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4篇
航空   33篇
航天技术   89篇
综合类   10篇
航天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利用60Co γ-射线对钡冕玻璃(BaK3)、镧冕玻璃(LaK3)、火石玻璃(F10)、镧火石玻璃(LaF3)、轻火石玻璃(QF3)和重火石玻璃(ZF4)进行辐照,研究不同辐照剂量对光学透射率的影响及这些玻璃在空间光学系统中的适应性。光学透射率测试范围为400~1 100 nm。结果表明所有玻璃在辐照后可见光透射率都下降了,而在近红外波段下降不明显(除了QF3和LaF3)。尽管F10和QF3光学透射率在辐照前相似,但是辐照后F10衰减是所有玻璃中最小的,而QF3衰减最为严重。研究发现,当达到一定辐照剂量后,玻璃材料的透射率不再继续衰减,而是趋于稳定。这些结果为空间光学系统针对辐射进行冗余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2.
分析了日本Nagoya 宇宙线闪烁体望远镜30°, 49°, 64° 倾角的东、西、南、北方向探测数据的变化特点, 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定性地探讨了磁暴前后宇宙线南北、东西各向异性的变化特征. 研究发现, 当发 生大地磁暴时, 地面宇宙线强度的各向异性特征将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一般在磁暴发生前10~20 h就开始出现. 当描述这种各向异性特征的各向异性指数的小波系数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时, 就可能有大地磁暴发生.   相似文献   
83.
1997年1月7-10日广州台站银河宇宙线强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7年1月7-10日的CME事件虽然只引起了中等强度的磁暴,但引起了很强的地球物理效应,这次CME事件影响了银河宇宙线的强度。本文给出了CME在行星际传播期间广州多方向闪烁望远镜观测台站的几个方向记录的银河宇宙线强度变化的特征,并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4.
邻域辅助径迹法提高射线追踪效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面元形式的目标数据,从提高入射点求解的成功率着手,采用增加对参考路径上参考面元的相邻单元进行相交性判断的方法,并将普通径迹法的单参考路径改为双参考路径,提高了径迹法射线追踪的效率.对邻域辅助径迹法在样条曲面格式目标文件上的应用作了探讨.分析了该方法与其它方法的兼容性和对计算资源的占用情况,给出了该方法提高射线追踪速度的上限.以2个典型目标为例,对该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通过减少真实、遍历式追踪的次数,能将普通径迹法射线追踪过程的计算量减少到原来的1/3左右.该方法对目标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并克服了普通径迹法对射线管的划分密度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85.
X射线脉冲星可以为深空乃至近地航天器提供全源、自主、高精度的导航服务.对近地航天器而言,由于中心天体的遮挡,脉冲星信号并非全程可见,所以X射线脉冲星的可见性成为近地导航应用中挑选脉冲星的关键因素,也是脉冲星导航的首要工作.本文对挑选出的30颗X射线脉冲星在北斗系统7个轨道面上的可见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了一天内可见脉冲星数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一年内太阳、地球和月球遮挡的仿真结果,总结了影响脉冲星可见性的天体的遮挡规律,为利用脉冲星对北斗卫星进行自主定轨和守时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6.
采用同步辐射貌相术跟踪单晶CuZnAl形状记忆合金随温度循环而演变的马氏体相变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该合金的马氏体转变为热弹性的。  相似文献   
87.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叙述了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是一颗试验气象卫星,重750公斤,其主体为1.40米×1.40米×1.20米的六面体,连同太阳电池阵共展宽8.60米,高1.76米。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高度900公里,倾角99°,每天绕地球运行14圈。地面接收到高质量的图象资料和轨道空间的辐射环境资料。  相似文献   
88.
苏剑宇  方海燕  高敬敬 《宇航学报》2022,43(12):1696-1707
针对脉冲轮廓显著性数据耦合情况下无法直接根据显著性数据反演轨道根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根据脉冲轮廓显著性数据的方差特征进行解耦,并逐步实现轨道六根数估计的方法。利用X射线脉冲星实测数据完成了基于观测轮廓显著性数据方差特征的导航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根据显著性数据的方差特征可逐次解耦显著性数据,并以方差最小准则得到轨道根数的估计值,且定位误差为7.31 km。本文方法既不依赖标准脉冲轮廓,同时适用于轨道六根数均存在偏差的实际情况,在X射线脉冲星导航的实际应用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9.
电大尺寸开口腔体RCS的SBR并行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消息传递协议MPI开发了针对电大尺寸开口腔体单站雷达截面(RCS)的射线弹跳法(SBR)并行计算程序。程序采用按照RCS计算角度间隔分配计算任务的大粒度并行计算方法,取得了较高的并行计算效率,大大减少了电大尺寸开口腔体的RCS计算时间。算例计算结果与文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90.
Recently, equatorial secondary cosmic ray observatory has been established at Equatorial Geophysical Research Laboratory (EGRL), Tirunelveli, (Geographic Coordinates: 8.71°N, 77.76°E), to study secondary cosmic rays (SCR) produced due to the interaction of primary cosmic rays with the Earth’s atmosphere. EGRL is a regional center of Indian Institute of Geomagnetism (IIG), located near the equator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India. Two NaI(Tl) scintillation detectors are installed inside the temperature controlled environment. One detector is cylindrical in shape of size 7.62?cm?×?7.62?cm and another one is rectangular cuboid of 10.16?cm?×?10.16?cm?×?40.64?cm size. Besides NaI(Tl) detectors, various other research facilities such as the Geomagnetic observatory, Medium Frequency Radar System, Digital Ionosonde, All-sky airglow imager, Atmospheric electricity laboratory to measure the near-Earth atmospheric electric fields are also available at EGRL. With the accessibility of multi- instrument facilities, the objective is set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R and various atmospheric and ionospheric processes, during space weather and terrestrial events.For gamma-ray spectroscopy, it is important to tes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aI(Tl) scintillation detectors and to calibrate the gamma-ray spectrum in terms of energy. The present article describes the details of the experimental setup installed near the equator to study cosmic rays, along with the performance testing and calibration of the detectors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A systematic shift in the gain is observed with varying temperature of the detector system. It is found that the detector’s response to the variations in the temperature is not just linear or non-linear type, but it depends on the history of the variation, indicating temperature hysteresis effects on NaI detector and PMT system. This signifies the importance of isothermal environment while studying SCR flux using NaI(Tl) detectors, especially for the experiments conducted during daytime such as solar eclipses et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