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5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147篇
航空   669篇
航天技术   214篇
综合类   187篇
航天   26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航空发动机推力测量台架原理误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影响航空发动机推力测量台架系统原理误差的因素及作用,针对发动机弹簧片支撑式推力测量台架,以推力偏心假设为基础建立其力学模型,采用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某试车台架进行原理误差分析.在给定条件下,台架在竖直平面和水平面内的角偏心远小于推力角偏心,并不会对推力测量造成显著影响,台架结构变形引起的角偏心也很小.相比之下,原理误差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为推力角偏心、热变形和弹阻力,原理误差分别为0.38%、0.16%和0.04%,应加以控制.当推力偏心量造成的原理误差不能满足精度指标时,需采用原位加载系统或者矢量推力测量台架来评估.  相似文献   
62.
介绍了多弧离子镀技术,包括其技术原理、技术特点以及主要工艺参数,阐述了多弧离子镀技术在高精度仪表轴承零件表面改性方面的应用和存在的技术问题,对多弧离子镀技术在高精度仪表中的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63.
李扬  周丽  杨秉才 《航空动力学报》2016,31(11):2744-2749
为了预测紊流激励条件下机翼的颤振边界,基于自然激励技术提取紊流响应的自由衰减信号,采用矩阵束方法识别模态参数,最后通过Z-W(Zimmerman-Weissenburger)方法计算稳定性判据,拟合判据变化曲线并外推颤振边界.对平板机翼模型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对单独机翼模型风洞颤振试验数据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自然激励技术与矩阵束方法能够较准确地识别紊流激励响应的模态参数,频率识别误差小于6%,阻尼比识别误差小于30%,结合Z-W方法能够在较低风速较早地预测颤振边界,有助于提高试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4.
(高)超声速流动试验技术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易仕和  陈植  朱杨柱  何霖  武宇 《航空学报》2015,36(1):98-119
近年来,与高速飞行器相关的(高)超声速流动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这类流动所具有的非定常性、强梯度和可压缩性对试验方法和风洞设计技术提出了挑战。超声速纳米示踪平面激光散射(NPLS)技术是由作者所在团队研发的非接触光学测试技术。它能够以较高的空间分辨率来揭示超声速三维流场的一个瞬态剖面的时间解析的流动结构。介绍了NPLS技术以及基于NPLS开发的密度场测量、雷诺应力测量和气动光学波前测量等方法,并回顾了这些技术在超声速边界层、超声速混合层、超声速压缩拐角、激波/边界层相互作用和光学头罩绕流等流动中的应用,清晰地再现了边界层、混合层、激波等典型流场结构及其时空演化特性。另外,为了模拟和研究高空大气条件下边界层自然转捩和超声速混合层的转捩特性,介绍了高超声速静风洞、超-超混合层风洞的设计技术以及层流化喷管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5.
高超声速气动热预测技术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高超声速气动热预测技术是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对高超声速气动热预测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首先,简要回顾了国内外高超声速气动热理论预测及地面实验技术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外形的计算与风洞试验结果的比较,重点介绍分析了气动热工程计算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气动热风洞试验设备的模拟能力及目前实验测试技术的研究水平;最后,对气动热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气动热预测技术应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6.
以尿素为造孔剂,采用填加造孔剂法制备泡沫铝,系统研究了成型烧结温度、孔隙率和孔径大小对泡沫铝吸能性能的影响,在此过程中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和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同步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填加造孔剂法可以良好的控制泡沫铝的孔隙率和孔径;泡沫铝的最佳成型烧结温度为650℃,在此温度下,泡沫铝的压缩屈服强度达到10.7 MPa;随着孔隙率的降低,泡沫铝的屈服强度和平台应力逐渐提高,材料吸能性能有显著增强;当孔径小于2.0 mm时,随着孔径的增大,材料的吸能性能小幅提高。DIC技术可以直观的表征泡沫材料力学行为,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7.
先进铝化物涂层制备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铝化物涂层是现役发动机热端部件高温氧化防护的主要手段。未来,高性能铝化物涂层仍是发展先进发动机所必需的技术。传统基于化学气相的制备方法不仅污染环境,腐蚀设备,效率低下,更重要的是难以有效制备高性能铝化物涂层。高效"绿色"化将是先进铝化物涂层制备技术的发展趋势。近年通过利用机械能辅助的策略获得了高效制备铝化物涂层的方法。另外,利用真空物理气相沉积加高温扩散的策略,"绿色"制备高性能铝化物涂层的研究也进展显著。结合上述两种策略,利用真空等离子辐照形成的离子撞击能,可高效、"绿色"地制备铝化物涂层,为高性能铝化物涂层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8.
李翔  傅波 《航空学报》2016,37(Z1):73-79
为解决高超声速飞行器复杂结构热试验加热器设计难题,以高超声速飞行器钝头体试验样段为研究对象,对复杂结构热试验从试验方案确定,加热器详细设计,温度、应变、位移的测量及热流控制方法等相关技术进行研究。通过自行设计的红外加热器完成了钝头体试验样段的高温试验,获得了大量的温度、应变、位移等试验数据。通过本次研究,梳理了高超声速飞行器复杂结构加热器设计流程,为优化结构设计提供了重要试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9.
A study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eQuick model and the Klobuchar model for GNSS single frequency range delay correction on a global scale was done using data for moderate solar activity. In this study NeQuick was used in the way intended for Galileo. This study is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wo models at each ionospheric geographic region during moderate solar activity as previously published studies were concentrated only on high solar activity. The results obtained showed that NeQuick outperformed Klobuchar for the whole year at the three geographical regions of the ionosphere. In terms of monthly root mean square of mismodeling, NeQuick outperformed Klobuchar by 15 TECU or more at low-latitudes, 5 TEC or more at mid-latitudes, and 1 TECU or more at high-latitudes.  相似文献   
70.
针对航空弹药保障效率和可靠性要求高的问题,在分析保障流程的计划评审技术(PERT,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网络图中各工序对任务完工影响程度的基础上,提取了工序关键度指标和重要度指标以及各方案下的按期完工概率,建立了保障人员配置方案评价指标体系,表示为评价函数形式.以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PERT网络仿真为核心,选择在遗传算法进化寻优框架下构建优化模型,该方法不仅得到了最优的保障人员配置方案,而且评估了需要注重的关键工序.算例实验证实了其有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