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9篇
航空   145篇
航天技术   96篇
综合类   38篇
航天   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21.
合金材料高低周复合疲劳寿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外物损伤对钛合金材料(TC4和TC11)高低周复合疲劳寿命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D].分别采用摆锤法和空气炮法模拟了叶片外物损伤,对比分析了两类损伤缺口的特征.进行了无损伤试样、损伤试样的疲劳试验,对比分析了外物损伤对钛合金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摆锤冲击试验法模拟的损伤缺乏代表性,空气炮发射弹丸法模拟的损伤更接近真实情况;外物损伤导致钛合金高低周复合疲劳寿命严重下降,空气炮发射弹丸法模拟的损伤使钛合金的疲劳寿命从105下降到104量级.   相似文献   
322.
在低压涡轮叶片异型冠结构设计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异型冠结构优化设计方法。为了达到减轻质量的目的,在传统锯齿冠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异型冠结构的初步设计方案,并以软件UG NX为平台,实现带异型冠涡轮叶片的参数化设计。通过对异型冠结构参数的灵敏度分析,制定了涡轮叶片异型冠结构的双目标优化设计流程。该方法实现了在保证异型冠结构强度及刚度的前提下,叶冠质量最轻及叶冠质心位置最优调控的目标。优化结果表明:叶冠质量降低了53.05%,最大应力下降了43.41%,最大径向变形量下降了45.80%。   相似文献   
323.
为了提高视频卫星对运动车辆的检测质量,在经典视觉背景提取器(ViBE)算法的基础上,结合遥感的面向对象分类技术,从提升正确检测运动目标数量和抑制虚假运动目标检测数量两个方面着手,提出了一种新的运动车辆检测方法(VOMVD)。首先通过优化ViBE模型参数,尽可能多地获取真实运动目标,但这在一定程度引入了许多的虚假目标。研究继而依据影像上地面小尺度运动目标和道路的依存关系,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基于光谱、纹理、空间属性,构建了均值、标准差、卷积核内平均灰度值、卷积核内平均信息熵、面积、长度、紧密度、延伸度等8个特征,用于提取道路信息,以此掩膜ViBE提取的虚假运动目标和伪运动目标。结果表明,基于本研究提出的视频卫星运动目标检测方法较之三帧差分法、ViBE检测方法等,其精度有明显提升。在本研究中,三帧差分法、ViBE和VOMVD对运动目标的检测精度P分别为70.91%,61.49%和85.71%,召回率R分别为84.78%,98.91%和97.83%,F值分别为77.23%,75.83%和91.37%,有效提升了方法对运动目标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324.
刘磊  张涛 《宇航学报》2022,43(12):1629-1637
针对空间中双臂协调转位过程中面临的双臂异构、刚度不同、负载较大、测量/执行误差影响大、抓捕位置随机偏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空间大质量目标转位操作双臂协调控制方法。首先基于双臂转位的几何约束,进行协调转位运动规划。然后,将双机械臂关节划分为主动关节和从动关节,并对主动关节设计关节位置控制器,对从动关节设计零力控制器,从动关节在转位目标的拖动力下进行跟随运动。最后,数学仿真表明了所提出的双臂协调转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25.
针对基于雷达无人机目标识别难度高、精确度低、适应性差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深度学习的方法,对雷达回波进行无人机检测。首先,利用相参累积的方法生成雷达回波的距离-多普勒图像,增强目标特征并提高信噪比;其次,采用生成对抗模型对距离-多普勒图像进行数据扩充,以获得充足的图像数据减小网络的过拟合并提高网络鲁棒性;最后,使用基于位置感知的卷积神经网络增强特征,通过构建基于距离-多普勒图像的感知模块,实现对目标距离和运动速度的检测。通过在雷达回波序列中弱小飞机目标检测跟踪数据集上验证的结果表明:最终检测结果在召回率89%的情况下达到了91%的准确率。相比于基准方法,本文提出的方案具有更高的检测精度和更好的网络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326.
