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05篇
航空   333篇
航天技术   226篇
综合类   64篇
航天   9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91.
针对惯性器件中的外形复杂类零件、通孔交叉孔类零件、特殊材料类零件等微小毛刺去除需求,分析了现有控制工艺方法不足.通过开展高效率、高质量的零件毛刺去除试验,研究了磨粒流去毛刺、磁力研磨去毛刺、强力超声波去毛刺等精密去毛刺新方法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分析了先进去毛刺工艺方法的适用性,探索了惯性器件零件去毛刺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2.
郭祎  高力  王康 《导航与控制》2016,(6):95-100
针对现阶段石英加速度计零件的毛刺问题,分析了现有处理方法的缺陷.从被动去除和主动控制两条途径入手,以轭铁零件为例,在加工中引用了少无毛刺加工技术,并引进了新的去毛刺方法.强度检测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的运用显著改善了毛刺控制的效果,值得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93.
简述了磁悬浮支承系统的原理和简化的线性化模型,以及基于该简化模型和线性控制理论的控制系统原理、主要组成,并阐述了这种基于简化模型和线性控制理论的磁悬浮支承系统性能极限性.在此基础上,采用非线性递归神经网络对磁悬浮支承系统进行建模与控制,并针对实际应用中神经网络的学习问题进行了讨论.避免了磁悬浮系统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等因素对系统性能影响,并具有较强鲁棒性,大大提高了磁悬浮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94.
航天运载器磁悬浮助推发射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航天运输为背景,研究了磁悬浮助推发射的磁悬浮、直线电机、空气动力影响和运载器分离发射等关键技术问题.通过磁悬浮系统比较,确定高温超导体EDS(Electrodynamic Suspension)系统是适合的磁悬浮技术方案,在单元静、动态实验测试基础上,研究其基本静态悬浮导向性能和刚度、阻尼特性,并建立缩比研究试验平台以评估磁悬浮系统的综合性能.通过分析2种直线电机类型及优缺点,确定双边感应直线电机是适合磁悬浮发射系统的一种直线电机加速方式,并确定脉冲磁流体发电的能量供给方案.通过磁悬浮发射空气动力影响分析,优化设计磁悬浮发射装置气动外形和气动布局,得出其基本气动特性,并提出利于实现系统俯仰力矩平衡的气动翼控制方案.研究了运载器同时滑离导轨式定向器分离发射方案,并通过动静法计算分析得出运载器从定向器滑轨上成功分离所需具备的基本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95.
L10结构CoPt和FePt 薄膜因其高磁各向异性而成为新一代超高磁记录密度材料.采用Miedema理论计算了多种L10结构金属间化合物的空位形成能.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些金属间化合物中可能形成的空位类型,如FeNi和MnNi合金中易形成Ni空位;FePt和FePd合金中易形成Fe空位;CoPt合金中易形成Co空位;NiPt合金中易形成Ni空位;MnPt合金中易形成Pt空位;MnPd和MnHg合金中易形成Mn空位;MnRh合金中易形成Rh空位.这一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开发高性能的磁性薄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
智能磁航向传感器的研制及误差补偿算法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介绍了微型智能磁传感器的设计,分析了影响磁航向精度的误差来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BP神经元网络、最小二乘及最佳椭圆拟合等3种不同的磁航向误差补偿算法,详细分析了每种算法的工作原理,并立足于算法的具体实现,通过现场试验,从精度、速度、效率等3个方面对算法的有效性加以分析验证,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97.
飞行控制中机电作动系统的发展是全电飞机的重要技术之一,而高速大功率密度的无刷直流电动机是其中的关键部件.为解决无刷直流电动机设计中的非线性优化问题,提出了使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设计.为解决无刷直流电动机多目标优化问题,采用了多目标函数变量加权法,将多目标函数变成单目标函数进行优化计算.在计算中,为达到无刷直流电动机全局优化的目的,采用随机产生离散初始种群及随机交叉操作和变异操作方法.但由于采用随机交叉和变异操作,优化结果始终是发散的.为此采用优秀个体保护策略,加快了优化设计的收敛.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通过计算达到了减小电机的体积重量、减小转子转动惯量及机电时间常数、提高无刷直流电动机功率密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98.
采用SMA驱动的小型空间磁悬浮飞轮锁紧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磁悬浮飞轮锁紧机构在卫星发射时锁紧飞轮,减小其振动和冲击载荷;在发射后解锁,保证飞轮正常工作.目前已有的以火工品或步进电机驱动的锁紧机构具有冲击大、体积较大、不可重复使用等缺点.提出了一种采用形状记忆合金(SMA, Shape Memory Alloy)驱动的空间磁悬浮飞轮锁紧机构的设计方案,并在Liang本构模型的基础上发展了机构驱动单元的设计方法.之后,完成了锁紧机构的样机研制和调试,并开展了地面的性能测试、振动试验和高温环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SMA锁紧机构安装体积小,在星载28 V电压下能在6 s内完全锁紧,在1 s内完全解锁,并能够通过振动和环境实验.SMA驱动的磁悬浮飞轮锁紧机构具有锁紧力大、同步性好、可重复使用、低冲击、无污染等优势,有很大的工程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9.
Using the GPS ionospheric scintillation data at Hainan station (19.5°N, 109.1°E) in the eastern Asia equatorial regions and relevant ionospheric and geomagnetic data from July 2003 to June 2005, we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 of L-band ionospheric scintillation activity over this region to different strong magnetic storm conditions (Dst < −100 nT) during the descending phase of the solar cycle. These strong storms and corresponding scintillations mainly took place in winter and summer seasons. When the main phase developed rapidly and reached the maximum near 20–21 LT (LT = UT + 8) after sunset, scintillations might occur in the following recovery phase. When the main phase maximum occurred shortly after midnight near 01–02 LT, following the strong scintillations in the pre-midnight main phase, scintillations might also occur in the post-midnight recovery phase. When the main phase maximum took place after 03 LT to the early morning hours no any scintillation could be observed in the latter of the night. Moreover, when the main phase maximum occurred during the daytime hours, scintillations could also hardly be observed in the following nighttime recovery phase, which might last until the end of recovery phase. Occasionally, scintillations also took place in the initial phase of the storm. During those scintill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nighttime magnetic storms, the height of F layer base (h’F) was evidently increased. However, the increase of F layer base height does not always cause the occurrence of scintillations, which indicates the complex interaction of various disturbance processes in ionosphere and thermosphere systems during the storms.  相似文献   
100.
电子回旋共振推力器放电室内磁场与微波电磁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回旋共振推力器具有寿命长、比冲高、结构简单等特点,适宜用作深空探测器主推进装置。放电室是电子回旋共振推力器的关键部件,其作用是产生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放电室内的磁场和微波电磁场分布对于推力器的可靠启动、稳定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针对10cm推力器,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三种磁路模型,计算了放电室内的磁场分布,得出三种方案中电子回旋共振面的位置,分析放电室材料不同时磁场分布的变化;最后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了放电室内的电磁场分布。结果表明,在电子回旋共振面上微波能量满足放电所需能量。计算结果可以为电子回旋共振推力器放电室的设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