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65篇
航空   291篇
航天技术   57篇
综合类   49篇
航天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美国空间监视系统最新发展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美军为增强空间态势感知能力,大力发展空间监视系统,发展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原有空间监视网进行改进,二是研制和部署新的天基和地基空间监视系统。文章介绍了美国空间监视系统最新发展计划,总结了各计划的进展情况,研究了未来新系统的能力,并分析了美国空间监视系统总体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2.
微型涡流发生器控制超临界翼型边界层分离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低速风洞中研究了微型涡流发生器对超临界翼型边界层分离的控制。根据超临界翼型边界层分离特性,提出了涡流发生器的流动机理。研究了梯形涡流发生器不同高度和弦向位置对边界层分离控制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微型涡流发生器对超临界翼型边界层分离的控制主要起减阻作用;适宜采用微型涡流发生器对超临界翼型边界层分离进行控制,其最佳位置应在分离线前2~5日涡流发生器高度之间。  相似文献   
193.
扑翼的动态特性使其具有与固定翼完全不同的飞行模式,为了研究扑翼在扑动周期内的非定常气动特性,建立基于虚拟仪器的扑翼风洞实验测控系统,能够实现对气动力、扑动角度、功率等物理量的实时测量;以斯特劳哈尔数作为扑翼非定常程度的度量标准,并根据斯特劳哈尔数的定义完成扑翼在不同扑动幅度、扑动频率和来流速度条件下的风洞实验;分析扑翼在不同条件下的升力、推力及推进效率,进而得出斯特劳哈尔数对扑翼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扑翼的气动力随斯特劳哈尔数的增大而显著增大;当斯特劳哈尔数处于特定范围内时,扑翼具有较高的推进效率。  相似文献   
194.
针对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的监测需求,考虑传统甚长基线干涉(VLBI)测站高成本、高投入和GEO卫星专用观测时段有限等制约条件,研发了简易型VLBI观测系统,并组建了包括上海、都匀和乌鲁木齐三站的微型VLBI网(micro VLBI network,MVN),开展了并置站测试以及对GEO卫星亚太6C的连续监测,并评估了当前MVN的观测能力。结果表明MVN扣除系统差后的单站接收精度为2ns,各基线观测时延拟后残差约几纳秒,GEO目标实测位置精度为百米级(内外符精度分别约100m和400m)。不同于传统VLBI和其他GEO监测手段,MVN还具备全天时、全天候、低造价、易布设及易推广等特点,充分表明了其在GEO卫星监测领域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5.
周航  金志光 《航空学报》2020,41(12):124035-124035
传统的密切轴对称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均匀来流下的三维密切曲面激波反设计,为解决非均匀来流条件下的三维曲面激波反问题,提出了一种微元密切轴对称流场(MOA)求解方法。该方法沿激波面的周向和流向构建一系列微元密切面,在每个微元面内进行三维向二维流动的等效转换,从而突破了传统密切方法中不能有横向波后流动的限制。利用该方法编写设计程序,分别基于带攻角来流条件和外锥型流来流条件重构了标准内锥曲面激波,并与数值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非均匀来流下激波曲面的三维形状均与预设形状完全一致,实现了非均匀来流下曲面激波形状可控。MOA方法在吸气式高超声速推进领域中前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方面有重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6.
全角模式是谐振式陀螺的新型接口技术,具有直接测量角度、动态范围大的优点,但其对陀螺元器件对称性要求极高的缺点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首先,从谐振式陀螺全角模式的原理出发,讨论了各种不理想因素对全角模式运行造成的问题。然后,从器件设计和控制系统两方面出发,讨论了可行的技术路线。最后,通过数值仿真的方法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给出了谐振式陀螺的选型和控制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7.
黄汉文 《航天电子对抗》2010,26(1):30-32,36
空间信息对抗形势日趋严峻,在提出微纳卫星概念的基础上,阐述空间信息对抗的特点和策略,指出微纳卫星在空间信息对抗体系中的优势和应用前景;概括介绍微纳卫星在空间信息对抗中的典型应用;最后梳理微纳卫星在空间信息对抗应用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8.
在某直径6cm级的微型涡轮发动机MJ-S1研制中微型扩压器方案得到了改进,改进型微型扩压器由完整的主叶片和通道后部的分流叶片构成,可以避免气流的强烈掺混,降低转弯段内气流速度,减小流动损失.介绍了这种扩压器的设计方法,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设计参数通道面积和叶片角分布对扩压器性能的影响.MJ-S1最佳的改进型扩压器具有上凸的通道面积分布和接近线性的叶片角分布,该扩压器在压气机级中工作时总压恢复系数接近0.9.   相似文献   
199.
透射式激光等离子体微烧蚀推力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激光等离子体微推进技术经过近10年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针对透射式激光等离子体微烧蚀物理过程,构建了理论分析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结合仿真结果,分析了激光脉宽和靶材的选取对烧蚀产生的推力和冲量的影响,提出了激光微烧蚀推进参数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采用冲击摆系统测量激光微烧蚀靶材推力特性,对理论模型进行修正,与实验结果对比,模型与实验测量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200.
桨尖喷气直升机具有结构简单、空机重量轻的特点。桨尖喷气可分为冷喷,暖喷和热喷三种循环形式。针对用于驱动桨尖喷气旋翼机的微型暖喷混合排气发动机的设计与改造的研究工作,将原微型涡喷发动机作为燃气发生器,在其之后增加混排改造部件。按照原微型涡喷发动机和新构型的混合暖喷发动机的构型分别进行简化假设,并进行热力计算。根据混排发动机各截面参数及约束条件进行各部件设计,完成了混排发动机全部设计和制造后,初步测试表明:发动机可以很好满足桨尖喷气旋翼系统对于材料温度的要求,同时在相同耗油率的情况下,流量明显增加,达到了提高桨尖喷气热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