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4篇 |
免费 | 244篇 |
国内免费 | 137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508篇 |
航天技术 | 92篇 |
综合类 | 87篇 |
航天 | 20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33篇 |
2021年 | 55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46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39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49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32篇 |
2011年 | 42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36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通过对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进行70、85、100℃下的循环水浸吸湿试验,研究了复合材料在不同水浸温度下的吸湿-脱湿行为规律。同时,对循环吸湿-脱湿过程中的试样进行层间剪切强度测试和动态力学性能测试,并结合扫描电镜观察循环吸湿各个阶段的纤维基体结合状态。结果表明,水浸温度越高,水分的扩散速率越快,饱和吸湿率越大。经过循环吸湿后复合材料的吸湿行为仍满足Fick第二定律,吸湿后层间剪切强度下降,湿热循环次数越多下降的越明显。脱湿后层间剪切强度有所恢复,水浸温度越高造成的不可逆破坏越大,层间剪切强度恢复的越少。干态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31℃,吸湿后下降了37℃。 相似文献
152.
本文利用弹性力学和断裂力学方法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横向拉伸强度进行了分析,其中考虑了90度开裂层厚度和开裂邻层的约束效应的影响,推导出正交各向异性对称铺层中昨合就位横向拉伸强度的数学表达式,得出开裂层的厚度和约束邻层铺设角对就位横向拉伸强度都有影响的结论,理论计算与Flaggs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3.
154.
155.
高硅氧增强塑料烧蚀模型中热解层厚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小型实验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多次热试车,对喷管扩散段截面上高硅氧酚醛材料的色变厚度进行了观察,对该截面上材料采用红外光谱成份分析和导电性测量,确认了热解层厚度与碳化层厚度具有相同的数量级,可达2.5mm左右.因此,在作高硅氧酚醛喷管材料的烧蚀与温度场计算时,不宜采用热解面模型,而应采用热解层模型. 相似文献
156.
建立了含初始矩形损伤的热防护系统(Thermal protection system,TPS)气动热分析的CFD数值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损伤区域侧壁出现了很高的热流密度峰值,并且迎风面侧壁峰值高于背风面,而损伤区域底部热流密度却很低。利用分析获得的热流密度建立了含损伤和无损伤TPS的有限元传热分析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损伤的存在导致防热瓦最高温度急剧上升,超过其材料能承受的极限温度(1 500℃),防热瓦首先失效,而损伤对机体最高温度影响较小。最后进行了TPS损伤容限分析,在防热瓦极限温度约束下,外部热流密度最大值从100kW/m2增加到140kW/m2,矩形损伤宽度最大容许值从22.7mm减小到12.6mm,而弧形损伤宽度最大容许值从34.6mm减小到25.1mm,即随着外部热流密度最大值增加,损伤宽度的最大容许值降低,并且相同外部热流密度水平下弧形损伤宽度的最大容许值大于矩形损伤。 相似文献
157.
158.
159.
介绍了一种电机智能保护装置系统,分析了对电动机进行各类保护的原理,并且针对过载保护.提出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电动机长期过载运行温升预测的算法,将这种算法应用于实际的保护中.有效地弥补了不能用数学模型精确描述电机运行中发热和散热过程的缺陷。实验证明,在样本足够多的情况下,这种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