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71篇 |
免费 | 683篇 |
国内免费 | 273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367篇 |
航天技术 | 450篇 |
综合类 | 336篇 |
航天 | 27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4篇 |
2024年 | 61篇 |
2023年 | 80篇 |
2022年 | 90篇 |
2021年 | 101篇 |
2020年 | 82篇 |
2019年 | 72篇 |
2018年 | 99篇 |
2017年 | 79篇 |
2016年 | 68篇 |
2015年 | 66篇 |
2014年 | 103篇 |
2013年 | 97篇 |
2012年 | 106篇 |
2011年 | 103篇 |
2010年 | 88篇 |
2009年 | 108篇 |
2008年 | 84篇 |
2007年 | 92篇 |
2006年 | 64篇 |
2005年 | 86篇 |
2004年 | 47篇 |
2003年 | 65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40篇 |
2000年 | 44篇 |
1999年 | 58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39篇 |
1996年 | 55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57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3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91.
二维跨音速叶栅流场的计算是在无粘时间相关法计算程序的基础上采用无粘-边界层迭代而得。马赫数从亚音速到超音速范围的几种数值试验均与测试结果吻合一致。在边界层无强烈脱流时可获得很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892.
893.
为了分析在转子不平衡力激励作用下机匣上纵波、剪切波、扭转波以及弯曲波所携带的瞬态与稳态振动能量的分布规律和传递特性,将结构声强法拓展成矩阵的形式应用到航空发动机领域。建立了转子不平衡力作用下的双转子-支承-机匣耦合模型,通过由有限元工具和自编译程序组建的计算系统,求解并可视化了在高低压转子不平衡力激励作用下机匣瞬态与稳态的总结构声强场以及不同类型振动波的结构声强场。此外,通过运动方程推导并分析了结构声强与结构振动特性之间的内在物理关系。结果表明,机匣上纵波振动能量穿过法兰边后沿其周向传递,而剪切波和扭转波所携带的振动能量则可以穿过法兰边沿机匣轴向传递;支板上的振动能量首先以弯曲波的形式传递到机匣上,振动能量在机匣上沿主要路径传递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类型振动波相互转换的现象;结构声强通过结构的动能变化率、应变能变化率以及阻尼耗散等能量参数与结构振动特性产生内在物理联系,对结构振动的控制本质上就是对振动能量流的控制。研究结论可为航空发动机机匣以及整机减振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94.
895.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了解沿圆管内发展的高超声速流的结构。实验是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高超声速炮风洞内完成的,风洞的自由射流马赫数M_∞=8.30,总温T_(t∞)=1000K,总压P_(t∞)=26.5MPa单位雷诺数R_e=3.2×l0 ̄7。壁面静压以及内流中的若干截面内的皮托压力和静压测量结果揭示,管内产生的激波主要是斜激波形态,而且存在着较强的激波与边界层的相互干扰。实验发现,近管中心线的高超声速流动有不稳定现象;壁面的边界层,基本上是湍流边界层,特别是干扰区的下游;圆管出口的周向内壁面的顶壁面静压对管的攻角异常敏感。本文提供的结果,可以指导高超声速流的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和进展。 相似文献
896.
针对有源对消隐身要求的系统延时短、反应速度快、信号参数测量和对消波幅相控制精度高的特点,设计了一个基于相控阵技术、数字射频存储器(DRFM)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有源对消系统。为了解决目标雷达散射截面计算量太大、不能有流水线延迟和难以实现实时计算等问题,采用离线计算的方法,预先建立目标的全向雷达散射截面(RCS)数据库、杂波数据库和噪声数据库,由FPGA根据测得的雷达信号参数在数据库中查找到相应的目标回波数据,实时调整对消波的幅度和相位,使对方的雷达接收机始终处于合成方向图的零点。最后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该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97.
为了研究甲烷气体的冲击状态方程,用一维无粘流体反应动力学方程组,分别以7组元17步反应和13组元40步反应模型计算了常温下压力为0.12MPa时受高速飞片撞击的甲烷气体的Hugoniot数据,给出了飞片速度为3km/s~9km/s范围内9种条件下的数值结果.在相同的初始条件下,当飞片速度较低(如3km/s)时两种反应模型给出相同的结果.通过较高飞片速度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13组元40步反应模型给出的数值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98.
采用非定常数值方法研究了一种中心线偏置隔离段内的激波串振荡特性,分析了隔离段出口反压及管道扩张比对激波串振荡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出口总压最大值对应激波串前缘最小位移,出口总压最小值对应激波串前缘最大位移.在一定大小反压条件下隔离段内出现激波串的自激振荡,在较高反压条件下激波串稳定在管道内部.在来流马赫数为2.0条件下,中心线偏置隔离段较等直隔离段更易出现激波串自激振荡.在出现激波串自激振荡时,在同一反压条件下,大扩张比(如37%)隔离段流场的振荡主频、幅度和出口平均总压均小于小扩张比隔离段. 相似文献
899.
定常激波反射分为规则反射和马赫反射,在不同条件下2种反射结构之间会相互转变。高超声速流动中的激波反射问题常面临高温气体效应,随着温度逐渐升高,最先出现的是空气分子振动激发。通过理论分析和定量计算,研究了振动激发对激波反射及其转变规律的影响。首先给出考虑振动激发的空气热力学模型,并分析其与量热完全气体的差异以及对激波关系的影响;接着分析在规则反射和马赫反射中,振动激发对激波反射流场的影响规律;最后讨论振动激发对激波反射转变2个准则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振动激发使激波极线的整体轮廓变大,且这种差异在经过一次激波反射之后被明显放大,会对激波反射的流场产生重大影响;对于激波反射的转变,振动激发使转变的2个准则点都变大,且对规则反射向马赫反射转变的脱体准则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00.
针对旋转爆震发动机(RDE)壁面的高热负荷问题,开展旋转爆震发动机燃烧室壁面气膜冷却的数值仿真,探究气膜出流与爆震波、斜激波和燃烧室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气膜对壁面的冷却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爆震波对气膜的压缩和冷却孔的堵塞作用明显,气膜对爆震波整体的传播特性影响较小。受爆震波和燃烧室流场的影响,气膜出流存在周期性的摆动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壁面的冷却效果。在爆震波覆盖的壁面区域,峰值壁温下降程度有限,但时均壁温的降幅超过26.9%;在斜激波覆盖区域,随着冷气量的增加,峰值壁温和时均壁温的降幅超过32.5%和51.3%,气膜对该区域壁面的冷却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