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05篇 |
免费 | 2208篇 |
国内免费 | 771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4849篇 |
航天技术 | 450篇 |
综合类 | 840篇 |
航天 | 44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0篇 |
2024年 | 96篇 |
2023年 | 148篇 |
2022年 | 235篇 |
2021年 | 213篇 |
2020年 | 203篇 |
2019年 | 208篇 |
2018年 | 217篇 |
2017年 | 251篇 |
2016年 | 239篇 |
2015年 | 240篇 |
2014年 | 264篇 |
2013年 | 238篇 |
2012年 | 299篇 |
2011年 | 325篇 |
2010年 | 264篇 |
2009年 | 279篇 |
2008年 | 230篇 |
2007年 | 242篇 |
2006年 | 193篇 |
2005年 | 198篇 |
2004年 | 147篇 |
2003年 | 158篇 |
2002年 | 157篇 |
2001年 | 128篇 |
2000年 | 161篇 |
1999年 | 118篇 |
1998年 | 111篇 |
1997年 | 122篇 |
1996年 | 157篇 |
1995年 | 104篇 |
1994年 | 122篇 |
1993年 | 98篇 |
1992年 | 79篇 |
1991年 | 78篇 |
1990年 | 69篇 |
1989年 | 68篇 |
1988年 | 81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0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292.
主流附体问题是逆流推力矢量喷管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最严重问题之一。当主流附体出现时,会造成推力矢量的失控,因此,在深入研究逆流推力矢量喷管主要气动、几何参数影响规律的同时,有必要关注逆流推力矢量喷管的主流附体问题。基于此,采用CFD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主流附体形成的机理、特点和主流附体发生过程,提出了采用提高抽吸压力和增加喷管主流压比两种实现附体主流脱体的控制方法。研究表明,尽管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但控制抽吸压力、主流压比是实现附体主流脱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93.
开裂式方向舵在变前掠翼布局中的操纵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变前掠翼(VFSW)无尾布局的横航向操纵,设计了开裂式方向舵(SR)操纵面,采用Navier-Stokes控制方程的有限体积离散方法以及剪切应力输运(SST)湍流模型,计算了变前掠翼中平直翼和典型的前掠翼布局开裂式方向舵的操纵性能,并对其操纵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其流场形态。计算结果表明:右侧开裂式方向舵打开后,平直翼时迎角对偏航力矩的影响较小,而舵偏量对偏航影响显著,利于偏航;前掠翼的偏航力矩随迎角的增加有所波动,但在小迎角时较为稳定,偏航作用随舵偏量增加而增强;右侧滑对滚转作用强于左侧滑,偏航作用低于左侧滑。经比较,平直翼的偏航作用明显强于前掠翼,平直翼和前掠翼的滚转和偏航作用均具有耦合性,但平直翼的耦合效应弱于前掠翼。 相似文献
294.
针对影响旋翼流场求解精度的关键因素“桨叶复杂近体流动”和“尾迹涡畸变”,结合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和黏性涡方法,发展了一套适合于复杂旋翼涡流场分析的耦合欧拉-拉格朗日数值方法:为捕捉桨尖三维效应、激波等细节流场特征,在桨叶近体区域采用CFD方法对其进行求解;针对高雷诺数旋翼流场中桨尖涡的紧凑结构特点,引入黏性涡方法建立了高分辨率的尾迹求解模型;两计算域间的信息交换采用了集中涡源法和边界修正法.应用所建立的计算方法,以旋翼CFD标准验证试验(Caradonna-Tung旋翼)为算例,对尾迹影响明显的悬停状态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比耦合边界处流场特征及桨叶表面压力系数分布,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此外,还从旋翼尾迹捕捉精度、涡量耗散特征及计算时间等方面对不同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耦合方法可充分发挥CFD和黏性涡方法各自的优点,在旋翼流场数值模拟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295.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is conducted to obtain the heat transfer and pressure drop data for an integral trailing edge cavity test section that simulates a novel turbine blade's internal cooling passage with bleed holes. Local heat transfer is measured on both the suction and pressure sides by a transient liquid crystal technique, while pressures at six positions are recorded by pressure calibrators. Moreover, flow characteristic and its effect on heat transfer are analyzed for conditions with or without bleed flow.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cases with bleed flow, local heat transfer on the pressure side exceeds that on the suction side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channels. In the cases without bleed flow, in the first and third channels, local heat transfer on the suction side weakens whilst it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on the pressure side. For the second channel, non-bleed condition leads to a more balanced heat transfer distribution between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channel. Besides, after the bleed holes are blocked, heat transfer in the first bend region on the suction side declines sharply, while the opposite phenomenon occurs for the second bend region on the pressure side. In both bleed and non-bleed cases, the total pressure of six measurement positions decreases continuously along the channel at the same Reynolds number and it promotes for higher Reynolds number. Among all the measurement points, under the same flow rate condition, the highest speed occurs at Position 5, which also shows the maximum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otal and static pressures. When the bleed holes are blocked, the total pressure at each measurement position appears to increase. 相似文献
296.
297.
为掌握某型涡轮叶片内流通道不同出流位置的流量分配比例对该通道压力系数分布的影响规律.对该通道进行合理简化并根据相似原理,采用几何放大模型,在通道进口雷诺数Re=2.7×10^4~3.4×10^4的条件下,研究出流孔一、出流孔二及出流孔三5种不同流量分配情况的通道压力系数分布,结果表明:三处出流位置流量分配的变化对第一通道压力系数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对第二和第三通道的压力系数有明显影响;减小出流孔一、出流孔三流量分配比例以及增加出流孔二的流量分配比例会使通道压力系数整体较低;增加出流孔三流量分配比例使第三通道压力系数整体较高且沿流程下降趋势缓和. 相似文献
298.
通过对歼八飞机、SU-27飞机、预研课题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归纳与总结,对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国际科技合作进行了系统剖析,研究并提出了航空技术国际科技合作的流程与方法。本文将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管理及提高能力建设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299.
压气机转子叶片叶尖流场的低速模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带进口导叶的高速压气机第1级转子叶片的叶尖流场进行了低速模化设计,为后续的低速压气机叶尖流场损失和失速测试试验做了准备.利用叶片造型和数值模拟方法,以保证高、低速压气机转子叶片表面压力系数及叶片排进、出口主要气动参数分布相似为目标,对高速原型压气机进行低速模化设计,包括调整流道形状,对叶型进行反复迭代,并在进口导叶和1级转子叶片的造型设计上突破了几何相似的限制.最后,对高低速压气机的几何、气动参数和流场结构进行了全面的计算对比分析,证明采用所提出的低速模化设计方法是成功的,实现了在流量系数相同的情况下,加工量因子和转子扩压因子分别为98.16%,94.95%的相似度. 相似文献
300.
气体静压轴承是气浮系统的重要组成元件,其气膜自激微振动会降低气浮系统的工作精度和刚度特性。为了进一步提高气体静压轴承的工作精度和稳定性,在分析轴承内部气膜波动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开展了数值计算及实验研究。不仅验证了气旋分布规律和气旋中心压降的存在可靠性,并且有力证明了气膜支撑区域内沿流动方向存在的分区现象。结合实验进一步分析了影响高压区气旋强度和分布位置的可能因素。结果表明:供气压力、供气孔径和气腔结构都分别对气旋的位置和强度有各自不同的影响规律;而主气旋的核心位置和内外压差造成的压力脉动又会直接决定气体静压轴承微振动的强度和频率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