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8篇
航空   64篇
航天技术   24篇
综合类   13篇
航天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甲烷-空气的二次爆炸流场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二次爆炸的产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带导管的柱形泄爆装置对向空气中泄爆的过程进行了实验。实验获得了在不同泄爆条件下清晰的时序阴影照片和外流场测点的压力历程。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二次爆炸的产生条件,并详细讨论了二次爆炸影响因素在不同泄爆条件的变化,从而分析和解释了二次爆炸强度在相应泄爆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板壳结构数值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针对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板壳结构的试验破坏问题,利用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非线性动力学分析计算方法,考虑材料非线性和结构非线性等因素,模拟分析了板壳结构在接触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计算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能很方便解释试验过程和现象,为试验分析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3.
液体火箭爆炸地面推进剂残余量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航天发射场安全技术文件的制定提供推进剂污染方面的数据,进行了四氧化二氮(N2O4)和偏二甲肼(UDMH)爆炸实验研究,获得了地面推进剂残余量和毒气扩散的实验测量数据,提出的液体火箭爆炸地面上推进剂污染范围和残余量等参数的计算公式可以用于工程估算。  相似文献   
14.
随着航空航天领域对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核能的空间应用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本文针对空间核反应堆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重点关注了空间核反应堆与静态能量转换、动态能量转换技术结合供电的研究进展,总结分析了空间核反应堆电源技术的发展特点,并指出未来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为未来空间核反应堆电源的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核动力航天器关键技术的可继承性与可扩展性,缩短核动力航天器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本文通过总结国外核动力航天器发展现状,梳理核动力航天器研制特点,结合模块化航天器概念及设计原则,首次提出模块化核动力航天器概念。将核动力航天器分为核电源模块、平台中心模块、载荷模块3大独立模块,并针对体系架构设计提出3层建设方案,针对模块化核动力航天器梳理关键技术难点,为后续项目研究提供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能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自毁爆炸特点及发动机自毁模拟试验的结果。结合过去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经验。提出了中能固体发动机不点火自毁爆炸危险性的计算方法。并对三级火箭固体火箭发动机不点火自毁时的爆炸TNT当量,碎片飞散距离和冲击波超压安全距离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为导弹自毁爆炸危险性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核爆直接炸毁小行星或改变小行星的轨道以避免其与地球相撞,是近地小行星防御最主要的手段之一。文章基于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超高速小行星拦截器(HAIV)概念,提出一种将原撞击引导器改为长杆撞击器的方案,采用自主研发的欧拉型冲击动力学仿真软件NTS模拟长杆撞击器对小行星连续开坑的过程,并在仿真中加入能量源以模拟核爆装置在不同深度爆炸对小行星产生的偏转与破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长杆撞击器并合理控制撞击速度,能够引导核爆装置进入更深的地下爆炸,从而更加高效地耦合核爆能量,提升偏转小行星或直接摧毁小行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The release of NaK droplets has been modeled for the new version of the European Meteoroid and Space Debris Terrestrial Environment Reference model MASTER-2005. Previously published versions of the model have been revised. The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are introduced and discussed. NaK droplets consist of eutectic sodium–potassium alloy and have been released during RORSAT reactor core ejections. They contributed to the space debris environment in the centimeter and millimeter size regime. Sixteen nuclear powered RORSATs launched between 1980 and 1988 activated a reactor core ejection system in Sufficiently High Orbits (SHO), mostly between 900 and 950 km altitude. The core ejection caused an opening of the primary coolant circuit. The liquid coolant has been released into space during these core ejections. The outflow is considered as a discrete event for each of the sixteen core ejections in total. The NaK coolant has been forming droplets up to a diameter of 5.5 cm. NaK releases are restricted to a very narrow region near 65° inclination. This paper gives the parameters of the NaK release model as it is implemented in MASTER-2005. The quantitative values of all model parameters including characteristic diameter and uniformity parameter are presented. The ratio of the characteristic droplet size to the orifice diameter is discussed. It is estimated that altogether 128 kg of NaK-78 (8 kg per RORSAT) was released on orbit. Simulation runs show that there are still 45,000 droplets with a total mass of 97 kg in orbit at the reference epoch 1 May 2005, whereas the smallest droplet has a diameter of 5 mm. Results of orbit propagation simulation runs are presented in terms of spatial density.  相似文献   
19.
环型聚能装药药型罩2侧在挤压汇聚形成射流过程中存在不对称性,不能完全套用线型聚能装药射流成型的现有理论。利用DYNA3D软件对相同剖面结构的环型、线型聚能装药射流成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了环型聚能装药形成杵体及射流参数的分布特性,为进一步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空间核动力技术概览与发展脉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概略介绍现有技术方案基础上,初步探讨空间核动力技术的发展脉络,并分析其未来发展方向.基于固体核反应堆的空间核电源、核电推进及核热推进,是经过试验验证可行、具有一定技术基础并可预期实现空间应用的空间核动力技术.更先进的概念方案包括:基于气体核反应堆的核电源/核热推进、脉冲核爆推进、核裂变碎片推进等,它们的性能逐代跨越直至逼近理论极限.要充分利用核能的潜力,一方面需要提高单位质量核燃料的核能释放率,另一方面也需要减少核反应产物动能转换为无轨热运动的比率.核能潜力的充分利用需要以增加系统质量为代价.为满足未来宽广的空间任务需求,多物理机制驱动的大深度变工况一体化核能空间动力系统是未来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