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67篇
航空   528篇
航天技术   186篇
综合类   147篇
航天   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1.
针对标准粒子滤波中存在的粒子退化问题,将无味卡尔曼滤波方法、线性规划方法与标准粒子滤波相结合,得到一种改进粒子滤波算法。改进粒子滤波算法中的重要性概率密度通过 UKF算法获得,从而使粒子使用效率得到提升;二次采样过程中加入线性规划方法,保证了粒子的多样性。将改进粒子滤波算法应用于 GPS/SINS组合导航,建立了 GPS/SINS组合导航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滤波算法的有效性,使用该算法可使惯性组合导航系统导航精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12.
为了在初步设计阶段能够快速计算整体次加筋板的失稳载荷,在一些合理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单的近似计算方法.以无缺陷的四边简支的矩形次加筋板为研究对象,针对该结构的3种失稳形式,利用传统加筋板理论分别计算相应的屈曲载荷,并以3种失稳形式中最小的临界屈曲载荷作为整体次加筋板的近似屈曲载荷.应用ABAQUS软件的屈曲线性摄动步方法分别计算了两组有限元模型:一组用来验证3种失效形式理论公式计算的准确度;另一组是整体次加筋板有限元模型,用以验证所提出的次加筋板屈曲载荷计算方法的适用性.以上研究均考虑了纵向压缩载荷和压剪组合载荷两种工况.计算结果表明,理论近似计算方法能够准确地计算次加筋板的失稳载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13.
平面扩压叶栅最佳弯叶片生成线与叶栅折转角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优化的方法研究了扩压叶栅最佳弯叶片生成线与叶栅折转角之间的关系,在8个不同叶栅折转角下优化弯叶片生成线的弯角和弯高.积叠线是由两段贝塞尔曲线和一段直线组成,在这种积叠线形式下,相同弯角下弯叶片损失随弯高增大不断减小,弯叶片的最佳弯高为0.5.在相同的叶栅折转角下弯叶片损失随弯角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存在最佳弯角使弯叶片总损失最小.随着叶栅折转角增大,弯叶片收益增大.最佳弯角随着叶栅折转角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在给定计算条件下,最佳弯角与叶栅折转角之间呈类似线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14.
为解决飞轮在交付前其壳体存在微漏这一难题,选取飞轮转速和跑合时间的相关关系作为回归分析对象,探索一种飞轮密封泄漏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并针对该模型进行方差分析、统计检验和相关分析,以保证模型精确度和工程实用性.利用本模型构建方法,可以针对不同规格飞轮或者飞轮其他性能参数构建预测模型,确保交付后飞轮的密封可靠性.  相似文献   
815.
针对深空通信高动态低载噪比微弱信号跟踪精度低、稳态均方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动态低载噪比信号跟踪的分级异构凸组合线性预测器算法,该算法将归一化最小均方算法(NLMS)和最小二乘算法(RLS)进行分级异构凸组合,给出了算法的结构、跟踪精度联合优化设计方案和最优参数选择的方法。在载噪比(CNR)为10~30dB-Hz、载波多普勒频移为-300~300kHz、多普勒频率变化率为-800~1200Hz/s、码速率为20bps条件下对分级异构凸组合线性预测器跟踪性能及跟踪精度指标(归一化均方根误差)进行了仿真。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线性预测器与分级同构凸组合线性预测器相比,算法运算量减少、信号跟踪精度提高、收敛速度加快。因此,该新型结构线性预测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16.
