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57篇
航空   573篇
航天技术   98篇
综合类   120篇
航天   17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基于光敏树脂分析的3D打印加速度传感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MEMS加速度传感器所采用的硅微机械加工技术存在个性化定制、小批量生产成本方面的不足,而3D打印技术的优势就在于无需模具的自由化定制、一机多用实现低成本产品生产,3D打印的发展趋势就是实现微纳尺度结构的制造。在此背景下,采用光固化立体成型技术设计了一种3D打印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结构。传感器基底使用耐高温光敏树脂制作,并采用丝网印刷工艺在基底表面印制导电碳浆形成应变计结构。为此,首先对耐高温光敏树脂的相关热学与机械性能进行分析。通过测试,得到该光敏树脂固化后的起始分解温度等热力学参数。其次,通过控制光敏树脂紫外光固化时间,取得了较好杨氏模量和弯曲强度的树脂,且为该加速度传感器的结构仿真优化与制作工艺提供了必需数据与重要依据。除此之外,还对所设计的碳浆应变计结构进行了测试,得到了有效灵敏系数。通过以上工作,为最终实现3D打印加速度传感器的制作做好铺垫,助力3D打印技术与MEMS传感器技术相融合。  相似文献   
212.
为了将人体模型运用于汽车开发,引入了损失函数的概念并开发了姿势函数。有关姿势的‘损失’是测定各种姿势下所感到的不适度而给出的定义。按膝盖、臀部(身躯)、肩膀、肘部4个关节各导出了损失函数,而且为了预测驾驶员可能综合地感到的姿势不适度以各个损失函数值为独立变量导出了姿势函数。在对姿势不适度的推定正确度方面评价导出函数的适应性结果,已确认了能得出与实际值非常相似的值,有望应用于车辆的设计。  相似文献   
213.
飞机全电刹车系统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飞机全电刹车与传统液压刹车的主要不同在于机电作动机构代替了原来的液压活塞机构,且具有带刹车力矩反馈的特点。论文分析了全电刹车系统机电作动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系统整体数学模型;对机轮速度和刹车力矩两个反馈信号,分别采用PBM(压力偏调)和PID控制,仿真结果基本符合要求,体现了全电刹车系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14.
 研究了经热等静压处理后定向凝固 Ni Al/Cr(Mo,Hf)合金中的沉淀相和高温拉伸性能的变化。通过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 :热等静压处理后,Ni Al和 Cr(Mo)相的形貌变化不大,聚集在 Ni Al/Cr(Mo)相界上的 Heusler减少并在 Ni Al,Cr(Mo)相中重新分布。从界面能的角度解释了 Heusler相主要沉淀在Ni Al/Cr(Mo)相界上的原因。热等静压处理后合金中不存在 G相。高温瞬时拉伸实验表明此合金具有优异的高温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215.
超精密加工中圆度的在线测量与补偿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利用微机系统、动态检测、信号处理、微位移等技术,研究开发补偿主轴径向误差运动提高工件圆度的新技术。在国产S1—235超精密车床进行了补偿切削试验,工件圆度改善60%以上,圆度值优于0.05μm。  相似文献   
216.
含电路模拟结构吸波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填充吸收剂、加入金属、纤维电路屏对吸波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含电路模拟结构吸波复合材料在室温和80℃下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压缩强度、压缩模量及剪切强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在提高吸波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提高吸波复合材料体系的力学性能,使吸波复合材料的吸波 承载一体化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17.
电传操纵飞机起飞着陆动态特性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亚昌  陈刚  李沛琼 《航空学报》1991,12(6):252-258
 以刚体系动力学理论为依据,结合飞机起飞着陆运动学特征,建立了起落架-机身组合刚体6自由度全量飞机方程。提出的阶跃跟踪驾驶员时域数学模型,有助于评价起飞着陆阶段人-机系统的飞行品质。然后建立机械操纵系统、电传操纵系统的数学模型,并编制非线性全量时域仿真程序,对起飞着陆动态特性做出了综合的全面的定量分析,其结果与试飞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218.
 提高铝合金铸件致密性的一种有效工艺是压力下结晶,即铸件在结晶凝固期间,使之处于大于大气压力的环境中,迫使液体金属在枝晶间流动来补充显微缩孔和缩松。一般认为这项工艺只适用于较厚大的铸件,对薄壁铸件因凝固过快而无效。航天、航空工程中许多铝合金铸件的断面为薄壁或超薄铸,对铸件内部组织的致密性有一定要求。  相似文献   
219.
在聚丙烯(PP)中加入10%~40%质量份数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脂(PET)、反应增容剂三元乙丙橡胶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PDM-g-GMA)及成核剂对PP进行共混改性。首次对PP/PET、PP/PET/EPDM-g-GMA合金形貌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图像处理软件求得共混物分散相平均弦长L1、连续相平均弦长L2、分散相投影面直径平均值dp、分散相粒径分布宽度σ等结构信息。扫描电镜照片和定量数据表明:PP/PET是典型的不相容体系,加入EPDM-g-GMA后,两相相容性提高,进一步加入成核剂苯甲酸钠后,分散相尺寸更小粒径分布更均匀。力学性能分析表明:PP/PET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随PET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加入的EPDM-g-GMA起到反应增容和橡胶增韧的协同效使韧性提高,进一步加入的成核剂苯甲酸钠有利于增韧。PP/PET体系的杨氏模量高于PP,加入EPDM-g-GMA后杨氏模量变化不大,进一步加入苯甲酸钠后杨氏模量提高。PP/PET的拉伸强度随PET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加入EPDM-g-GMA后与未增容体系基本一致,进一步加入苯甲酸钠后,拉伸强度有所提高但低于PP。反应增容体系的断裂伸长率大于未增容体系但远低于PP。  相似文献   
220.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力学中的一条重要定律,但它不是一个基本的普适性定律,它的成立与惯性系的选取有关,原因是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为:“只有保守的内力做功,”而保守的内力是物体系内的相互作用力,对于其中任何一个力做的功,由动能定理可知,此力所做的功对不同的惯性系,其值是不同的,做功的多少与惯性系的选择有关,这就造成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