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4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333篇
航空   1050篇
航天技术   243篇
综合类   165篇
航天   23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551.
陆鑫  黄勇  李雯  赵瑢  王浚 《航天器工程》2011,20(1):101-108
基于模拟月尘的细观颗粒形状,采用刚性圆球单元重叠法建立了4种典型不规则模拟月尘颗粒的三维几何模型.根据月尘所处环境和颗粒间接触特性,建立了月尘离散元接触力学模型.通过三轴压缩实验离散元模拟的结果和模拟月尘的实际三轴压缩实验数据的对比,确定模拟月尘颗粒的三维离散元模型参数.采用建立的模型和获得的参数,进行了圆盘模拟体着陆...  相似文献   
552.
超声振动方向对TC4钛合金铣削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赵波  李鹏涛  张存鹰  王晓博 《航空学报》2020,41(2):623301-623301
为充分发挥超声铣削钛合金的优势,改善钛合金的加工效果,增强表面服役性能,分别对刀具和工件施加超声振动,以寻求合适的振动方向和加工参数。理论推导了侧刃断续切削时的临界速度,试验研究了不同振幅和切削速度对表面形貌、切屑形态、切削力和刀具磨损的影响,同时探究了表面微织构对摩擦特性的影响。试验表明在两种振动方向下,增大振幅均使切屑的锯齿化程度降低,并且增加轴向振幅可使锯齿形切屑转变为带状切屑。轴向振动更有利于表面形成微织构、减小切削力、减缓刀具磨损、减小工件摩擦时的磨合时间,但需合理控制切削速度和超声振幅。同时,对切削力进行频谱分析,为工作状态下超声振动频率的测量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553.
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机辅助编程技术,图形交互自动编程正在走进更多的企业。本文介绍了这种编程方法的特点和基本步骤,重点阐述了利用这种办法处理传统编程方法不易解决的三维曲面编程问题。  相似文献   
554.
表面微观形貌的MOTIF参数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MOTIF参数的基本概念、意义及算法作了介绍,并在精密加工试件上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555.
复杂组合曲面零件加工编程的刀位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复杂组合曲面零件加工表面刀端点过渡曲面的定义及离散化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行切、环切、层切和等深加工算法及其实现,为这类零件加工编程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手段。  相似文献   
556.
针对空空导弹复合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模糊逻辑控制分配算法。采用动态面控制方法设计了复合控制量的控制律。在设计过程中,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汇总不确定项,并采用光滑二阶滑模控制算法设计了控制律,达到了提高鲁棒性和削弱抖振现象的目的。应用模糊逻辑控制分配算法将复合控制量分解为直接力控制指令和舵偏角控制指令。为了检验所设计的复合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对采用基于模糊逻辑控制分配算法的复合控制系统和传统的气动力控制系统进行了对比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复合控制系统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57.
壳体为陀螺加速度计的重要结构件,壳体加工精度的提高对保证陀螺加速度计的工作精度十分关键。针对壳体精车内孔产生振纹的问题,在现有弹性夹套的基础上,分别设计了螺钉和半圆瓦式垫片对壳体薄壁部分进行夹紧固定。使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优化的装夹系统进行静力学分析,分析工件受力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并通过车削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同时使用螺钉和半圆瓦式垫片装夹工件,壳体内孔的表面粗糙度达到0.36μm~0.39μm,圆柱度达到0.001mm~0.002mm,满足表面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558.
HJ-1B卫星热红外数据应用广泛,但其地表温度反演产品的质量检验工作尚不完善。以黑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得到HJ 1B地表温度,基于7个地面站点(下垫面为荒漠、沙漠、植被、农作物、雪地和湿地)同步观测资料和MODIS地表温度产品(MOD11A1),引入动态时间规整方法(DTW)对站点处HJ 1B地表温度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HJ 1B地表温度反演产品与地面观测值的偏差值在沙漠和荒漠站点为1K以内,均方根误差在05K左右;对于植被和农作物站点的偏差在2K以内,均方根误差为1~2K;基于DTW的验证对时序不匹配的数据评价结果与现有指标表现一致。HJ-1B地表温度反演产品与地面站点的相对偏差均低于其与MODIS地表温度反演产品的相对偏差。  相似文献   
559.
针对具有大尺度抛物柱状反射面需求的空间可展开天线,提出一种基于四棱柱折展模块的构架式可展开抛物柱面网状天线,依靠模块驱动组件实现天线联动展开。把抛物面天线工作表面的拟合方法拓展到抛物柱面天线,采用工作面拟合圆均等网格划分径向投影获取天线支撑桁架设计的关键节点。柔性网状反射面采用双层索网结构形式,提出与前索具有较好对称性的背索网悬链线设计,前、后索网节点由支撑立柱间拟合圆弧均等分径向分别投影到抛物线段和悬链线圆弧上获取,根据前后索网节点建立索网拓扑构型,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法对索网预张力进行设计迭代,获得抛物线维索网预张力与其均值的最大误差率为12.3%及柱面维索网预张力与其均值的最大误差率为7.6%的优化结果。研制了机械口径12 m×12 m样机,多次展开获得2 mm RMS以内的形面精度,验证了构架式可展开抛物柱面网状天线较优的展开性能和形面精度保持性能。  相似文献   
560.
A miniaturized in situ 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e-LIBS is one of the two lunar rover payloads to be flown in India’s next lunar mission Chandrayaan-2, with an objective to carry-out a precis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elemental analyses of lunar regolith at the proximity of the landing region. As per the imposed mission constraints and the executed design optimization studies, a compact and light-weight LIBS prototype model is developed at our premises. This paper mainly concerns with the estimation of theoretical aspects; especially on evaluation of elemental ablation parameters and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calculations for the designed instrument. Theoretical estimations and simulations yielded an incident laser power density of the order of 5 × 1010 W/cm2 on the target surface at a defined lens-to-surface distance (LTSD) of 200 mm and revealed an SNR > 100 for most of the elements under consideration. This paper also addresses the impact of LTSD variation on detection capability. The estimation of plasma-temperatures was carried out utilizing the emission spectra obtained under high vacuum environments employing the LIBS laboratory mode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and the performed theoretical estimations asserted the successful operation of the configured LIBS instrument for in situ elemental analyses on lunar surfa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