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30篇 |
免费 | 656篇 |
国内免费 | 331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254篇 |
航天技术 | 344篇 |
综合类 | 234篇 |
航天 | 28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4篇 |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43篇 |
2022年 | 75篇 |
2021年 | 93篇 |
2020年 | 78篇 |
2019年 | 68篇 |
2018年 | 79篇 |
2017年 | 108篇 |
2016年 | 99篇 |
2015年 | 86篇 |
2014年 | 112篇 |
2013年 | 94篇 |
2012年 | 85篇 |
2011年 | 122篇 |
2010年 | 80篇 |
2009年 | 103篇 |
2008年 | 91篇 |
2007年 | 78篇 |
2006年 | 68篇 |
2005年 | 67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51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42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7篇 |
198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对非线性控制的逆系统方法原理进行了介绍,将该方法应用于空空导弹制导设计中,设计了导弹质心运动动力学系统的控制器,该控制器通过对弹道坐标系下导弹的纵向过载和法向过载实施控制,可使导弹在控制系统中的速度、偏航角和俯仰角输出信息渐近跟踪制导指令,以实现空空导弹对攻击目标的跟踪。 相似文献
32.
33.
34.
35.
基于逆模型的非线性系统控制器设计方法已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成为设计控制系统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对大量复杂、未知和不确定的非线性对象,建立具有一定通用性的逆模型控制器,在实际非线性系统设计中是非常困难的。文中基于系统内模控制(IMC)原理和神经网络(ANN)的非线性映射、大规模并行处理等特性,设计了非线性系统的ANN正模型辨识器及逆模型控制器,基于IMC原理和ANN理论建立了非线性系统的IMC结构方案。大量仿真研究表明,设计的基于ANN逆模型的IMC结构方案是有效的,ANN逆模型控制器具有良好控制性能,且其结构简单,具有一定通用性。 相似文献
36.
针对Roe格式中较为流行的3类熵修正:Muller型、Harten-Yee型和Harten-Hyman型熵修正,从理论分析入手, 辅以Euler方程为控制方程的激波管问题,前台阶流动和运动激波的双马赫反射3个数值实验,对不同熵修正的性能做了深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Muller型和Harten-Yee型熵修正方法作用于激波和非物理的膨胀激波2种情况:激波情况下引入的数值耗散,能根本改善\"Carbuncle\"现象,膨胀激波时其数值粘性也足以使膨胀激波得以耗散;而类Harten-Hyman型熵修正只对膨胀过程起修正作用,对激波情况无效,不能改善\"Carbuncle\"现象,该类熵修正的数值粘性较小,不足以使膨胀过程正确求解;直接采用 δ 值代替特征值的特征值修正方法效果好于传统的特征值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37.
半球谐振子薄壁厚度不均匀性对陀螺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半球谐振陀螺仪的工艺制造偏差,研究半球谐振子薄壁厚度不均匀对陀螺精度的影响,建立误差模型,分析误差机理.首先对谐振子进行应变分析,然后分析薄壳微元的受力情况,根据力和力矩平衡方程建立半球谐振子动力学方程,得出由于厚度不均匀造成的半球谐振陀螺仪角速率误差.研究结果表明其傅立叶展开式的1~3次谐波项对角速率误差无影响,而4次谐波有影响.为提高陀螺精度,对陀螺厚度不均匀加以平衡. 相似文献
38.
应用DES(Detached-EddySimulation)方法数值模拟了3种不同失速类型的翼型的升力特性。DES方法结合了RANS(Reynolds-averagedNavier-Stokes)和LES(LargeEddySimulationapproaches)的优点。基于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在近壁面DES体现为RANS模型的特点而在远离物面处又具有LES的亚格子模型的特性。对此模型使用了LU-SGS隐式格式求解。通过和实验结果对比,显示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预测翼型的失速特性。 相似文献
39.
对于体积有限制的战术导弹应用,导引头天线伺服系统的体积受到严格限制,传统的速率陀螺稳定平台的应用受到挑战,为此提出采用捷联稳定方式来解决视线稳定问题.根据弹载捷联式天线平台的结构特点及稳定原理,应用坐标变换方法,完整地建立了两自由度捷联式天线平台的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平台框架运动学耦合关系,表明捷联稳定方式与速率陀螺稳定方式的基本区别在于信息的获取和控制方式上,速率陀螺稳定方式是一种直接硬件稳定方法,而捷联稳定方式是一种软件补偿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框架动力学耦合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弹体对框架的耦合较强,需要进行弹体解耦,而框架之间的交叉耦合相对较弱,实际设计时可以忽略.所得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捷联式天线稳定平台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小型化导引头视线稳定平台系统的工程设计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0.
大展弦比飞翼布局飞机取消常规布局的安定面和操纵面,本体的 动态特性出现许多不足.介绍了在该新布局飞机上采用的升降副翼和开裂式方向舵等 新型操纵面的气动特点,并在计算空气动力学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三轴控制效率.引进舵容量 的概念提出了操纵面的参数化设计方法,基于飞机的可控性对各新型操纵面的操纵效率需求 进行了评估,最终对某型飞机的操纵面初步设计进行了修正.研究结果为飞翼布局飞机的操 纵面设计提供了一套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