《中国航空学报》2021,34(5):1-16
The Stereo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SPIV) technology is applied to measure the wingtip vortices generated by the up-down symmetrical split winglet. Then, the temporal bi-global Linear Stability Analysis (bi-global LSA) is performed on this nearly equal-strength co-rotating vortex pair, which is composed of an upper vortex (vortex-u) and a down vortex (vortex-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stability eigenvalue spectrum illustrated by (ωr, ωi) contains two types of branches: discrete branch and continuous branch. The discrete branch contains the primary branches of vortex-u and vortex-d, the secondary branch of vortex-d and coupled branch, of which all of the eigenvalues are located in the unstable half-plane of ωi > 0, indicating that the wingtip vortex pair is temporally unstable. By contrast, the eigenvalues of the continuous branch are concentrated on the half-plane of ωi < 0 and the perturbation modes correspond to the freestream perturbation. In the primary branches of vortex-u and vortex-d, Mode Pu and Mode Pd are the primary perturbation modes, which exhibit the structures enclosed with azimuthal wavenumber m and radial wavenumber n, respectively. Besides, the results of stability curves for vortex-u and vortex-d demonstrate that the instability growth rates of vortex-u are larger than those of vortex-d, and the perturbation energy of Mode Pu is also larger than that of Mode Pd. Moreover, the perturbation energy of Mode Pu is up to 0.02650 and accounts for 33.56% percent in the corresponding branch, thereby indicating that the instability development of wingtip vortex is dominated by Mode Pu. By further investigating the topological structures of Mode Pu and Mode Pd with streamwise wavenumbers, the most unstable perturbation mode with a large azimuthal wavenumber of m = 5–6 is identified, which imposes on the entire core region of vortex-u. This large azimuthal wavenumber perturbation mode can suggest the potential physical-based flow control strategy by manipulating it.  相似文献   
817.
一类月面钻进采样机构的鲁棒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月面复杂环境下采样机构模型会发生摄动,并会受到系统扰动影响,采样控制器的鲁棒性对顺利完成采样任务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回转与进尺复合式月面自动钻进采样机构建立名义控制模型,分析月面工作过程中的模型摄动、系统扰动下的控制系统模型,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进行状态反馈鲁棒控制律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在有界模型摄动、有界随机系统扰动情况下,系统具有鲁棒性,并对扰动具有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818.
根据局部热屈曲的失效机理,考虑局部温度和压应力水平两个热屈曲主要因素,从以应力函数和挠度函数为变量的受热板控制方程出发,推导出薄壁结构热屈曲失稳边界的判据表达式.依据确定的热载荷和设计的压力载荷,确定火焰筒结构的局部热屈曲危险部位,并将子模型技术引入到热屈曲分析中,确定危险部位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应力,以此对火焰筒结构进行局部热屈曲判别.通过工程实例的初步验证,计算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对火焰筒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19.
超声振动载荷下S06钢的长寿命疲劳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疲劳试验方法对新型沉淀硬化马氏体不锈钢S06钢在106~109周次范围的疲劳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S06钢在循环周次大于107周次的范围仍然发生疲劳断裂,在106~109之间,应力寿命曲线持续下降,不存在疲劳极限,用107周次的条件疲劳极限来对S06钢长寿命构件进行无限寿命设计是不安全的.用载荷类型相同并且试样尺寸相近的高频疲劳试验方法对S06钢104~107周次的疲劳性能进行测定,将数据与超声疲劳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超声疲劳试验方法获得的S06钢的疲劳强度更高.用两种加载频率下106~107周次左右的试验数据拟合得到中值应力寿命曲线,根据应力寿命关系式中的疲劳强度系数的比值来对超声疲劳试验数据进行修正.在考虑了裂纹萌生机制和进行了频率影响修正的情况下,用线性异方差回归方法将超声疲劳试验数据拟合得到S06钢的长寿命P-S-N曲线,为长寿命构件的疲劳设计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20.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线性变参数(LPV)模型建模中准确度与复杂度之间的矛盾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格化张量及高阶奇异值分解(HOSVD)的凸多胞LPV模型建模及控制方法。首先基于雅可比线性化给出了大包线网格化模型的张量描述形式,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HOSVD的多胞LPV模型生成算法,将网格化模型表述为有限个线性时不变(LTI)顶点及权重函数的组合,并基于舍弃的奇异值给出了建模误差的指标,最后结合某航天飞机再入段六自由度非线性模型进行了大包线鲁棒LPV控制器设计与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获得计算复杂度低且保证建模精度的LPV模型,设计的鲁棒变增益控制器能够使系统快速跟踪姿态角指令信号,并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