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3篇 |
免费 | 331篇 |
国内免费 | 123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552篇 |
航天技术 | 179篇 |
综合类 | 117篇 |
航天 | 10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36篇 |
2020年 | 39篇 |
2019年 | 39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57篇 |
2016年 | 42篇 |
2015年 | 47篇 |
2014年 | 55篇 |
2013年 | 53篇 |
2012年 | 71篇 |
2011年 | 76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66篇 |
2008年 | 35篇 |
2007年 | 43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71.
准确地测量颗粒系粒径分布与光学常数对于准确地预测相关介质内的辐射传输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一种改进的烟花算法同时反演了颗粒系粒径分布与光学常数。通过测量不同波长的激光辐照下,一维颗粒系的不同角度的时域透射信号,并结合改进的烟花算法对其光学常数以及粒径分布进行反演。通过对3种常见的粒径分布函数进行测试发现,使用本文提出的改进的烟花算法结合相应的物性测量方法可以准确得到颗粒系粒径分布与光学常数。 相似文献
672.
J. KOMPENHANS J. AGOCS Y. EGAMI R. ENGLER U. FEY H. FRAHNERT K. de GROOT U. HENNE T. KIRMSE C. KLEIN F. KLINGE R. KONRATH L. KOOP H. MATTNER D. OTTER D. PALLEK W. SACHS A. SCHRODER B. STASICKI 《中国航空学报》2006,19(2):114-125
风洞中非定常复杂流场的实验研究要求先进的测量技术.基于图像的测量技术中最重要的是测量平面流速度场、平面压强分布、模型位置和变形、模型温度以及定量的高速流可视化等技术.DLR(德国宇航研究院)对这些技术的应用包括从低速流到跨声速流、从增升装置到螺旋桨和旋翼、从弹射装置和水塔储水罐尾迹流旋涡到三角翼上涡破裂现象等的研究.由于跨声速风洞的特殊环境,将基于图像的测量技术用于跨声速流要求专门的技术开发和有经验的科学家.给出了DLR空气动力学和流动技术研究所将基于图像的测量技术应用于跨声速流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73.
The decomposition kinetic parameters of ammonium perchlorate (AP) having different grain size (10-390μm)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simultaneous DSC/TGA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sis) analyzer in a dynamic nitrogen atmosphere under heating rate of 40K/min.The kinetic parameters such as activation energy and pre-exponential factor were determined by the modified isoconversional method.The Brurzauer-Emmett-Teller (BET)-method was applied to measure AP specific surface area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er the AP particle size the lower the determined kinetic parameters and are matched with some important literatures. 相似文献
674.
675.
利用高时间分辨率粒子图像测速(TRPIV)技术,开展超疏水壁面材料湍流边界层减阻机理的实验研究.在循环水槽中,对超疏水壁面和亲水壁面湍流边界层瞬时速度矢量场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实验测量.得到了同一来流速度(0.17m/s)下超疏水壁面和亲水壁面湍流边界层的平均速度、湍流度及雷诺切应力沿法向的分布规律.提出了空间多尺度局部平均涡量的概念,并以此为特征量检测壁湍流发卡涡展向涡头的中心位置.用条件采样及空间相位平均技术提取了不同法向位置发卡涡展向涡头周围流向脉动速度和流线的空间拓扑,对发卡涡展向涡头的俯仰角进行了对比,并从鞍点-焦点动力系统的角度分析了发卡涡展向涡头附近的流线拓扑特征.研究表明:雷诺数约为13500时,相比亲水壁面,超疏水壁面实现了10.1%的减阻.超疏水壁面平均速度明显增大,雷诺切应力减小,流向湍流度减弱,发卡涡展向涡头俯仰角较小,近壁区相干结构的发展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676.
677.
本文给出了1983-1985年磁暴期间,我国乌鲁木齐等七个站及日本国分寺等五个站出现微粒E层的情况;得到了微粒E层的日变化、月变化和纬度变化;结合同时的地磁、宇宙线、TEC和电离层的变化,对微粒E层出现率作了分析。初步证实:微粒E层的形成和维持与赤道环电流指数(Dst)负变幅大小密切相关,此外还同宇宙线的FD(Forbushdecreases)事件的出现有关。作者认为,沉降粒子可能是低纬地区微粒E层事件的主要粒子来源。 相似文献
678.
航天器进入空间环境以后,空间环境分子污染和颗粒污染形成了航天器表面污染层,从而对航天器的各技术分系统产生不同的负面影响.介绍了中外中轨道航天器表面污染物质沉积变化在轨探测结果,并对污染物质沉积量变化和控制因子做初步评估.结果表明,污染物质沉积量在航天器入轨初期的1~2年内受航天器自身出气物质量、放气速率、表面温度及所处的气流方向等因子所控制.初期沉积量大,正是受到航天器入轨后自身出气量大、放气速率较高的控制,同时迎风面比背风面沉积量大.入轨后期表面沉积量长期变化呈现出明显的降变或缓慢涨落,而且具有全向性特征,因此探讨了具有全向性影响能力的控制因子相关特性,其中高能粒子通量和太阳紫外辐射通量变化可能是主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679.
为了完善拉格朗日法在求解三维复杂外形液滴收集率的过程中存在的普适性缺陷,发展了一种鲁棒且高效的三维收集率计算方法。该方法中采用基于非平面交叉判定的粒子定向查找算法,实现了多面体网格下的水滴快速定位功能。基于笛卡儿网格自适应和壁面网格投影技术,克服了复杂迎风面收集率计算的困难。对比传统求解方式,具有算法复杂度低、计算效率高的优势。同时,利用径向基函数插值技术,改进了三维壁面收集率的表征方法。通过典型算例测试,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误差均在15%以内,且在同等计算精度的条件下,计算所需的水滴轨迹数大幅减小。验证了该方法具备较高的准确性和良好的鲁棒性,能够为飞机结冰机理研究以及防除冰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