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59篇 |
免费 | 334篇 |
国内免费 | 30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212篇 |
航天技术 | 211篇 |
综合类 | 177篇 |
航天 | 29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57篇 |
2021年 | 71篇 |
2020年 | 77篇 |
2019年 | 70篇 |
2018年 | 77篇 |
2017年 | 76篇 |
2016年 | 81篇 |
2015年 | 58篇 |
2014年 | 88篇 |
2013年 | 67篇 |
2012年 | 102篇 |
2011年 | 89篇 |
2010年 | 122篇 |
2009年 | 102篇 |
2008年 | 86篇 |
2007年 | 91篇 |
2006年 | 74篇 |
2005年 | 53篇 |
2004年 | 53篇 |
2003年 | 46篇 |
2002年 | 47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602.
主流湍流度对涡轮导向叶片气膜冷却特性影响的实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基于窄带热色液晶的瞬态全表面传热测量技术,研究了主流湍流度对涡轮导向叶片吸力面圆柱形孔排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实验工况范围内,主流湍流度从0.59%提高至6.85%,可以在气膜出流的上游区域促进气膜贴向壁面并扩大展向覆盖面积,从而改善气膜覆盖效果,但是在主流湍流度较大的工况下,气膜覆盖效果迅速变差;在气膜出流的下游区域,主流湍流度的提高使得气膜冷却效率逐渐降低;主流湍流度的增大,增强了无气膜冷却光滑叶片表面的对流换热;在气膜冷却条件下,气膜出流对叶片表面对流换热的增强效果随着主流湍流度的增大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点:表面传热系数比在上游区域是先增强后减弱;中游区域是逐渐减弱;下游区域则是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603.
604.
对某机型双收缩圆环套状尾喷管内, 冷热气流相互掺混的流动传热过程, 作了数值模拟。用SIMPLE思想在曲线系中进行程序设计。该程序可以对任意形状的两股流有(无)掺混时的流场、质量场、温度场、辐射通量场进行模拟, 对二维流动传热问题比SIMPLE程序更具有通用性。最后对某机型的实际情况(形状尺寸), 用区域拼装法生成曲线网格作了模拟。结果说明, 引射的冷空气与热主流在双收敛喷管内掺混, 确实能降低尾喷管内气流温度、降低红外辐射。 相似文献
605.
606.
为研究激波进入喷管内部对发动机喷管产生的力、热效应,对喷管与起飞平台基面之间的羽流场进行了大量的仿真计算,着重分析了不同导流型面、不同起飞偏角情况下,进入喷管内部激波对喷管产生的力、热综合效应,激波在喷管内部的分布形态,并给出了激波移出喷管的条件.结果表明:当激波进入喷管内部但不产生激波贴壁现象时,激波不会对喷管内壁产生附加的力、热冲击;当激波进入喷管内部且产生激波贴壁现象时,在激波贴壁区产生一定的附加力矩和附加热流.该结论对探测器结构布局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07.
608.
提出了在相变悬浮液中添加TiO2纳米颗粒以提高其热导率的概念,并使用旋转流变仪和热物性仪测量了这种新型悬浮液流变特性和热导率。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体积浓度为10%的相变悬浮液,当加入的纳米颗粒质量浓度不超过5%(体积浓度1.18%)时,低剪切率下悬浮液表现出非牛顿流体的特性,高剪切率下仍可视为牛顿流体。相变悬浮液的黏性随纳米颗粒浓度增加而增加,当纳米颗粒质量浓度为5%时,相变悬浮液的黏性提高约23%。相变悬浮液的热导率随着纳米颗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纳米颗粒质量浓度为5%时,相变悬浮液热导率提高约7.3%。 相似文献
609.
涡轮叶片尾缘复合通道隔板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色液晶测温法测量涡轮叶片尾缘带隔板的复合通道的温度场.研究复合通道中3种不同形状的隔板对换热和流阻的影响.主要在矩形隔板、90°波形隔板、120°波形隔板3种结构之间进行换热和流阻的比较.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评价指标下,2种形状的波形隔板的换热均好于矩形隔板,而且相对较小的压力损失;90°隔板在第1通道换热上好于120°隔板,第2通道两隔板的换热基本相当,但是90°隔板相对有较大的压力损失. 相似文献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