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0篇
  免费   459篇
  国内免费   467篇
航空   1965篇
航天技术   542篇
综合类   303篇
航天   50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61.
在热量和质量传递过程中,流体的流动状态对整个传递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通过实验方法对以聚丙烯酰胺(PAM)溶液为代表的非牛顿流体在波壁管内的流动特性进行压力差和可视化研究。研究发现,PAM溶液存在一个最佳减阻浓度,在该浓度下与牛顿流体相比PAM溶液的转捩点明显提前。此外在脉动流场下,在一个脉动周期内,波壁管内流体存在明显的稳定流动和不稳定流动两种结构;相同净雷诺数条件下,脉动流场下波壁管内流体的流动混合情况比定常流动状态下强烈很多,意味着脉动流场具有更加优越的质量传递特性。  相似文献   
962.
王亮  林贵平 《航空动力学报》2011,26(9):1947-1952
通过对相变材料微胶囊、纳米颗粒和基液之间传热过程的仿真计算,分析了纳米颗粒的数目、粒径和热导率对微胶囊与流体之间传热Nu的影响.进而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吸附纳米颗粒后,微胶囊-流体传热系数的提高对相变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为纳米颗粒的强化传热机制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3.
基于三维Euler方程,对非结构四面体网格给出了一种基于紧支径向基函数重构的ENO型有限体积格式,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先对每一个四面体单元构造插值径向基函数,而在计算交界面的流通量采用高斯积分公式以保证格式的整体精度,时间离散采用三阶TVD Runge-Kutta方法。最后用该格式对一些典型算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速度快,对间断有很好的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964.
A novel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sensor is introduced and the design, manufacture,and calibration are described.The intended application of this instrument was on a high rotational speed test disc. In the experiments,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sensor was calibrated under static state and rotational state respectively. The calibration under the static state was accomplished in a pipe: the inside diameter (ID) was 0.048m and the total length was 4m,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ensor and the inlet of the pipe was 3.5m; the standard value was measured using a self-made calibrator. The calibration under the rotational state was accomplished using a rotating disc: the diameter and thickness of the stainless disc were 800mm and 25mm, respectively;the sensor was installed at the location of r =250mm; the rotating disc driven by a 30kW direct current motor can supply the maximum rotational speed of 3000r/min. The standard value under rotational state was provided by an approximate empirical formul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igned sensor can measur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directly under rotational state and static state with good accuracy and stability; the correlation factor of K are constant under static state and rotational state.   相似文献   
965.
提出了曲面品质评价分析的光片模型高光线法.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首先从光柱中切出一片包含轴心线的光片来代替光柱,使所有光线都位于一个光源平面内;然后根据本文提出的相应于光片模犁的距离甬数计算公式,通过使距离曲面与不同的平面求交,得到一系列曲面上的高光点;最后,采用三次Hermite插值方法,拟合出通过这些点的连续高光线簇...  相似文献   
966.
超临界压力下航空煤油圆管流动和传热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超临界压力下大庆RP-3航空煤油在小管道内的流动、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湍流模拟采用了RNG k-ε两方程模型和Wolfstein一方程模型结合的两层模型;同时,采用煤油的10组分替代模型以及NIST Super-trapp程序库对大庆3号航空煤油的热物理和输运特性进行了确定。圆管传热的计算条件为:入口压力4 MPa,入口温度300 K,质量流量范围:0.06~0.12 kg/s,壁面热流密度范围:300~700 kW/m2。计算结果显示,煤油的流动和传热特性比水、二氧化碳等简单化合物复杂得多。在超临界压力下,煤油的吸热升温导致其热物理特性以及流动特性均发生剧烈变化,其中,雷诺数沿管道方向上升了至少一个量级,而普朗特数下降了一个量级。在加热开始段,煤油的对流传热系数迅速上升;当壁面温度超过其拟临界温度后,对流传热系数略有所回落;随着煤油温度的进一步上升,传热系数又得到明显增强。计算表明,煤油对流换热特性的变化与煤油复杂的高温热物理特性以及湍流流动在近壁区的增强和抑止有关。  相似文献   
967.
超临界压力下低温甲烷的湍流传热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亚洲  华益新  孟华 《推进技术》2010,31(5):606-611,622
通过系统的数值模拟计算,在准确确定甲烷的热力学和传输物性变化的情况下,详细分析了两种热流密度下超临界压力对低温甲烷的湍流传热过程的影响,揭示了对流换热Nusselt数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超临界压力下,热力学和传输物性对湍流传热现象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在甲烷的临界区域附近,由于物性的剧烈变化会导致传热过程的恶化现象;在高热流密度情况下(如7MW/m2),增大管内压力有利于提高对流换热强度;现有的常用变物性湍流传热公式不能适用于超临界压力下低温甲烷的对流换热计算。  相似文献   
968.
电热除冰传热特性的结冰风洞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结冰风洞设备和电加热除冰装置,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加热模式、冷却时间、加热功率和冰脱落对传热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设置合理的冷却时间和加热功率,采用高功率的周期性加热模式比采用低功率的连续性加热模式更优越,不仅除冰时间更少,而且能量消耗也更少,从而为电热除冰系统加热模式的选取和传热特性的优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69.
本文运用分段线性定常系统(PWCS)可观测性矩阵及其奇异值分解法(SVD),对时变系统的可观测性与可观测度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通过系统仿真和实测离线数据证实了“速度+姿态”传递对准匹配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在10s内水平对准精度达到0.5mrad以内,航向对准精度达到1.0mrad以内。  相似文献   
970.
基于高空台升温试验原理和已有试验数据,对影响升温过程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混合器出口温度值的高低是影响升温速率的主要因素。同时,采用基于试验数据的建模方法,将经验值转化为数学模型,实现了高空台升温过程的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