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1篇
航空   57篇
航天技术   376篇
综合类   6篇
航天   13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月 《太空探索》2005,(2):38-39
常言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格尼芬卖火星的土地之后,美国又出现了一个更疯狂的家伙——丹尼斯·霍普。1997年这个年届“知天命”的老人,再次狂妄地称他是整个太阳系的主人,并一本正经地分别给联合国秘书长、美国与俄罗斯总统写了信,信中说,除了地球之外,太阳系中其他的8颗行星与所有的卫星都归他所有。并表示,他以后将把月球和行星上的那些土地分成小块单独出售,“如果你们对此有任何疑问的话,请务必告诉我,我随时在恭候你们的回音。”据说,他这样干的根据是:没有任何人告诉他不能这样做!既然所有国家都已自动放弃了对外太空的所有权,它…  相似文献   
2.
士元 《太空探索》2004,(3):30-33
火星历来是一个危险的目的地。40多年来,世界各国先后向火星发射了30多个各类探测器.但2/3探测器都以失败告终,所以被称为“探测器的坟场”、“死亡星球”。远的不说.就从2003年12月份讲起,日本的希望号火星探测器因为技术故障在太空中做了几年绕太阳旋转的人造行  相似文献   
3.
应用一维混合模拟方法数值研究了高密度等离子体团和行星际激波与准平行无碰撞激波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由于推平行无碰撞激波上游的大振幅低频波动的散射,除了在通过激波过渡区时稍有压缩外,等离子体团从激波的上游开始就一直是不断弥散的.行星际激波在向准平行无碰撞激波靠近的过程中,会在其上游产生大振幅的低频波动,同时行星际激波的强度不断增加,最后和准平行无碰撞激波会并成一个新的激波,在新激波前继续有大振幅的低频波动产生  相似文献   
4.
《飞行器测控学报》2005,24(4):47-47
在2005年6月第一艘太阳帆“宇宙1号”发射失败后,美国行星协会开始考虑利用“宇宙1号”的备用组件建造另一艘太阳帆,最早将于2006年底发射。“宇宙1号”在6月21日“波浪”号潜射火箭飞行失败时失去联系。俄罗斯调查者们7月末得出结论:由于该火箭的第一级发动机过早关闭,而导致了“宇宙1号”未能进入轨道。但是,根据地面站接收到的遥感信号,行星协会一直相信“宇宙1号”可能曾经短暂进入了轨道。由于出口控制的限制,行星协会不能参与事故调查,他们对俄罗斯调查者们的信息交流水平感到不满。如果发射一个新的太阳帆,行星协会计划使用其它的运载火箭,或是作为“宇宙-3M”火箭的主载荷,或是作为“第聂伯”、“联盟”或“阿里安”运载火箭的第二有效载荷。  相似文献   
5.
6.
《飞碟探索》1994,(6):20-22
  相似文献   
7.
《太空探索》2005,(9):32
任何规则都有例外,在天文界,有一个已经被检验过无数次的规划;围绕在新生恒星周围的尘埃盘在几百万年间会消失不见。尘埃盘的消失很可能是因为新生的行星吸收了其中全部的物质。  相似文献   
8.
宗河 《中国航天》2002,(11):37-40
  相似文献   
9.
徐菁 《太空探索》2006,(1):44-47
探索太阳系的行星一直都是航天领域的主要任务之一。几十年来.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发射了数十个行星探测器,对太阳系中的大多数行星进行了考察.惟独没有专程拜访过离太阳最远的冥王星。  相似文献   
10.
根据WIND飞船的观测资料,讨论了2000年发生的南向磁场(BS)事件,分析了它们的源,发现12次事件中11次的源是日冕物质抛射(CME)。运用从地球向太阳时间倒推的方法和LASCO,EIT195A的观测资料,确定了这些CME。它们都是快速CME,伴有行星际激波,都具有晕状(Halo)形态,它们在日面上发生的位置是在一个不对称的区域内。还分析了5个强南向磁场(BS≥20nT)事件,发现它们的CME源,或者具有很高的能量,或者抛射方向正对地球,或者是具有叠加效应的CME系列,分析表明,在我们所讨论的太阳活动高年,大的行星际扰动和强地磁暴与高速流的联系并不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