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79篇
航空   328篇
航天技术   184篇
综合类   54篇
航天   1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We analyze the cosmic-ray anisotropy observed by a prototype network of muon detectors during geomagnetic storms associated with coronal mass ejections (CMEs). The network currently consists of multidirectional surface muon detectors at Nagoya (Japan) and Hobart (Australia), together with a prototype detector at São Martinho (Brazil) which has been in operation since March, 2001. In this report, we analyze the anisotropy recorded in both the muon detector and neutron monitor (the Spaceship Earth) networks and find significant enhancements of cosmic-ray anisotropy during geomagnetic storms. Following the analysis by Bieber and Evenson [Bieber, J.W., Evenson, P. CME geometry in relation to cosmic ray anisotropy. Geophys. Res. Lett. 25 (1998) 2955–2958] for the neutron monitor data at 10 GeV, we also derive cosmic-ray density gradients from muon data at higher-energy (50 GeV), possibly reflecting the larger-scale geometry of CMEs causing geomagnetic storms. We particularly find in some events the anisotropy enhancement clearly starting prior to the storm onset in both the muon and neutron data. This is the first result of the CME-geometry derived from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s of the anisotropy with networks of multidirectional muon detectors and neutron monitors.  相似文献   
172.
弹性测量管的振动特性决定了科氏质量流量计的测量精度.以直管科氏质量流量计为例,初步分析研究了流体脉动对其测量管振动特性的影响.建立了被测流体脉动时测量管振动的数学模型;采用Galerkin法对模型进行了处理,将模型转化为受外激励和参数激励联合作用的有耦合多自由度振动问题;用多尺度法对其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脉动流作用下科氏质量流量计测量管振动的主要频率成分,揭示了脉动流作用的机理.所得到的大部分结论与有关文献的实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73.
多级燃气涡轮的多目标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林根  曹跃云 《航空学报》1993,14(12):653-656
将多级燃气涡轮的设计问题表述为其空气动力学损失和质量为极小化目标的多目标非线性数学规划问题。求优中考虑了多种气动与机械约束条件。采用Craig-Cox模型计算气动损失。给出了有关数值算例。  相似文献   
174.
介绍了振动主动控制中旋转激励作动器的概念,分析了旋转激励作动器的特点。旋转激励作动器具有易集成、低功耗等优点,适用于工程应用,且随着旋转运动的引入能够解决传统直线作动器存在的行程受限问题。对基于旋转激励作动器的振动控制技术在航天、交通运输以及土木工程等不同领域的实验研究及工程应用进行了阐述。最后展望了关于旋转激励作动器的主要研究趋势,以及潜在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75.
新媒体时代,复杂多变的传播环境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带来了巨大挑战。作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地位至关重要。面对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趋利性、娱乐化倾向,以及西方国家利用新媒体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我们必须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6.
液氮抽真空制冷的理论及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考虑液氮总质量变化、储罐罐体热容的前提下,基于化学势温差,传热系数和传质系数等参数,详细建立了液氮降压制备过冷液氮的数学模型。理论计算的液氮温度及质量变化和制取过冷液氮试验值吻合较好,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能准确描述液氮相变过程,且获得了液氮抽真空制冷中相变传热的化学势温差为1.21 K、传热系数为2 942.37 W/(m2·K)及传质系数为0.004 4 m/s。   相似文献   
177.
基于变质心控制导弹的运动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导弹变质心机动控制通过改变弹头的质心,利用气动配平力矩改变弹头飞行姿态和攻角,从而实现导弹机动控制.本文首次详细推导了基于变质心控制导弹的空间六自由度的动力学方程,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仿真系统,针对导弹在垂直平面内运动情况进行仿真,为深入探讨变质心控制弹头的控制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8.
通过地面模拟试验研究了真空紫外辐照对国产BHM3高模量碳纤维质量损失率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仪对辐照前后的样品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真空紫外辐照剂量增加,碳纤维质损率呈现先增加后平缓现象,质量损失率较少;紫外辐照作用前后碳纤维表面形貌和元素组成基本未变,说明其具有良好的抗紫外辐照性能。  相似文献   
179.
叶兴彬  庄磊 《上海航天》2013,(6):28-31,45
对基于稳定的双共轭梯度一快速傅里叶变换(BCGs_FFT)和改进的离散复镜像方法的平面分层媒质电大尺寸埋入体的电磁散射计算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理论推导过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改进的离散复镜像法在不提取准静态项和表面波项的条件下,可拟合获得准确的近区和远区空域格林函数结果,并加快了分层媒质中电大尺寸埋入体空域格林函数的计算速度。  相似文献   
180.
M40/648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热循环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热循环作用的耐受性是决定碳环氧复合材料在轨服役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以M40/648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热循环(温度区间:-150~+150℃)效应试验研究,分析了试验前后的材料质量损失率、层间剪切性能、微观形貌和表面成分的变化。结果显示:热循环作用后材料的质量损失率在0.04%~0.07%之间;200次热循环使材料层间剪切强度提高,而300次热循环导致材料层间剪切强度下降1.16%;热循环作用对材料断口形貌影响较大,同时造成材料表面碳元素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