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8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135篇
航空   1626篇
航天技术   122篇
综合类   24篇
航天   2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387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21.
双模式化学推进技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卫星双模式推进系统的技术特征、工作原理及应用优势。总结了国内外对双模式推进技术研究的历史发展和研究现状,针对双模式推进系统的未来发展,对双模式推进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说明了双模式推进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我国双模式推进系统相关的发展策略和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已有的航天器单、双组元推进技术基础和航天任务对寿命、控制精度及工作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指出了发展双模式推进系统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922.
液体火箭推进系统液路固有频率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基于电路法对推进系统液路固有频率进行仿真,仿真结果与采用传递矩阵法结果相接近,说明采用电路仿真法计算液体火箭推进系统固有频率是可行的。与传递矩阵法相比,电路仿真法更能精确反映各参数对推进系统液路固有频率影响关系。通过改变管路各元件布置,进而相应改变电路,最终可以实现优化推进系统固有频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23.
Aerospike nozzle contour design and its performance valid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ang-Hui Wang  Yu Liu  Li-Zi Qin 《Acta Astronautica》2009,64(11-12):1264-1275
A simplified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method of aerospike nozzle contour and the results of tes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erospike nozzles are presented. The primary nozzle contour is approximated by two circular arcs and a parabola; the plug contour is approximated by a parabola and a third-order polynomial. The maximum total impulse from sea level to design altitude is adopted as objective to optimize the aerospike nozzle contour. Experimental studies were performed on a 6-cell tile-shaped aerospike nozzle, a 1-cell linear aerospike nozzle and a 3-cell aerospike nozzle with round-to-rectangle (RTR) primary nozzles designed by method proposed in present paper. Three aerospike nozzles achieved good altitude compensation capacities in the tests and still had better performance at off-design altitude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bell-shaped nozzle. In cold-flow tests, 6-cell tile-shaped aerospike nozzle and 1-cell linear aerospike nozzle obtained high thrust efficiency at design altitude. Employing gas H2/gas O2 (GH2/GO2) as propellants, hot-firing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a 3-cell aerospike nozzle engine with RTR primary nozzles. The performance was obtained under two nozzle pressure ratios (NPR) lower than design altitude. Efficiency reached 92.0–93.5% and 95.0–96.0%, respectively. Pressure distribution along plug ramp was measured and the effects of variation in the amount of base bleed on performance were also examined in the tests.  相似文献   
924.
张航  谭慧俊  李湘萍 《航空学报》2009,30(12):2243-2249
对一种背部安装的狭缝式进气道进行了设计和仿真研究,获得了该类进气道的流动特征和工作特性。结果表明,由于存在剧烈的通道弯曲和宽度收缩,进气道的内部流动较为恶劣,边界层气流在通道的上方和下方两侧堆积,并在扩压器后段的上部出现了分离。当自由流马赫数为0.70、迎角为0°时,进气道出口截面的总压恢复系数为0.975,总压畸变指数则达0.484。另外,进气道前方的大鼓包未能起到有效排除前体边界层气流的效果,而正迎角下前体侧棱产生的前缘涡则能将前体边界层扫向机体的两侧,有效减少了进入内通道的低能气流,对出口截面下方两侧的低总压区起着抑制作用。本文的工作还为狭缝式进气道的改进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25.
回流口位置对液体火箭液氧贮箱热分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低温液体火箭射前需要采用自然循环方式对火箭发动机进行充分预冷,循环预冷管路的回流口位置是影响液氧贮箱内部场分布的重要因素.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通过对不同回流位置的液氧贮箱物理场的数值模拟,揭示了贮箱内部温度场及速度场的分布特性,分析了回流口位置对贮箱内部热分层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当回流口位于下封头以上2 m位置时,贮箱内部液氧过冷度最大,过冷液体含量最多,回流位置最佳.此研究结果为运载火箭推进系统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26.
综合飞行/矢量推进系统控制器分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彦双  孙健国 《航空动力学报》2009,24(12):2714-2820
详细阐述了综合飞行/矢量推进系统控制器分离问题,并给出了采用解析法求解控制器分离问题的步骤.以解析的控制器分离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方法的控制器分离的优化方案,该优化方案非常有效并且很便于实现.利用此优化方案,求取了一个最优的控制器分离.非线性仿真实验表明:最优分离子控制器几乎达到了同集中控制器一样的闭环性能,所讨论的控制器分离方案是相当合适和成功的.   相似文献   
927.
提出了利用现有球形滚刀与改造滚齿机加工面齿轮的方案。推导了球形滚刀基本蜗杆螺旋面方程,建立了滚切面齿轮的坐标系统。通过对成形误差曲面的研究发现用现有球形滚刀加工面齿轮的理论造形误差很小,且远小于插齿成形误差。轮齿接触分析表明滚切得到的面齿轮与标准圆柱齿轮啮合轨迹的位置及方向与理论啮合轨迹基本一致,而滚切得到的面齿轮副传动误差为有利的抛物线形。该文的研究为面齿轮的加工找到了新方法,并为球形滚刀开辟了新用途。  相似文献   
928.
本文基于Launder-Sharma(LS)低雷诺数的 两方程湍流模型发展了一种新的具有转捩敏感性的低雷诺数湍流模型。针对LS模型的可实现性(realizability)问题和前缘滞止点湍动能预测过大的不足,新模型进行了改进。新模型只使用当地物理量,不需要求解壁面距离、Y+和边界层积分参数。新模型能够适用于广泛的流动,且容易应用到通用的CFD程序中。对具有详细数据的零压力梯度平板转捩边界层T3A实验的模拟结果显示,新模型能够预测转捩流动,并能对自由湍流变化给出合理的响应。 关键词:航空、航天推进系统;转捩模型;转捩流动;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929.
双下侧定几何二元混压式超声速进气道的风洞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旅荣  郭荣伟 《航空学报》2009,30(6):1000-1006
 针对一种应用于导弹上的冲压发动机用双下侧布局二元混压式超声速进气道气动特性开展了高速风洞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反压比的提高,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提高,临界状态后结尾激波系能停留在收缩通道内,在稳定亚临界状态下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最高,但流量系数略有降低;随着来流马赫数的增大,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下降,流量系数在小于设计马赫数下逐渐提高,激波贴口后流量系数基本不变;随着迎角的增大,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和流量系数随之提高,在Ma=2.5,侧滑角β=0°,迎角α增大到6°时进气道出现流量堵塞现象,性能降低;随着侧滑角的增大,两个进气道的性能均下降,迎风侧进气道相对背风侧进气道下降更厉害,在Ma=2.5,α=2°,β=2°时背风侧进气道出现流量堵塞,性能降低;小角度滚转对进气道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30.
崔村燕  洪延姬  王广宇 《航空学报》2009,30(9):1566-1570
流场演化过程是揭示激光推进机理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利用纹影系统和PCO-HSFC 高速相机,首次拍摄了自来水诱导CO2激光击穿空气产生的激波向空气和水中的演化过程。阐述了产生两次气蚀空穴的原因:初始时刻产生的空穴为激波作用于水面所致,第二次空穴出现在相机被触发后约8 μs 时,是激光烧蚀水蒸气作用于水面所形成的低压区。实验结果表明:击穿后流场向激光入射方向(空气中)演化较快,激波初速度较大,约为6 km/s;流场向水中演化相对较缓,激波初速度约为3.33 km/s。两者都服从指数衰减,分别在约73.368 μs 和41.649 μs 时衰减到声速。研究结果对于把水作为工质应用于激光推进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