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1篇
  免费   419篇
  国内免费   179篇
航空   790篇
航天技术   504篇
综合类   59篇
航天   85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New criterion for aircraft susceptibility to infrared guided missil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paper assesses aircraft susceptibility from the first principles, with respect to the threat posed by passively guided infrared homing missiles; with an objective of gaining insight into the comprehensivenes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ircraft susceptibility and aircraft infrared signature level. The conventional criterion of aircraft susceptibility assessment based on its lock-on envelop is found to be inadequate, and a new criterion termed here as the Lethal Envelop is presented. The proposed susceptibility assessment criterion is more relevant for coming generation of infrared-guided missiles, because of advancements in the infrared detection technology. A threshold infrared signature level is also proposed as benchmark to be satisfied by all infrared signature suppression systems; if aircraft susceptibility to infrared guided missiles is to be reduced. This analysis is vital for gaug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nfrared signature suppression systems. A typical air-to-air combat situation is simulated, and the results that lead to aircraft susceptibility assessment are obtained from this model, which illustrates the comprehensiveness of the redefined aircraft susceptibility assessment approach.  相似文献   
992.
基于变结构鲁棒控制的导弹再入解耦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时标分离的原则,分成快慢两个回路采用动态逆对导弹大迎角再入系统进行了设计。针对快回路受到的参数不确定性和外来干扰引起的不确定性的影响,提出了采用变结构控制和鲁棒控制的方法,使系统受到的不确定影响衰减到一个给定的水平,并获得一个H∞跟踪性能指标。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方法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跟踪特性。  相似文献   
993.
程养民 《固体火箭技术》2007,30(5):369-371,380
利用比例导引弹道原理及弹道仿真,分析了150~250 km射程范围地-地战术导弹全程惯性制导弹道的设计原理。其弹道特征一般由熄火点、转弯点、俯冲点和目标点4个特征点组成,射程的改变通过改变转弯点、俯冲点和目标点3点的参数实现。通过弹道仿真研究,给出了各特征点的功能和选取原则,分析了全程制定控制弹道方案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994.
根据我国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C(FY-1C)星轨道实际观测值,分析了太阳_同步轨道卫星轨道漂移的一般规律,提出了一种简便有效的卫星交点地方时漂移估算方法,并用FY-1C星实际的交点地方时漂移量,对该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改进。  相似文献   
995.
本文首先给出了较全面的外测多站处理计算模型,然后,选取实用的M估计方法估算参数;在解算线性模型过程中,采用了避免待估参数系数矩阵求逆的方法,它在工程应用上,是简捷、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6.
徐光初 《上海航天》1998,15(5):37-40
编制捷联姿态解算软件是捷联惯性姿态参考系统研制中的重要一环。由于对计算的实时性和精度都有较高的要求,又在专用的弹上计算机上进行,所以增加了制作的难度。从变量取值范围、比例因子确定、字长选择、程序结构等几方面介绍了捷联姿态解算软件的编制情况。该软件是在导弹计算机上用TMS320C25宏汇编语言编制的。该软件经过地面实物试验,验证了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997.
GEO卫星全电推进技术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介绍了国外地球静止轨道(GEO)通信卫星典型平台波音卫星系统-702SP(BSS-702SP)的全电推进技术;分析了全电推进平台的优势,包括有效载荷承载率高、整星质量小和发射成本低;从电推进系统、变轨策略和有效载荷运输能力方面介绍了当前的技术水平;给出了发展全电推进通信卫星的几点启示,即加速发展电推进技术和全电推进姿态轨道控制技术,以及辐射防护和长期变轨期间的运行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998.
2020年为火星探测大年,各国相继赶在发射窗口发射自己的火星探测器,截止目前成功赶上发射窗口的国家,按时间先后分别为阿联酋、中国和美国。本文给出了2020年火星探测发射和到达窗口的“猪排”能量图,在有效载荷、发射窗口、运载火箭、地火转移轨道、火星俘获及着陆、通信等方面,对三个国家发射的探测器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给出此次火星探测各环节的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999.
安全分析是反舰导弹飞行试验前必须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安全分析以导弹弹道数据为基础,而弹道仿真模型获取不易。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反舰导弹飞行试验安全分析并能取代弹道仿真的简化导航算法,对其实现原理和实现方法进行了阐述。经过实践检验,此种算法计算简单、效率高,其精度满足导弹飞行试验安全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000.
低轨航天器的长期管理和维护需要较高精度的长期轨道预报,影响长期预报精度最主要的因素来自低轨航天器所受的大气阻力摄动.借助平均大气密度模型,以340 km高度的低轨航天器为例,研究了低轨长期轨道预报问题.利用基于长弧段的逐天精密定轨,可以修正参考点的平均密度.根据目前积累的数据,通过引入太阳自转周期27 d和半年180 d这2个周期拟合平均密度序列,未来的平均密度可以预报到较高精度.目前的计算结果表明,在此基础上低轨航天器的长期轨道预报精度可以得到保证,在不同算例中表现基本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