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17篇
航空   365篇
航天技术   158篇
综合类   51篇
航天   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为探究不同气体条件下螺旋波电推进器等离子体源的放电特征,开展了氩气、氦气和氮气放电的光谱诊断实验研究。氩气和氦气为工质气体的放电条件下,部分波长谱线相对强度随功率的增加而增强,且斜率出现两次跳变,考虑是螺旋波放电过程中的模式转换,即容性向感性、感性向波模式的转换。三种工质气体,在较低的压强下,各谱线强度均随压强增大而迅速增强,但氩气放电下压强继续增大达到1.0Pa以后,谱线强度增强趋势变缓甚至达到“饱和”状态,而氦气和氮气放电下压强增大到0.5~0.65Pa,谱线强度出现降低趋势,氦气和氮气放电强度对压强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62.
笔者在已研制的壁稳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基础上,改进了阳极结构、加置Laval喷管,建立了一套可长期连续运行的高稳定性电弧等离子体超声速喷管流动装置,超声速电弧射流的不稳定度为1%(纯氩)和3%(氮氩),电弧射流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再现性和对称性。测量表明:超声速电弧射流的电子温度沿流动方向呈现出波浪形周期升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3.
微阴极电弧推力器(micro-cathode arc thruster,μCAT)具备功率低和结构简单的特点,能够满足微纳卫星的任务需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μCAT羽流的诊断可以揭示推力器的加速机理,对提高其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朗缪尔三探针对μCAT羽流进行诊断,得到了μCAT羽流不同位置的电子温度、电子密度和离子速度等羽流特性,研究了外加磁场、充电时间和阴极材料对羽流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μCAT放电初期产生的等离子体电子温度较高,密度较大;随着等离子体向下游运动,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降低,离子速度增大;外加磁场的磁感应强度越强,电子温度和离子速度越高,电子密度有所降低;磁场位置适当向推力器下游平移,能够有效提高推力器中轴线的电子密度;μCAT充电时间越长,电子温度、电子密度和离子速度越大;相比于CuW和AgW阴极,Ti阴极羽流的电子温度更高,电子密度更低。  相似文献   
64.
The main purposes of experiment “Obstanovka” (“Environment” in Russian) consisting of several instruments are to measure a set of electromagnetic and plasma phenomena characterizing the space weather conditions, and to evaluate how such a big and highly energy consuming body as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disturbs the surrounding plasma, and how the station itself is charged due to the operation of so many instruments, solar batteries, life supporting devices, etc. Two identical Langmuir electrostatic probes are included in the experiment “Obstanovka”. In this paper the Langmuir probes for “Obstanovka” experiment are described, including the choice of geometry (spherical or cylindrical), a more reliable method for the sweep voltage generation, an adaptive algorithm for the probe’s operation. Special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possibility for remote upgrading of the instrument from the ground using the standard communication channels.  相似文献   
65.
We present the observations of He-like Ar triplet lines obtained by RESIK spectrometer aboard CORONAS-F. Interpretation of intensity ratios between triplet lines of lower Z elements is known to provide useful diagnostics of plasma conditions within the emitting source. Here, we investigate whether triplet line ratios are useful for interpretation of higher Z element spectra. A high sensitivity, low background and precise absolute calibration of RESIK allow to consider in addition also the continuum contribution. This provides a way to determine the Ar absolute abundance from the observed triplet component ratios. The method is presented and the results are shown for two selected flares. Derived values of Ar absolute abundance for these flares are found to be similar: 2.6 × 10−6 and 2.9 × 10−6. They fall in the range between presently accepted Ar photospheric and coronal abundances.  相似文献   
66.
吸气式电推进系统作为有可能实现长寿命超低轨飞行的技术而被关注。根据不同轨道环境条件,采用管状结构进气道、以及机械增压的吸气方式,讨论了吸气式电推进系统所需的可行条件。分析表明,在轨高度180~240km,航天器所需总功耗与迎风面之比需要大于2kW/m2,电推力器比冲需大于4×104m/s,方可满足推阻平衡需求。分析得出,实现吸气式系统在地球轨道的运用,关键技术在于增加气体收集效率并且降低收集功耗,同时电推力器的效率还需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67.
地面实验室模拟空间等离子体环境的初步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地面模拟电离层等离子体与高压太阳电池阵的相互作用时,需要一定密度和能量的等离子体环境,因而希望能在地面试验室中利用微波ERC等离子体源来近似模拟空间等离子体环境。文章对该等离子体源进行了初步测试,利用等离子体诊断系统获得了在大真空容器中的等离子体有关参数的测量数据,通过分析,我们得到了一个比较均匀的等离子体环境。  相似文献   
68.
主要对0.1 kW微波等离子体推力器进行了地面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试验研究分析了影响推力器效率的因素;数值研究通过采用SIMPLE方法求解了N-S方程和采用FDTD方法求解了M axwell方程,分析了影响谐振腔内等离子体参数的因素。结果表明,微波功率、工质种类和质量流率是影响谐振腔效率的主要因素,而等离子体参数则主要受微波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首先介绍了无线电波在等离子体环境中传播的基础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讨论了钝头型航天器再入时形成的等离子鞘套及相关通信黑障现象。从13个方面(包括近期和远期实现的可能性等)对多种减轻或消除黑障的设想和方法:包括高频、激光、高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ffective Isotropic Radiated Power,EIRP)和品质因素(G/T值)、选择空气动力外形、亲电子材料、磁或电磁控制、中继等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和评估。考虑到我国的空间基础设施和技术背景条件,利用中继法应是在近期可实现的工程技术解;而亲电子材料、磁或电磁控制法对解决各种等离子鞘套问题具有广阔的远期发展前景。文章的研究结果对我国今后的再入类航天器工程顶层构想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0.
应用所建立的广义拉格朗日乘子形式的磁流体力学模型对平行电极型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研究.对等离子体流动过程的分析表明,放电初期等离子体在很强的电磁力作用下高速喷出推力器,而到放电后期等离子体受到的气动力比电磁力大得多,等离子体的运动非常缓慢.电磁冲量占推力器元冲量的大部分,增强电磁加速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推力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