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97篇
航空   287篇
航天技术   80篇
综合类   60篇
航天   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21.
An optimization strategy is proposed to deal with the aerodynamic/stealthy/structural 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optimization (MDO) issue of unmanned combat air vehicle (UCAV). In applying the strategy, the MDO process is divided into two levels, i.e. system level optimization and subsystem level optimization. The system level optimization is to achieve optimized system objective (or multi-objective) through the adjustment of global external configuration design variables. The subsystem level optimization consists of the aerodynamic/stealthy integrated design and the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The aerodynamic/stealthy integrated design aims at achieving the minimum aerodynamic drag coefficient under the constraint of stealthy requirement through the adjustment of local external configuration design variables. The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is to minimize the structural weight by adjusting the dimensions of structural components. A flowchart to implement this strategy is presented. The MDO for a flying-wing configuration of UCAV is employed to illustrate the detailed process of the optimiz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of the surrogate-based two-level optimization strategy can be implemented automatically, and quite reasonable results a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422.
新型通用进气道类复杂腔体结构电磁散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应富  李建周  许家栋  段洪 《航空学报》2009,30(9):1740-1744
 利用Unigraphics(UG)内部基于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的建模技术,采用UG二次开发,实现了在任意腔体中射线路径准确追踪,寻迹效率较高。提出一种射线追踪的新方法,解决了传统弹跳射线法(SBR)确定射线路径困难、精度不高和效率较低的问题。在此新方法基础之上开发了可以计算任意形状进气道类复杂电大腔体及角形结构雷达散射截面(RCS)的计算软件,实现了腔体建模与RCS计算的无缝集成,不用对腔体进行网格剖分,计算精度和效率都较高,使用方便,通用性好,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使用该软件计算了圆形直腔、二面角和S形进气道的RCS,结果与其他方法吻合良好,具有比较好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423.
机身截面隐身设计是飞行器外形隐身设计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设计"凹曲面"、"凸曲面"和"平板曲面"三种典型的隐身飞机机身截面轮廓,采用矩量法(MoM)计算三种轮廓的雷达散射截面(RCS),并对表面电流密度分布进行研究。分析RCS随方位角的变化特性,比较各截面的隐身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凹曲面和凸曲面机身可以有效降低侧向RCS,其中凸曲面的隐身效能更佳;平板曲面机身除正下方一个很窄的波峰外,侧向和下方RCS都很小,在对抗仰视雷达时具有很好的隐身性能。  相似文献   
424.
为了研究进口形状对S形进气道唇口边缘绕射场与其腔体内部散射场电磁特性的影响,在S形进气道偏心距、面积变化规律、中心线变化规律不变的条件下,采用迭代物理光学法(IPO)与等效边缘电流法(EEC)方法,对圆形、椭圆形、矩形、菱形、W形等5种不同进口形状的S形进气道进行了雷达散射截面(RCS)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进口形状对进气道的RCS特性影响较大;在较大的探测角范围内,W形进口S形进气道的RCS值明显低于其它进口形状的S进气道;菱形进口进气道的RCS在唇口未做修型S形进气道中最低.W形唇口修型可有效降低唇口边缘绕射场的RCS;而在负探测角时,斜切唇口修型可大大降低S形进气道总散射场的RCS.  相似文献   
425.
薄壁型材轧机定长锯切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型材生产中,由于过程的连续性,因而必须将型材在行进的动态中截断。本文首先分析了薄壁型材加工对定长切割的特殊要求,进而介绍了一个基于STD总线的定长切割计算机控制系统。系统的受控对象为一个可往返运动的截锯小车,该小车在控制作用下对型材切点进行跟踪,并由飞据将型材锯断,选用16位单片机Intel8098作为控制用的CPU,型材长度与小车位置分别用光电码盘和旋转变压器进行测量。该系统适用的最大轧制速度为36m/min,精度为±0.1%,一个锯切循环的时间为10S。文中阐述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硬件和软件的构成与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426.
铝型材挤压模CAD/CAM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铝型材在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等行业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挤压是成形铝型材的基本工艺方法,挤压模则是铝型格挤压中最关键的要素,提高铝型材挤压模的一次试模成功率,缩短挤压模型设计制造周期对于铝型材的生产至关重要。本文介绍自行研制开发的适用于铝型材挤压模设计,制造的CAD/CAM系统,该系统现已在广州冶金研究所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427.
某飞翼外形雷达散射截面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物理光学理论和物理绕射理论计算了某飞翼外形雷达散射截面(RCS)特性,并在微波暗室里对该飞翼模型的RCS进行了测量,计算结果和测量结果基本吻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飞翼外形RCS随方位角分布的特点以及其外形隐身设计的特点。  相似文献   
428.
雷达隐身和机载电子攻击组合增强的飞机作战生存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战生存力是新型军用飞机发展中要考虑的一个关键要素,雷达隐身和机载电子攻击是两个减缩飞机敏感性的主要技术.本文给出一个攻击任务的战术设定,研究了雷达散射截面和机载雷达干扰机对威胁雷达探测概率的影响,确定了雷达制导地空导弹和防空炮火在目标雷达散射截面减缩或/和干扰机辐射功率干扰下的制导精度,计算了飞机单发击毁概率,最后给出一架攻击机在一个假设敌对威胁环境中的出击架次生存力,说明综合使用雷达隐身和机载电子攻击技术使作战飞机的生存力得到增强,评估方法有效实用.  相似文献   
429.
基于航天型号对超高强韧稀土镁合金构件产品的迫切需求,本文以航天器中的直筒段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近等温锻造挤压成形工艺技术,开展VW84M高强韧稀土镁合金材料的锻造工艺性能研究,分析了直筒段的工艺结构特点,制定了直筒段的锻造成形工艺,通过三维建模、数值模拟技术和成形工艺试验,研究了直筒段的成形过程,分析了坯料的金属流动、温度变化特点,并通过成形工艺试验试制出锻件产品。结果表明,VW84M稀土镁合金在440 ℃的锻造温度时,在合适的挤压速度下具备良好的塑性成形性能,该材料具备实际工程应用能力;数值模拟得到的挤压载荷为64.72 MN,实际挤压载荷为60 MN,相差7.8 %,数值模拟结果与工程试验有较高的结合度;工艺试验得到的直筒锻产品,切、轴向力学性能指标优于预期,抗拉强度不小于340 MPa、屈服强度不小于210 MPa、延伸率不小于6 %的指标值。直筒段产品金属流线分布较为均匀,切向力学性能优于轴向。  相似文献   
430.
无隔道进气道RCS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谢雪明  郭荣伟 《航空学报》2006,27(2):193-197
选定无隔道进气道口面参数,在不同的极化方式下对无隔道进气道及皮托式进气道进行了电磁散射特性实验研究。比较了2种进气道的雷达散射截面(RCS),得到了各个口面参数对无隔道进气道RCS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无隔道进气道是1种低RCS进气道;鼓包相对来流附面层的高度略低于1.2时最好,唇罩锯齿角在120°~135°最佳,唇罩内切角在60°时较好,鼓包相对唇口的位置在0.7~0.8时较好。终端开口与转动风扇的比较表明,无隔道进气道的后向散射主要来源于外罩唇口的电磁波散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