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3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295篇
航空   928篇
航天技术   169篇
综合类   115篇
航天   15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5 毫秒
11.
为简化计算,根据导弹的质心运动方程,通过近似处理导出了导弹机动飞行中助推段、跨越段和机动段弹道参数的估算公式。仿真计算表明,该估算公式的计算结果与理论公式的偏差较小,且方法简便,可用于导弹机动飞行的弹道设计。  相似文献   
12.
拉格朗日点附近编队的离散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由于拉格朗日点的独特空间位置,它附近的编队研究对深空探测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讨论了日地系统拉格朗日点附近编队的脉冲控制方法,给出了一种简单的实现编队的迭代算法。基于该算法,讨论了两种不同控制策略。根据编队任务的特点,定义了几个与编队误差和能量消耗相关的性能指标。通过仿真圆形编队算例,对两种策略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策略二无论在消耗能量方面还是在误差控制方面都优于策略一。对于策略二,当脉冲间隔一定时,能量消耗随编队半径的增加线性增加。当编队半径一定时,误差随脉冲间隔的减小呈指数减小,而能量消耗随脉冲的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3.
76°/40°双三角翼前缘涡破裂及其控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显示结果表明,喷流能有效地推迟双三角翼前缘涡的破裂,且随着攻角的增大,前缘涡破裂位置逐渐推后,喷流极大地改善了大攻角情况下前缘涡的非对称破裂特性,能有效地克服可能出现的机翼的"摇滚"现象.另外,后缘喷流可以减弱乃至消除前缘涡混掺现象的发生,进而有利于飞行器的操纵.  相似文献   
14.
许多严重的飞行事故都与由速率限制引起的Ⅱ型PIO有关。针对如何预防PIO,首先介绍了自适应杆增益和软件限制环节的设计原理。然后以某带速率限制的电传飞机为例,运用同一理论,分析采用自适应杆增益和软件限制环节来改善速率限制的不利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杆增益环节和软件限制环节都能抑制住PIO的发生,但两者组合加入抑制效果更好,飞行品质也能达到满意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多无人机监控航路规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提高监控任务的效率,在执行任务前必须规划设计出高效的无人机飞行航路。针对这一问题,考虑在任务区域内进行多无人机监控航路优化存在计算的复杂性和收敛性以及计算数据量限制等问题,采用分散式方法对监控航路进行了优化,并以无人机的监控任务为例提出了一种监控效率指标评估的计算方法,解决了航路规划中的监控效率量化问题。通过该方法得到的无人机监控任务的飞行航路可以有效地提高无人机的监控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一种亚超音速机翼最佳弯扭综合设计的计算方法,它应用了有限基本解方法。分别在亚超音速各选取一个设计点(M数和C_L),进行机翼弯扭设计,其目的是减小与升力相关的阻力。在此基础上,顾及亚音速和超音速这两个设计点的气动力特性,还要兼顾到飞机其它性能和结构上实现的可能性,进行机翼的综合设计。本文分别给出了亚音速最佳弯扭设计,超音速最佳弯扭设计和综合设计的计算结果。经过分析表明,计算结果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王旭  张冬  王龙 《飞行力学》2020,(2):17-22
基于NACA0012对称翼型设计了前掠机翼、后掠机翼和平直机翼,采用CFD方法计算了3种机翼的升力系数、阻力系数和俯仰力矩系数,通过压力云图和流线图分析了3种机翼的气动特性及流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前掠机翼上表面的流动是由翼尖流向翼根,翼根首先出现分离,而后掠机翼上表面的流动是由翼根流向翼尖,翼尖首先出现分离,平直机翼由于受翼尖涡的下洗影响,翼根首先出现分离;在30°斜掠角下,前掠机翼形成了机翼前缘涡,表现出旋涡流态气动特性。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机翼之间的流动差异,有助于在飞行器设计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气动布局。  相似文献   
18.
机翼/外挂系统的颤振主动抑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奇凯  陈桂彬 《航空学报》1991,12(10):453-458
 本文对颤振主动抑制控制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为一小展弦比带外侧导弹的机翼颤振模型,模型具有外侧后缘控制面。依据该模型的全部动力特性和刚度特性,以最优控制为基础,采用动态补偿器方法,设计了两阶控制律。对该控制律进行了风洞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颤振临界速度提高了14%以上。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在采用MIL-1797-STD有人驾驶飞机飞行品质规范检验某第三代战斗机飞行品质过程中,在计算鹊克准则(即瞬时峰值比、上升时间及有效时间延迟)时,认为通过利用高阶系统传递函数求出的时间响应特性得出的结果比通过求解由飞机及控制系统组成的微分方程得出的结果更合理;在计算尼尔一史密斯准则时,提出了一种利用优化技术确定该准则的驾驶员参数kp和补偿τp1,τp2值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一种以后掠75.7°薄三角翼为主要特征的典型航空航天飞行器模型,在激波管风洞马赫数为11.9和15.4两种条件下,攻角范围20°~50°,用模型自由飞方法测量了它们的轴向力系数、法向力系数和俯仰力矩特性。相应的实验雷诺数分别为3.19×10~4和1.64×10~4,这两种流动条件均属于稀薄气流的滑流区。 实验结果表明在M_∞=11.9和15.4两种条件下,两种剖面外形模型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均随攻角加大而递增,其变化规律有很好的一致性,且对马赫数并不敏感;但从体轴系来看,不仅两种模型的轴向力系数不同,而且因粘性干扰的缘故,同一模型A在M_∞=15.4时比M_∞=11.9时有相对较大的轴向力系数,但两者随攻角变化的规律一致,且当α>45°时接近牛顿值。此外,实验表明两种模型的压心系数随攻角均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