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61篇 |
航天技术 | 15篇 |
综合类 | 6篇 |
航天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舰载飞机的滑跳起飞过程及其数学描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简要地阐述了舰载飞机滑跳起飞的过程,给出了描述滑跳起飞跑道斜坡段形状的实用工程计算公式,并逐一建立了舰载飞机滑跳起飞在每个起飞阶段的运动方程,特别是在斜坡两轮滑跑段的运动方程(数学模型)。这些数学模型有助于分析舰载飞机滑跳起飞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速度波门拖引干扰机理及其拖引过程的分析,建立了以跟踪误差、压制系数、拖引时间和干扰成功率等作为拖引干扰评估指标的评估模型,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结合Matlab仿真对速度波门拖引干扰效能评估给予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33.
针对歼击机机群跟进起飞的特点,从飞机尾涡的形成和发展入手,研究近地条件下的尾涡运动规律,导出了导涡的诱导速度和漂移速度计算公式。并根据起飞过程中,后机受前机尾涡的影响范围仅局限于跑道宽度范围之内,对歼击机跟进起飞间隔时间的确定方法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各型歼击机跟进起飞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所得结论经过飞行验证,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34.
防止直升机出现“地面共振”是直升机研制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动力学问题。磁流变阻尼器作为可控阻尼器具有结构紧凑、功耗小及输出力大等优点。本文建立了带有桨间磁流变阻尼器的直升机“地面共振”空间模型运动方程,采用开—关(on—off)控制方法来抑制“地面共振”,并进行了仿真计算和控制结果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桨间磁流变阻尼器抑制“地面共振”比粘弹性阻尼器有更好的可控性。 相似文献
针对超低空空投拉平阶段地面效应、传感器测量误差以及低空气流等不确定性因素干扰轨迹精确跟踪,威胁载机的安全性和任务完成性等问题,设计了二级混合迭代滑模变结构飞行控制律.第1级滑模采用全局动态切换函数,消除了滑模运动的到达阶段,保证了系统在响应全程的鲁棒性;第2级滑模采用非线性积分切换函数,将积分项产生的超调转移到第1级滑模,保证轨迹跟踪精度的同时改善了动态性能.应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Barbalat引理证明了该飞行控制律能完全抑制常值的模型摄动和外界扰动,可以控制动态模型摄动和外界干扰下稳态误差的上界.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良好跟踪性能和强鲁棒性. 相似文献
36.
讨论了中远程空导弹的自适应控制规律,基于古典控制器模型,设计了自适应自动驾驶仪:通过适当选择自适应参数,保证了系统良好的动态品质和干扰抑制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李亚诺夫稳定性理论的飞行控制系统方案,推导了自适应控制规律,并对导弹多种飞行高度和初如条件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自适应控制系统性能明显优于古典控制回路,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38.
为了实现地外天体的表面详尽勘测,探测器需进行着陆、采样、返回等活动。为确保采样返回任务的成功,探测器在研制中需进行各种空间环境模拟试验评价。针对探测器返回起飞过程中的环境模拟试验,文章提出了采用六自由度Stewart平台作为位姿及运动模拟装置。该装置有静态和动态位姿调整两个基本功能,其中静态位姿调整用来模拟不平的地形对探测器的返回模块返回起飞的影响,动态位姿调整用来模拟返回模块与着陆模块之间的相对运动。位姿及运动模拟装置的控制为上位机+下位机工作模式,由上位机设置模拟装置的运动参数,并将运动参数传输到下位机进行控制。经过模拟试验测试证明,该装置能够满足探测器返回起飞的位姿及运动的模拟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39.
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吹气襟翼设计与分析验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使用特点和指标要求,以原型机翼为基础,重点开展机翼附面层控制增升装置设计技术研究,设计了附面层控制的吹气襟翼方案.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作为初步设计的评估手段,全面分析评估了设计方案的气动力特性和流场结构,最后通过风洞试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增升效果.结果显示该设计方案在较宽的吹气动量系数范围内,最大升力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幅,在吹气动量系数约为0.2左右时,获得最大的升力系数增量约为1.0,按照原型机的滑流影响规律推算,当采用吹气襟翼的主动流动控制方案后,起降速度能下降约30%,达到了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40.
石蜡驱动器是当前空间非火工驱动器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现有的空间石蜡驱动器主要采用弹性鞘挤压原理,具有摩擦力大、驱动力小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发展了活塞式空间大载荷石蜡驱动器,该驱动器通过活塞结构有效增大了石蜡液压对驱动杆的作用面积,大幅提高了驱动力;通过双层密封设计和复位弹簧设计,确保了驱动器的密封及复位性能。为了验证该方案,完成了原理样机的制造,开展了摩擦力测试、功能测试、寿命测试等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载荷范围为85~165 N的复位弹簧能推动活塞克服系统摩擦力进行复位,保证了驱动器的自动复位功能;在额定功率40 W(额定电压12 V)下,驱动器的输出位移为6.9 mm,响应时间为20 min,驱动力超过300 N。寿命试验表明,该驱动器寿命超过100次,多次输出位移稳定性好(7 mm左右波动);驱动器密封性能优秀,经历100次作动后,未发现石蜡泄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