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2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231篇
航空   343篇
航天技术   707篇
综合类   48篇
航天   110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刘帆  郭静  郭小红  黄晓峰 《上海航天》2021,38(6):118-123
长期受粒子辐照、紫外辐照等因素的影响,地球同步卫星的太阳电池阵输出功率会出现较为明显的衰减。这里选取某地球同步卫星使用的背表面反射(BSR)硅太阳电池阵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强因子和温度因子修正太阳电池阵的输出功率,使用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法(LOWESS)分析了其在设计寿命期间的输出功率衰减规律;同时基于LOWESS建立了预测模型,用于硅太阳电池阵超寿运行期间的功率预测。实测数据表明:本文构建的预测模型可以满足超寿地球同步卫星在轨管理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92.
随着科学的进步,磁强计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航天器.本文首先根据磁强计测量原理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类.分别介绍各类磁强计的物理测量原理,描述其特性、精度、适用范围.同时概括目前在航天器得到较广泛应用的磁强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分析磁强计作为卫星载荷、姿态测量和控制以及自主导航轨道计算的方法、作用和特点.然后,针对这三个方面应用指出其在航天器上应用存在主要问题和关键技术.最后,对磁强计在航天器上的应用进行总结.同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磁强计在航天器上仍有着良好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3.
针对LEO卫星网络中由于流量分布不均导致的拥塞问题,以及多种通信业务带来的QoS保障问题,提出了基于区域划分的多业务QoS路由算法(MSR-RP).算法考虑了信关站有限分布造成的漏斗流量问题,一方面通过划分动态区域,减少区域节点数量,降低了算法整体计算复杂度;另一方面,在轻负载区域采用最短路径算法计算路由,重负载区域采...  相似文献   
94.
卫星信号射线上的总电子含量(slant total electron content, STEC)是像素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电离层层析(computerized ionospheric tomography, CIT)建模的必要数据来源,但电离层层析通常忽略1 000 km以上的顶部电子含量,为弄清这部分电子含量对层析结果的影响,利用NeQuick2模型计算站星视线上的STEC与其在电离层区域内的STEC比值来改正原始数据,并分别利用改正前后的STEC进行电离层层析。结果显示,电离层顶部电子含量占比约为10%,白天占比略大于黑夜,与测高仪站的数据相比,改正后的均方根值比改正前提高了20%以上;与Swarm卫星提供的电子剖面数据对比,改正后的层析结果精度较改正前提升了19.6%左右,且该方法受地磁扰动影响较为明显。总的来说,利用CIT进行小尺度电离层探测,可较直观地看出,顶部电子含量对层析结果的影响较大,需要采取相应手段予以剔除。  相似文献   
95.
为解决卫星协同设计过程中总体、结构信息同步滞后问题,基于Pro/E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对总体与结构接口文件的自动解析;利用解析出来的接口数据,在模型上进行表阵列的自动创建,使总体设计模型的变更能够在结构设计模型中及时得到反映,从而实现“总体一结构”设计结果的快速同步。文章中开发的软件工具,在多颗卫星的研制过程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96.
对民航卫星通信网进行可视通信图像压缩编码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在多媒体计算机上进行模拟实验表明,将视频信息及语音信息压缩为64kbps通过TES卫星网传输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7.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星座网络建设初期或论证阶段所涉及的网络体系结构、协议体系及相关组网等技术问题,开展了基于导航星座星间链路构建空间信息网络的技术研究,分别提出了由子网、接入网、骨干网等节点及其相互之间星间、星地无线链路构成的分层网络系统结构,设计了兼容遥控、遥测、测量与网络交互支持等业务的基于IP over CCSDS(基于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标准的空间链路承载互联网协议业务)的协议体系,给出了全系统基本通信业务运行模式等。与传统高轨卫星通信系统相比,该星座网络具有高覆盖、低时延、随遇接入等优点,可实现星座导航性能与中低轨及地面用户通信性能的全方位提升,相关结果对我国全球卫星导航星座网络技术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8.
赵久奋  闫肃  袁建平 《固体火箭技术》2004,27(4):247-249,254
利用卫星探测数据对大气层外飞行的弹道导弹弹道进行估计。在极大似然估计中,由于卫星探测导弹运动的可观测性较差,使初始点估计变得十分病态,传统的Gauss Newton迭代算法不再适用,而采用较为复杂Levenberg Marquardt算法,分别对单颗卫星和两颗卫星的情况进行了Monte Carlo仿真,得到了各自的归一化残差测量误差(代价函数),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  相似文献   
99.
针对卫星在执行丢弃载荷或捕获目标等复杂任务时遭遇的姿态突然发生变化的问题,采用深度增强学习方法对卫星姿态进行控制,使卫星恢复稳定状态。具体来说,首先搭建飞行器的姿态动力学环境,并将连续的控制力矩输出离散化,然后采用Deep Q Network算法进行卫星自主姿态控制训练,以姿态角速度趋于稳定作为奖励获得离散行为的最优智能输出。仿真试验表明,面向空间卫星姿态控制的深度增强学习算法能够在卫星受到突发随机扰动后稳定卫星姿态,并能有效解决传统PD控制器依赖被控对象质量参数的难题。所提出的方法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对卫星姿态进行控制,具有很强的智能性和一定的普适性,在未来卫星执行复杂空间任务中的智能控制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0.
韩松涛  谢剑锋  王美  李黎 《深空探测学报》2019,6(3):232-235,300
针对"嫦娥4号"中继星任务S频段信标信号的高精度实时干涉测量需求,结合深空测控干涉测量系统采用的稀疏标校工作模式,研究验证了一种面向测控模式实时干涉测量的电离层时延修正方法。首先分析了电磁波经电离层传播的延迟机理及特性;基于深空站历史观测数据,通过自相关函数分析验证了天顶向TEC的周日特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深空干涉测量中心数据处理设备软件系统,讨论了电离层时延修正方法;通过任务期间的实测数据处理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可以将实时测量精度提升1~3 ns,对低仰角跟踪弧段,该技术方法优势更为明显。该方法为后续深入推进深空测控干涉测量系统在任务中的实时应用提供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