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1篇
  免费   379篇
  国内免费   353篇
航空   1837篇
航天技术   247篇
综合类   294篇
航天   20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单转子压气机设计状态出口叶尖通道中部、叶根吸力面角区和转子尾迹内具有较强的紊流脉动,泄漏涡是造成尖部气流掺混的主要因素。近失速状态通道内气流脉动明显增强,并沿周向和径向呈现出较大的梯度,叶尖通道中部的紊流强度分布证实了气流剧烈交混的发生,0.87 叶高和0.25 叶高吸力面附近的强紊流中心来源于叶背附面层分离形成的旋涡。在出口测量截面上紊流强度3 个分量的最大值,径向分量最大,轴向分量次之,切向分量最小。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对安装在矩形主喷管出口端的 4组不同面积和顶角的三角形小突片的对比试验, 初步研究了小突片的片数、面积 (或堵塞比)、形状和安装角度等结构参数对排气引射混合系统的气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小突片的应用虽然增加系统的压力损失系数, 但它明显地使系统的引射系数增加、混合均匀性改善。   相似文献   
993.
壁湍流标度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风洞中零压力梯度平板湍流边界层进行了实验研究,用热线风速仪测量了不同法向位置的脉动速度,研究了平板湍流边界层不同法向位置速度结构函数的标度律。  相似文献   
994.
涡轮叶栅尾缘冷气喷射对主流场干扰的物理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叶片尾缘喷气与主流干扰的机理,改进了二维、可压缩的涡轮叶栅尾缘喷气模型,并以能量损失系数ξF 来反映冷气喷射对主流的气动影响。通过尾缘喷气模型与涡轮叶栅流场计算及附面层参数的关联,分析了冷气喷射后的气动损失。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叶栅尾缘冷气喷射与主流的掺混情况,适用于预测不同形式的叶栅尾缘喷气对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超/跨音风扇气动设计体系有关流动模型改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超/跨音风扇准三维气动设计体系中,二维气动设计与三维流场分析在模型上不匹配。为加强二者之间的关联,提出了气动设计体系三角形概念。作为其实现方法的一部分,提出了内部气流脱轨角及其偏差作为定量指标,以对设计流场进行评价,并对下一轮设计进行指导。根据有限算例,探讨了内部以气流脱轨角及其偏差作为定量准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6.
在研究协方差矩阵特性的基础上 ,给出一种最小二乘辨识系统的递阶算法。该算法与自回归模型参数辨识的Levinson方法相似 ,利用协方差矩阵的特性,由低阶模型参数递阶算出高一阶的参数,用阶次辨识方法确定模型阶次。避免了最小二乘系统辨识批处理方法中的高阶矩阵求逆及最小二乘系统辨识递推算法中的循环修正,提高了计算的效率。该辨识方法成功地应用于飞机颤振特性的辨识。  相似文献   
997.
空中受油管尾流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空中加油能力几乎已成为现代战斗机必备的标志之一,本文是针对某机加装固定式受油装置后座舱内出现的飞行员难以忍痛受的噪声开展攻关研究的成果,研究对象为固定式受油装置的关键部件-受油管,文中就圆形和两种流线型剖面的受油管尾流特性开展了理论,试验和空测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998.
二维埋入式进气道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杨爱玲  郭荣伟 《航空学报》1999,20(5):450-454
采用并改进了适用于分离流动的 Johnson King 紊流模型,结合 L US G S近似隐式格式和基于 M U S C L非线性插值的 Roe 格式编写了雷诺平均的二维 N-S方程的求解程序。然后借助于该流场计算程序完成了二维埋入式进气道的数值研究,分析了几何设计参数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熊良玉  向锦武 《航空学报》1999,20(5):455-457
研究了直升机由悬停转前飞的过渡飞行中高度和速度变化。首先研究了计算方法,并以 S A365 N 型直升机为例进行了核算比较,验证了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最后对一般直升机在各种发动机故障状态及操纵输入进行了分析计算, 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这些结论将为今后的实际飞行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00.
康达  何卫东  徐毅  刘志杰 《推进技术》2020,41(4):820-829
为揭示周向布局对高压比串列离心压气机性能的影响机制,采用经试验数据确认的数值方法,对串列叶轮在典型周向布局下的性能及流场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周向布局对串列叶轮流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后排叶轮的叶顶区域,75%周向位置时压气机级性能最优,25%周向位置时最差;串列叶轮改善离心压气机流场的物理机制为诱导轮压力侧气流对导风轮吸力面附面层的吹除效应,以及导风轮吸力面侧流体对诱导轮尾迹的引射效应;高压比串列离心压气机周向布局的优化应遵循的原则是,在避免诱导轮尾迹与导风轮吸力面发生直接作用的前提下,应采用较大的周向偏置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