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8篇
航空   64篇
航天技术   24篇
综合类   13篇
航天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针对目前空间核电源在深空探测领域功率不足的问题,结合热离子热电转换空间核电源和碱金属热电转换空间核电源的发电方式,提出一种新型空间核电源。计算堆芯有效增殖因子、功率峰值因子、冷却剂空泡系数和停堆深度等安全性参数,并通过分析接收极功函数和碱金属热电转换系统电流密度等性能参数。之后,对比耦合发电系统与原热离子热电转换空间核电源和碱金属热电转换空间核电源的效率,发现新型耦合发电系统发电效率分别较另两种发电系统提高约6%和约10%。最后建立动态模型进行分析,确保核电源可以稳定运行,为大功率核电源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2.
针对固液火箭发动机的可靠性问题,设计了一种改进的贝叶斯网络故障诊断方法,可以通过网络化自主逻辑推理,对固液火箭发动机进行故障诊断。为了提取时序观测信号的故障特征,提出将步进法与核主成分分析(KPCA)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并根据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CM)建立模糊多态贝叶斯网络,实现对观测信号尺度的模糊处理,提高对不确定性故障的诊断能力。通过Matlab/Simulink建立改进的贝叶斯网络故障诊断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能够实现对固液火箭发动机常见故障的有效诊断,并能够适应小样本集学习的情况。与传统贝叶斯诊断算法相比,故障诊断的平均准确率提高了20.9%。  相似文献   
133.
探讨了3种方法等效模拟焊缝结构:材料赋值法,等效接触法,等效约束法;对比分析了3种方法建模的简便性、计算的耗时性、结果的准确性。材料赋值法可以准确反映舱室焊缝结构最先出现破口的位置以及破口延伸过程;等效接触法建模与网格划分过程简单,计算时间适中,准确度较高;等效约束法网格划分要求节点不重合,计算时间较短,但焊点个数设置不易把握。  相似文献   
134.
宋俊 《航空动力学报》2022,37(7):1495-1502
参考一种简化的、解析近似的计算模型,以地球到火星的对接任务和往返任务为例,对核聚变等离子体推进器性能关键参数如推进系统质量、比冲、任务时间、有效载荷份额及比功率等进行分析,得出了任务时间和有效载荷质量份额与聚变堆芯输出功率、推进器结构质量和比冲的依赖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核聚变地面商业堆的相关进展,对现有的技术做合理适当外推,理论计算表明:飞行任务能够在1~2个月内达到目的星球同时可携带超过10%的有效载荷份额,并提出了未来核聚变空间推进器的初步参数方案和设计构想,总体上能够为未来核聚变空间推进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5.
我国空间推进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空间推进是航天器实现轨道机动和姿态控制的动力源.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国在空间推进方面逐步掌握了化学推进、电推进、在轨补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了从常规有毒向新型无毒的转变,以及从化学能推进向更高能量密度推进的升级,形成了型谱化空间推进产品,并成功应用于我国运载火箭、载人航天、人造卫星、深空探测、空间防务等领域,支撑了...  相似文献   
136.
核武器密闭空间内部气氛中的氢气对铀材料、钚材料可靠性有长期的影响,将会引起严重的腐蚀失效,导致武器装备战技指标下降,同时也给核武器本身的安全性也带来了隐患。以基于理论模型的假想核武器为研究对象,经分析表明,核武器内部氢气主要来源于铀材料与外界渗漏气体的反应,以及有机材料的老化,这些气体在热应力条件下扩散到核武器密闭空间内部。国外有核国家目前主要采用研制生产时改进加工工艺,控制初始状态;交付后,在核武器内部放置干燥剂、吸氢剂2种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控制核武器内部的氢气浓度,这些做法对我国武器装备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