为实现高精度的航空图像目标检测,将Anchor free 的目标检测算法CenterNet 应用到检测中,同时 使用Resnet50 主干网络,并引入CIoU 损失替代原有损失函数对网络模型做出了改进。改进后的算法在RSOD 与DIOR 数据集上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在保证网络轻量化的前提下检测精度有明显的提高,证明了算法在航空 目标检测方面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327.
针对目前高光谱图像异常点目标检测过程中准确率低和虚警率高的问题,本文结合目标的空间分布特性,提出了一种多层级RX检测方法。通过计算被检测区域图像谱向相似性响应图,采用非线性抑制的方法,突出点目标并抑制背景。为进一步提高检测算法的表达能力和泛化性能,采用多级检测器级联的方式,逐层级增强异常点处的相对能量,削弱背景的影响,从而达到较高的检测性能。在外场挂飞试验数据集上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 AUC值达到0.988 1,明显优于CEM算法的0.962 6和传统RX算法的0.939 2。  相似文献   
328.
传统的同步定位与制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LAM)系统在复杂环境下工作时,无法分辨环境中的物体是否存在运动状态,图像中运动的物体可能导致特征关联错误,引起定位的不准确和地图构建的偏差。为了提高SLAM系统在动态环境下的鲁棒性和可靠性,本文提出了一种顾及动态物体感知的增强型视觉SLAM系统。首先,使用深度学习网络对每一帧图像的动态物体进行初始检测,然后使用多视图几何方法更加精细地判断目标检测无法确定的动态物体区域。通过剔除属于动态物体上的特征跟踪点,提高系统的鲁棒性。本文方法在公共数据集TUM和KITTI上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动态场景中定位结果的准确度有了明显提升,尤其在高动态序列中相对于原始算法的精度提升在92%以上。与其他顾及动态场景的SLAM系统相比,本文方法在保持精度优势的同时,提高了运行结果的稳定性和时间效率。  相似文献   
329.
SUN Fuchun  GUO Di  CHEN Yang 《上海航天》2022,39(4):114-127
Teleopera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the area of robotics, especially when people are unavailable in the robot workshop. It provides a way for people to control robots remotely using human intelligence. In this paper, a robotic teleoperation system for precise robotic manipulation is established. The data glove and the 7-degrees of freedom (DOFs) force feedback controller are used for the remote control interaction. The control system and the monitor system are designed for the remote precise manipulation. The monitor system contains an image acquisition system and a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module, and aims to simulate and detect the robot running state. Besides,a visual object tracking algorithm is developed to estimate the states of the dynamic system from noisy observations. The established robotic teleoperation systemis applied to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and high-precision results are obtained, show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hysical system.  相似文献   
330.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errors, the orbital uncertainty propagation of artificial celestial objects while orbit prediction is required, especially in some applications such as conjunction analysis. In the orbital error propagation of artificial celestial objects in low Earth orbits (LEOs), atmospheric density uncertaint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require special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considering the uncertainties of position and velocity, the atmospheric density uncertainty is also taken into account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orbital error propagation of artificial celestial objects in LEO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lgorithms are introduced, the MC Dropout neural network and the heteroscedastic loss function are used to realize the correction of the empirical atmospheric density model, as well as to provide the quantification of model uncertainty and input uncertainty for the corrected atmospheric densities. It is shown that the neural network we built achieves good results in atmospheric density correction, and the uncertainty quantization obtained from the neural network is also reasonable. Moreover, using the Gaussian mixture model - unscented transform (GMM-UT) method, the atmospheric density uncertainty is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orbital uncertainty propagation, by adding a sampled random term to the corrected atmospheric density when calculating atmospheric densit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GMM-UT method considering atmospheric density uncertainty is proved by the further comparison of abundant sampling points and GMM-UT results (with and without considering atmospheric density uncertain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