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79篇
航空   311篇
航天技术   99篇
综合类   39篇
航天   10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41.
总结了实现最大功率的三种方式。以此为根据,对[美]蔡少棠、葛守仁教授所著之《线性与非线性电路习题与问题详解》一书中有关问题提出质疑,从理论和数学的角度指出了其中的一些原则性错误,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42.
系列图象分析和三维目标参数提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列图象分析是很有前途的崭新学科。本文把分析技术分成光流分析法和几何分析法两大类。在论述两类分析技术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如何检测流速、提取三维几何参数和运动参数以及如何恢复物体的结构,也涉及到三维目标识别问题。文内比较详细地研究了线性的算法,并且提供了已经实现过的某些实验方案和结果。还提出了新方案,即“通用系列图象分析和三维目标参数自动探测装置”。最后,对发展趋势作出了估计,认为系列图象分析技术正朝着理论的完备性和应用的现实性推进。  相似文献   
543.
针对整流罩分离过程中的空间目标三维位姿跟踪测量,设计了双目视觉测量系统,完成整流罩关键点的空间三维坐标测量。基于各特征点的图像处理、识别及跟踪测量算法,结合极线约束匹配,实现目标点的精确立体匹配,可完成不同目标特征点的三维空间坐标解算,进而获取不同运动姿态时的速度、加速度等关键信息,为整流罩机械设计、动力学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44.
针对惯性/里程计组合导航易受环境影响的情况,引入路网匹配方法,以惯导/里程计组合导航历史轨迹数据与路网数据库进行全局匹配比较,从而得到当前导航位置的匹配点。将匹配点作为组合导航卡尔曼滤波器的量测输入,其滤波结果用于反馈校正惯导误差,通过不断迭代优化后,惯性/里程计/路网匹配组合导航能够提供高精度的位置信息。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将大部分定位误差控制在10m左右,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545.
为了研究变循环压缩系统中各部件之间的匹配关系以及在整机调节时的表现,采用3维数值仿真软件对变循环发动机 的风扇、核心机驱动风扇级(CDFS)、高压压气机和外涵道开展联合数值仿真,并对比数值计算与试验结果的差异。针对单、双涵 工作模式,开展内、外涵出口节流特性计算,分析了内、外涵出口压力调节导致的各部件匹配关系的变化,获得了涵道比的变化范 围以及极限调节状态下的各部件表现出的流动特征,确定了制约整个压缩系统喘振裕度的关键部件。结果表明:在双涵模式下, 外涵节流导致风扇匹配点明显提高,首先到达喘振边界;在单涵模式下,外涵节流导致风扇和CDFS匹配点同时提高,几乎同时到 达喘振边界;在单、双涵模式下,内涵节流均使高压压气机首先到达喘振边界。仿真得到的外涵道损失与试验偏差在4%以内。  相似文献   
546.
地磁导航具有可用区域广泛、无累积误差、无源和隐蔽性强等优势,是未来定位导航与授时(PNT)体系中潜在的重要导航定位手段之一。地磁导航技术包括磁场信息的测量、地磁基准图的建立和地磁定位方法的设计3个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围绕地磁定位方法,调研总结了当前主流的地磁滤波、地磁匹配和磁场同时定位与构图(SLAM)三类方法的原理及技术发展路线,重点分析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适用场景、时效性、对磁图和传感器的需求,并对地磁定位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47.
设计了一种带蒙皮和金属底板的双层梯度蜂窝吸波结构,并利用Hashin-Shtrikman(HS)模型获得其等效电磁参数。在此基础上,以反射率低于-10dB带宽最大为优化目标,利用保收敛粒子群优化算法(Guarantee Convergenc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GCPSO)对四种不同排序方案的双层梯度蜂窝吸波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入射电磁波的角度和极化方式以及吸波材料的选择、排序和厚度对双层梯度蜂窝结构的吸波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不同入射角度下TM极化时的吸波特性明显优于TE极化,在入射角为60^°时最为明显;对比四种方案优化结果显示,case 1方案由于选用损耗角较小的吸波材料充当透波层,分布于蒙皮下面,而选用损耗角较大的吸波材料作吸收层,并置于吸波结构底层,因而具有最大的优化目标函数,吸波效果最佳,且蜂窝高度仅为具有相同吸波效果的case 3方案的49.44%。因此,选择case 1方案作为本文最终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548.
针对频率分集技术,与非均匀阵列、压缩感知理论相结合,实现目标距离- 角度的联合估计。通过 频率分集技术提高信号空间自由度,将距离参数引入导向矢量矩阵,实现距离- 角度参数的联合。并结合嵌套 阵列,显著提高雷达阵列孔径。该方法针对嵌套阵虚拟阵列流型矩阵的优化过程导致的秩亏缺问题,传统的空 间平滑算法会以牺牲部分阵列孔径为代价将单快拍问题转化为多快拍问题,采用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可以实现单 快拍下的高精度参数估计,避免了空间平滑技术对阵列孔径的影响。并通过压缩感知理论的应用降低信号维度, 减小了计算复杂度。  相似文献   
549.
《中国航空学报》2023,36(3):254-270
Planetary craters are natural navigation landmarks that widely exist and are easily observed. Optical navigation based on crater landmark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utonomous navigation method for planetary landing. Due to the increase in observed crater landmarks and the limitation of onboard computation, the selection of good crater landmarks has gradually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in the field of landmark-based optical navigation. This paper designs a fast crater landmark selection method, which not only considers the configuration observability of crater subsets but also focuses on the influence on navigation performance arising from the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and the matching confidence of craters,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landmark selection methods. The factor of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which is anisotropic, correlated and nonidentically distributed, is quantified and integrated into selection based on crater pairing detection and localization error evaluation. In addition, the concept of the crater matching confidence factor is introduced, which reflects the possibility of 2D projection measurements corresponding to 3D positions. Combined with the configuration observability factor, the crater landmark selection indicator is formed. Finall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verified by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相似文献   
550.
针对SAD算法难以对图像中纯色与弱纹理部分进行准确匹配的问题,提出了将HSV空间明度特征与SAD算法相融合的立体匹配算法,称为V-SAD算法.首先将图像从RGB空间转化至HSV空间,并根据H、S、V值将像素点按照颜色分为10类,同时得到明度特征图.然后结合SAD算法需要的灰度特征图计算匹配代价,得到初步的视差图.接着,根据HSV空间的颜色信息对图像进行分割,结合数学形态法求解分割区块中的独立连通域.再利用边缘生长法对每一个连通域的视差进行恢复.最后,使用左右一致性检测方法对视差图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图像的明度信息衡量纯色与弱纹理区域的匹配点的相似度是有效的,该V-SAD算法有效改善了SAD算法在弱纹理和纯色区域的匹配效果,平均误匹配率下降了13.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