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0篇
  免费   477篇
  国内免费   556篇
航空   1935篇
航天技术   346篇
综合类   404篇
航天   3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考虑超快速加热引起传热过程的非傅立叶效应,基于线性热弹性理论和表面热惯性特性,建立了带惯性第一类边界条件的半无限体的动态温度场、热应力场方程组。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对方程组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快速加热在半无限体内产生温度场和应力场,且热和应力呈波动输运机制。讨论了温升率或热惯性对半空间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影响,比较弹性波波速与热波波速之比动态热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有限元分析基础,研究薄壁结构在应力、位移、最小尺寸约束下结构最轻重量的优化设计问题。用Kuhn-Tucker(库恩-塔克)必要条件将多个位移约束简化为单一位移约束(称为最临界位移约束),建立位移约束下的优化设计准则.从而避免大批拉格朗日乘子的计算,并结合满应力优化设计准则,形成了在有效约束界面逐步逼近最优设计点的方法——包络法。用某型飞机后机身一段优化设计作为本文的实际应用,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给出了正态分布可靠寿命的又一个经典近似下限,经验证,本文所给出的结果的精度比已有的结果精度要高,可提供给可靠性工程人员使用。  相似文献   
14.
准确地度量电路的可测试性是数字系统测试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流度量电路可测试性的方法,它表明可以将一个数字电路看成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因此,电路的可测试性的度量值定义为电路输出的平均信息量与输入的平均信息量的最大值之比。文中给出了如何应用逻辑模拟软件来计算电路可测试性的度量值。对于由模块组成的电路,可以通过模块之间的一些特殊操作求得整个电路可测试性的度量值,本文也给出了方法及实例。文中还给出了应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电路可测试性度量的实例,并与文[1,5]的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从而说明了本文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翼型的设计问题转化成多元函数求极值问题来求解,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翼型设计方法,可用于考虑粘性影响时的亚临界翼型设计。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应力—强度干涉理论,推导了应力为Ⅰ型极小值分布,强度为威布尔分布的可靠度计算公式,并对冗长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化,在简化公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数学技巧,改变积分公式中的积分变量和上下限。将被积函数化成在某一区域内的可积函数。采用de Boor编制的一种严谨的自适应Romberg外推格式的FORTRAN程序进行数值积分。对应予不同的组合参数,给出应力服从Ⅰ型极小值分布,强度服从威布尔分布的可靠度数值。本文最后讨论了服从这两种分布的组合参数的变化对可算度数值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The strain–stress state of the solid propellant rocket engines (SPREs) is simulated under impact. The effect of orientation of elastic and strength properties of orthotropic organoplastic shell material on the strain–stress state of the solid propellant is investigated. Normal and oblique impact of single steel cylinder projectiles, both simultaneous and at different times of multiple, converging steel spheric particles with SPRE a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The investigation is conducted numerically. The numerical modeling was carried out in a three-dimensional formulation by the method of finite elements for the continuous approach of the mechanics of a deformable solid. The destruction of the anisotropic material is described by the tensor-polynomial criterion of the fourth degree, which takes into account the influence of hydrostatic pressure.  相似文献   
18.
威布尔型产品的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要介绍极大拟然和小概率原理的基础上,针对威布尔型产品特征寿命的求取方法在各种文献中没有介绍、经典的双威布尔型串并联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方法既繁琐又不精确等情况,详细论述了如何运用威布尔型单机产品的可靠性试验样本求取其特征寿命,如何运用等效折合的方法求取威布尔型串并联系统的可靠性置信下限,最后对某威布尔型发动机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评估,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固体发动机喷管烧蚀和温度场测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含铝复合推进剂发动机试验时,对其喷管进行的烧蚀和温度场测量,获得了复合喷管结构中的烧蚀和瞬时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20.
Tether Satellite System Collision Stud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obotov  V.A.  Mains  D.L. 《Space Debris》1999,1(2):99-112
A study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probability of collision with resident space objects and untrackable debris for the tether component of the Tethered Satellite System (TSS) after it broke away from the Space Shuttle orbiter (mission STS-75) in February 1996. Both an analytical and a numerical approach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and the results obtained with these two methods were found to be in good agreement.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ployed tether is expected to have been impacted by several particles 0.1mm or larger in size. The probability of collision with objects 10cm in size or larger was on the order of 10–3 per month. Since the severed tether reentered within one month after deployment, the collision hazard to other objects while in orbit was small. The analytical methods used in this study are useful for tether collision evaluations in gener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