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97篇 |
免费 | 222篇 |
国内免费 | 29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168篇 |
航天技术 | 209篇 |
综合类 | 150篇 |
航天 | 2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46篇 |
2021年 | 68篇 |
2020年 | 73篇 |
2019年 | 66篇 |
2018年 | 68篇 |
2017年 | 74篇 |
2016年 | 78篇 |
2015年 | 56篇 |
2014年 | 86篇 |
2013年 | 66篇 |
2012年 | 100篇 |
2011年 | 89篇 |
2010年 | 122篇 |
2009年 | 102篇 |
2008年 | 86篇 |
2007年 | 91篇 |
2006年 | 74篇 |
2005年 | 53篇 |
2004年 | 53篇 |
2003年 | 46篇 |
2002年 | 47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892.
893.
用理论及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微通道热沉流动与传热特性.首先,总结并提出了微通道热沉对流传热的理论模型;然后,实验测量并计算了微通道热沉的压降及努塞尔数,其理论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平均误差在10%左右;最后,分析了不同雷诺数及通道宽高比时的导热热阻、对流热阻及电容热阻占总热阻份额的大小.结果表明:对流热阻是影响微通道热沉传热性能的重要因素,当雷诺数为985,通道宽高比为1时,对流热阻占总热阻90%左右;而在雷诺数较小时,导热热阻占总热阻的份额小于10%,可以忽略不计;电容热阻占总热阻的份额随着雷诺数及通道宽高比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894.
采用压敏漆技术和瞬态热色液晶技术研究了V肋对尾缘劈缝表面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获得了不同吹风比及V肋宽度下2种不同尾缘劈缝表面形状的气膜冷却效率和对流换热系数分布的试验数据,并采用净热流密度值评估对比了带有V肋的劈缝结构的综合冷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V肋的加入对未扩张型劈缝表面的气膜覆盖产生了不利影响,在小吹风比工况下,V肋宽度对面积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无明显影响,相同V肋宽度结构下,未扩张型劈缝表面的气膜冷却效率始终高于扩张型劈缝表面的;V肋宽度对劈缝表面换热强度的影响不明显,V肋在未扩张劈缝表面结构上展现出的强换热性优于扩张型劈缝表面结构;带有V肋的尾缘劈缝冷却结构可有效增大6.9%~26.6%的净热流密度值,V肋宽度对其无明显影响,小吹风比工况下宜将V肋应用于未扩张的劈缝表面结构,大吹风比工况下无需考虑劈缝表面形状。 相似文献
895.
为对纯气膜出流冷气侧气膜孔局部换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取气膜孔前后3倍气膜孔径范围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来流雷诺数、气膜出流与来流流密比以及通道高度与气膜孔径比(小于1范围内),对气膜孔的“溢流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气膜孔局部的换热均随来流雷诺数、气膜出流与来流流密比的增加而强化,随通道高度与气膜孔径比的增大而降低;孔后的换热要好于孔前的换热,各种通道高度与气膜孔径比下,孔后1倍孔径区域努塞尔数普遍比孔前提高大约20%以上;在气膜孔前后越靠近孔的地方换热越强。 相似文献
896.
为得到N2O在汽蚀文氏管中的汽蚀流场分布,以实际气体状态方程和完全汽穴模型为基础,求解两相混合物流动的控制方程组.针对N2O的特点,对三种不同工况下文氏管的汽蚀流场分别考虑汽化热和不考虑汽化热进行了仿真,并对两种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考虑汽化热计算得到的汽蚀区比不考虑汽化热计算得到的要小,而且汽蚀区及周边温度有明显的变化,计算结果更加真实合理,说明了考虑汽化热计算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对汽蚀文氏管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97.
提出一种利用高温加热下瞬态热响应信息来同时反演石英窗口在不同温度下导热系数的方法。结合实验测试过程,首先建立石英窗口-石墨板-石英窗口三明治结构高温非灰体辐射-导热耦合传热模型。再通过实际测试温度响应结果和材料光谱辐射特性参数,构建石英窗口导热系数的遗传算法反演辨识模型。采用1 100 K加热条件下实验数据,反演辨识获得了常温至1 100 K石英窗口导热系数介于1.35~2.58 ![]()
![]()
,并拟合出高温导热系数关联式。结果表明:该材料辐射对导热系数影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1 100 K下辐射影响占比16.12%。最终通过变工况的高温传热过程测试,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及导热系数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98.
求解织物热湿耦合方程的控制体-时域递归展开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求解织物热湿传递耦合方程,给出了一种基于控制体积法和时域递归展开的求解织物热湿传递耦合方程的算法。首先,在时域对方程变量和参数进行级数展开,然后使用控制体积法对方程空间域进行离散,从而化连续性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为一系列的递归形式的线性代数方程组。文中给出了问题的求解步骤和算例。结论表明该方法的预测结果具有不依赖时间步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899.
采用流固热耦合数值方法,以及Abaqus的ALE(arbitrary Lagrangian-Eulerian,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自适应网格技术,对位于半潜入喷管收敛段的碳/酚醛的烧蚀现象进行了预估,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收敛段,Al/Al2O3液滴或颗粒对材料的传热烧蚀起到了关键作用,当气流与材料表面平行时,液滴或颗粒的影响很小;从碳/酚醛热分解角度出发,基于完全碳化即被剥蚀的假设,基本能够预估碳/酚醛材料的烧蚀特征,烧蚀速率大约为0.3 mm/s;后效碳化对材料碳化过程的影响明显,发动机工作期间,分解层的厚度大约为2.0 mm,考虑后效作用,分解层厚度可能会增加至4.0 mm左右;与喉衬接触的材料区域,喉衬的传热会明显加剧材料的碳化过程。 相似文献
900.
以现代民用飞机发动机舱隔热屏组件整体化研制需求为出发点,基于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技术原理和优势,对隔热屏组件进行结构整体化概念设计,设计2种结构验证方案,分别为2层平板结构和2层带加强筋结构。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2种设计结构进行力学性能评估,分析比较2种设计结构的1~5阶剪切屈曲模态和1~5阶压缩屈曲模态。通过对2种设计结构剪切屈曲模态和压缩屈曲模态分析,表明2层带加强筋的设计结构稳定性更高,满足整体结构制备的发动机舱隔热屏服役要求,可保证结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