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航空   58篇
航天技术   10篇
综合类   16篇
航天   2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Future space ventures will likely require exploitation of near-Earth asteroid resources. Moreover, it can be envisaged that asteroids may host habitats in their interiors. In fact, a cavern inside an asteroid would be a natural radiation shield against cosmic radiation and may also serve as a confined environment for storage of mined material such as water ice or other processed volatiles such as propellants. To this end, this paper proposes to leverage the asteroid rotational self-energy to remove material from the asteroid interiors and create a spherical cavern, by means of the orbital siphon concept. The siphon is a chain of tether-connected payload masses (the asteroid material), which exploits the rotation of the asteroid for the delivery of mass from the asteroid to escape.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e siphon can be initiated to ensure self-sustained flow of mass from the asteroid to escape. A net orbital siphon effect is generated by connecting new payloads at the bottom of the chain while releasing the upper payloads. Key parameters are discussed, such as the required siphon dimension and the maximum size of the internal cavity that can be excavated, as a function of the asteroid rotational period. Moreover, assuming elastic material behaviour, a closed-form expression for the stress tensor is found and a failure criterion is used to identify regions in the asteroid interiors subjected to the larger stresses. It is shown that the conditions for failure are relaxed as the radius of the internal void increases.  相似文献   
2.
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础。构建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提高全民族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树立资源节约型观念;把节约资源作为优化结构的重要目标,逐步建立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构建自律高效的管理体制,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主体;完善价格机制、投入机制和补偿机制,建立资源节约型体制和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实现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倡导节约型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经济调控与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3.
论现代物流的资源整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有关物流资源的整合问题已成为物流界较为热门的话题.文章从现代管理理念、客户资源、能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物流流程等方面,对现代物流资源整合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摘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来进行调查与研究,从长沙市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体育资源利用实际情况出发,对长沙市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全民健身运动过程中体育资源利用的情况,结合实际,提出了全民健身运动开展体育资源开发的对策,希望能为建立符合长沙市实际情况需要的全民健身运动发展模式寻求理...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现今,水资源已成为制约我国民经济发展的障碍,如何在充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通过对废水排放量和规划用水量的预测,对廊坊市未来的水资源利用规划提出建议,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全文以青海为例,针对基层图书馆在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现状及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对"工程共享"建设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This article sheds light on the key player needed for any space tourism adventure: the pilot who flies the spacecraft. The paper addresses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including a pilot at the controls when designing a space tourism spacecraft. It examines the basic qualifications and advanced skills required of space tourism pilots and discusses key training requirements for selected pilots and space pilots' pay and benefits. In addition, the research concludes that, just as the pioneers of passenger transport in aviation entertained and captured the interest of their passengers, the space pilot should have the skills of a tour guide.  相似文献   
8.
信息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随着近几年高校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的开展,影响和制约信息资源建设的诸多因素逐渐显现。加强高校信息资源建设,明确建设的组织与管理,正确处理知识产权问题,提高建设队伍人员素质,建立相应的鼓励和评价机制,对于推动信息资源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空间信息网络体系结构设计和其使命任务的多重性、多维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体系结构可重组设计方法。首先,介绍了空间信息网络及其体系结构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研究空间信息网络体系结构可重组设计的需求。其次,结合空间信息网络的概念、结构和特征,建立了松耦合、兼容性、隔离性和可解构的可重组设计原则。同时,定义了管理中心(RMC)和资源中心(RRC)的内涵,分析了RMC和RRC的运行机制,从目标、拓扑、实体、数据、方案5个维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形式化的可重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并给出了可重组网络体系结构的实现算法流程。最后,以某反导作战活动为例进行了体系结构可组构设计的案例分析,基于STK平台进行可重组网络的仿真演示,着重展示和验证了可重组设计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0.
如何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有效开展工学结合、产学合作是各高职院校共同面临的课题和任务。就企业文化资源在高职院校办学和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独特性及高职院校如何利用企业文化资源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问题,作一些初步的分析和论述,希望引起教育研究者的思考和各类办学主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