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0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185篇
航空   1271篇
航天技术   234篇
综合类   233篇
航天   42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废气排放塔尾流区随机游动扩散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对一种建筑结构与形式特异的废气排放源-过江隧道风井塔,进行了如下研究:(1)在环境风洞中通过风井塔后流场的测量,分析给出塔后尾流特征,并进行示踪气体扩散模拟试验和烟云照相;(2)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建立一个先进的随机游动扩散模式,模拟尾流区污染物扩散的基本规律,模式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建筑物的存在使得地面最大浓度增大3 ̄4倍,且出现位置离源更近。研究表明,随机游动方法研究对有明显湍流不均  相似文献   
52.
正确运用246雷达天线“正常或应急”液压操纵开关和液压马达壳体回油“正常或应急”开关的工作状态,关系到飞机液压操纵系统的安全性。若天线液压操纵开关和马达壳体回油开关配合不当,将引起飞机液压操纵系统失效。  相似文献   
53.
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桩端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桩端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包括施工工艺、深度效应和尺寸效应等。分析和对比了目前国内常用的各规范所采用的计算方法。文中算例的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同等条件的桩,各规范的计算结果相差较大。采用自平衡试桩法获得了几个重大工程的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桩端承载力的实测值。将工程实例的测试结果与各规范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证实了目前规范的计算方法不尽合理。目前各规范中桩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是在针对小直径的中短桩的研究基础上建立的。如今,大型桥梁工程中普遍采用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情况下,对其桩端承载力的计算应当进行相应的调整,使设计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54.
对桩后压浆灌注柱的工作原理、施工工艺及控制参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该技术的适用条件及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55.
本文通过实例表明,常规风洞测力天平移植于对沙漠的研究是成功的。设计排除了土壤的自重影响,天平有较高的灵敏度,整机可根据不同土壤槽而升沉,是研究沙粒迁移的较好工具。  相似文献   
56.
本文应用多属性目标决策的方法,评判不同规格毛织面料的"满意度",客观地提供一个重要的优选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57.
钢筋砼条基及独立柱基有效高度的实用计算公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便于广大工程实践人员对基础有效高度的确定,根据规范GB50010-2002及GB50007-2002推导求解出基础有效高度的实用计算公式及计算表格。  相似文献   
58.
采用单曝光光栅干涉或双曝光光栅干涉,研究激波过弯道绕双圆柱传播的微波流场。采用单曝光法,成功显示入射激波到第一圆柱上的反射、绕射,到达第二圆柱上的反射、绕射。在同一底片上采用双次曝光,第一次脉冲记录直道上的平面波,第二次脉冲记录激渡过弯道绕双圆柱流场。这些照片对于研究反射、绕射及它们边界的相互作用是很有用的。  相似文献   
59.
本文建立求解线性代数方程组的人工释能法迭代格式,并给出该迭代格式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和最佳释能时机,同时给出实现人工释能法的数值计算方法及其数值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60.
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is to report the experimental evidences for the influence of perturbations in the electron density in the dayside mid-latitude ionosphere, that are caused by high-frequency heating of the F2 layer, on the GNSS signals. Th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at the Sura heater (Radio Physical Research Institute, N. Novgorod). During the sessions of ionospheric heating with different time modulations of the radiated power the rays linking the navigational satellites with the ground receiver intersected the heated region. Variations in the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were studied; these variations are proportional to the reduced phases of navigational signals. It is shown that with the square-wave modulation of the radiated power (with periods of 1, 6, 10 and 15 min), perturbations with periods of the main modulation of heating and its harmonics appear in the spectrum of TEC variations. Examples are presented of identification of the heating-induced variations in TEC, including determination of the amplitudes and ti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vari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