统研究思路的当前研究概况.然后从拟生物集群系统模型引入,进而引出一致性系统模型,针对低阶、高阶、异质、时延等一致性模型进行分析总结,单独阐述了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系统模型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316.
遥测数据是航天器研制阶段最重要的产品成果之一,是检测航天器功能及性能指标、验证航天器各系统研制成果,以及分析在轨测试数据的重要基线。航天器各通道的遥测数据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一种卫星多通道异构遥测数据融合分析与比对方法,实现多通道异构遥测数据的预处理、融合分析、融合比对等,解决了直接人工判读效率低和准确性差的历史问题,有效提升卫星综合测试和在轨监视的数据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317.
仿真模型建模过程存在多种误差输入,将引起仿真预测结果的不精确性。采用仿真模型V&V(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验证与确认)技术,进行仿真模型的建模误差分析与控制。利用物理试验数据进行仿真模型的精度评估,基于模型修正算法进行仿真建模参数的自动修正,提升仿真和试验结果的一致性,帮助设计师基于精确的仿真模型进行产品的虚拟性能预示,提升仿真技术在产品研制流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阐述了模型V&V的概念和流程,对模型V&V的关键技术和原理进行了详细论述,以NASA Rotor37转子验模为例进行了V&V案例说明。  相似文献   
318.
地面模型是根据IAEA174号报告研建的用于校准便携式γ能谱仪、γ辐射仪的计量标准装置,最初主要用于地质勘查。2016年至2018年,新研建了钾含量30 %(YK3)和铀含量1 %(YU4)的两个模型,并确定了模型量值。远离模型表面中心位置的剂量率较低,随着中心点的接近,剂量率逐渐上升,YK3和YU4的剂量率坪区分别为模型中心点及周围半径约40 cm和50 cm范围内,在坪区内剂量率变化均不大于0.6 %;在参考点3.0 cm上的剂量率分别为320.8 nGy·h-1和4.3×104 nGy·h-1;超过3.0 cm时,剂量率随高度呈非线性变化;根据不同高度上的理论计算和实测结果比对,在40 cm高度实测范围以内,YK3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对偏差在3 %范围以内,120 cm高度实测范围内,YU4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对偏差在2 %范围以内。  相似文献   
319.
针对通信网络拓扑结构切换下的协同制导问题,提出了一种预定时间协同制导方法(PTCGL),以保证拓扑切换下的预定时间分组收敛。首先,建立三维飞行器协同制导模型和拓扑切换下的分组协同架构:组间利用小组领队飞行器之间的协作实现分组配合,组内则通过有向通信实现组协同。随后,在通信网络拓扑结构切换的情况下,结合牵制控制和预定时间理论,基于M矩阵假设的牵制分组误差和预定时间尺度函数提出拓扑切换三维预定时间协同制导律。进一步,考虑拓扑切换驻留时间,利用Lyapunov理论证明在通信拓扑切换的情况下,该制导律可实现预定时间收敛。最后,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协同制导方法可实现在拓扑切换下的预定时间收敛、保证分组协同打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