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4篇
  免费   875篇
  国内免费   989篇
航空   4466篇
航天技术   447篇
综合类   681篇
航天   43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200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325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79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8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31.
为研究小推力高室压NTO/MMH(四氧化二氮/甲基肼)火箭发动机实验系统管路流阻特性,对管路流阻理论、冷流实验及点火实验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通过管路介质流动能量损失计算,建立NTO/MMH管路流阻特性理论模型.开展无水乙醇冷流实验及NTO/MMH小推力高室压火箭发动机点火实验,以最小二乘法确定流阻特性实验拟合公式.与冷流实验结果相比,无水乙醇流量分别为0.10~0.40kg/s,0.09~0.36kg/s时,NTO/MMH管路理论流阻平均误差分别为5.42%,3.67%;与点火实验结果相比,真实推进剂流量分别为0.39~0.47kg/s,0.26~0.31kg/s时,NTO/MMH管路理论流阻平均误差分别为2.44%,2.47%,基于冷流实验预测的流阻平均误差分别为5.74%,3.46%,NTO流量为0.47~0.51kg/s(不含0.47kg/s)时,管路理论与冷流实验预测的流阻平均误差分别为16.56%,9.73%.实验与分析结果可应用于小推力高室压NTO/MMH发动机点火实验,并为实验系统设计提供必要支持.   相似文献   
632.
通过水洞流动显示实验对低雷诺数非细长三角翼绕流流动结构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前缘剖面对50°三角翼绕流涡结构的影响及存在双涡结构时模型的最大后掠角.实验表明,双涡结构对染色液的注入位置很敏感,且这一双涡结构现象在64°三角翼绕流中仍可观测到;此外,前缘剖面形状严重影响涡破裂位置及涡核的空间分布.与迎风面倒角前缘相比,背风面倒角的三角翼易于产生双涡结构、可以推迟涡破裂并使涡核靠近模型上表面,进而有利于提高三角翼的气动特性.  相似文献   
633.
R141b在矩形微尺度通道中的两相流传热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搭建水力直径分别为1mm和0.5mm的矩形微尺度通道实验台,研究了以R141b型制冷剂作为工质的两相流沸腾传热特性。实验取热流密度为1~16kW/m2、质量流速为111.1~333.3kg/(m2·s)和质量干度为0~1,分析了三者对平均传热系数的影响,探究影响换热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热流密度较高时,平均传热系数随热流密度增加而减小,流动换热主要受到沸腾传热的影响;当质量流速较大且热流密度较低时,平均传热系数随热流密度增加而有所增长;热流密度较低时,平均传热系数随质量流速变化明显,热流密度升高到一定值后,质量流速对平均传热系数的影响很小;当质量流速处于111.1~333.3kg/(m2·s)时,平均传热系数随质量干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634.
利用CCD微机图像系统和实时全息技术,实时地显示并数字化采集在0.3m×0.3m跨超音速风洞中,M=1.99时绕钝锥及攻角为15°尖锥的三维复杂流场的全息再现干涉图。加用频闪光调制器解决了省去脉冲激光器而只用同一连续氦氖激光实现清晰地实时监视,同时以两倍帧频连续瞬间采图的兼容问题 ,物光参考光都用平行光,良好自然的干板制备、复位、使实时全息用于风洞实验不再困难。  相似文献   
635.
本文描述的实验采用干冰为示踪粒子,对脱体涡系作了流动显示,并对摄取的图片进行了数字图象处理。结果清楚地提示了涡的三层结构。在主涡的诱导下,出现二次涡,而二次涡会影响脱体涡的速度分布。实验还得到了脱体涡流场的灰度分布图,并将得出的涡核直径与LDV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还证明来流迎角、侧滑角及前缘后掠角会影响涡核的位置和强度。当机翼前缘后掠角增加时,脱体涡向不稳定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36.
转捩对管内流动和换热有很大影响,N.T.Obot曾在总结归纳圆管、矩形管、三角形管和环形管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对比态定律,并断言:对任意截面管道,只要知道临界摩擦因子和临界雷诺数,根据对比态定律,就可以计算其流动和平均换热特性。本文通过对复杂截面通道流动的研究,指出管流转捩的对比态定律只适用于单一流态管流,而不适用于层、紊流并存管流,文中还分析了层、紊流并存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它的起始点和终止点的判定,以及流动和换热特性计算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37.
本文给出了利用展向吹气控制飞行器正弦俯仰振荡的气动力迟滞环。模型为60°三角翼翼-身组合体;俯仰振荡的减缩频率为0.039和0.078,实验迎角范围为0°~60°。实验研究包括流态显示和气动力测量。结果表明展向吹气可以明显改善飞行器动态运动中的气动力迟滞特性,使上仰和下俯过程中气动力的差异显著减小,即减小了“迟滞环”的宽度。  相似文献   
638.
矩形管湍流冲击射流场的PIV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湍流冲击射流在工程和军事工业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在射流雷诺数为20000和喷口-冲击板间距为4倍喷管水力直径的条件下,对矩形管湍流冲击射流场进行了实验测量,得到了主射流区和冲击区附近测量截面上的平均速度和涡量分布。结果表明,由于射流的卷吸及其与环境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射流边界处具有很高的涡量;在流场的流出区域存在一个显著的回流区,这是半封闭冲击射流场的特征结构之一。  相似文献   
639.
为研究超声速气流中液体横向射流的破碎过程,采用脉冲背景光方法和VOF方法开展了实验和数值研究。为提高液体横向射流中气液界面和气流场特征捕捉的精确性,采用自适应网格技术对于气液界面、激波出现位置进行网格细化,计算得到了较为精细的气液界面、激波特征及涡系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成本仿真模拟条件下,利用自适应网格计算得到的射流轨迹和轮廓与实验吻合较好,射流轨迹的最大误差为10%;射流初始段在超声速气流条件下,仍然存在一段高度约为1.9倍喷孔直径且圆柱形态保持较好的连续光滑液柱。随着喷注压降的升高,液柱的长度逐渐增大;主流气体流经液柱发生三维绕流,在射流附近和近壁面区域形成不断演化的反转涡对,反转涡对的形成加速了液体射流一次破碎过程。  相似文献   
640.
利用三维多谱勒激光测速仪,对悬停状态下模型旋翼桨叶附近的流场进行了实验测量。研究了悬停状态下桨盘附近的流场特征、旋翼桨尖涡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桨尖涡对后续桨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