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2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345篇
航空   1072篇
航天技术   132篇
综合类   176篇
航天   23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51.
贾如岩  江振宇  张为华 《宇航学报》2015,36(11):1310-1317
采用耦合求解轴对称非定常NS方程与一维分离动力学方程的方法,对多级火箭低空级间热分离初期过程进行数值仿真。依据仿真结果描述低空级间热分离初期流场的两种典型结构:内部为喷管扩张段流动分离以及外部为级间缝隙横向喷流与超声速外流的干扰流场;给出两种典型流场结构中位于上面级弹体表面(喷管内)的流动分离点位置以及壁面压力分布随仿真时间的变化;初步估算流动分离线偏斜时内外流动分离区域对上面级弹体的干扰力矩。通过分析数值模拟与力矩估算结果,发现在低空级间热分离内外流场中流动分离激波后方形成的高压区域是上面级所受干扰力矩的重要来源。研究结论可为级间热分离过程干扰机理研究提供理论方向,为级间热分离时序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2.
侧向喷流干扰流场建立与消退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耀峰  薄靖龙 《宇航学报》2015,36(8):877-884
针对高超声速轨控侧向喷流的非定常干扰效应问题,应用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和多重网格加速收敛技术,研究了锥-柱-裙外形轨控侧向喷流干扰流场的建立和消退过程,获得了详细的喷流瞬时干扰流场结构特性,分析了法向力放大系数、干扰力矩系数、法向力系数及俯仰力矩系数随时间的变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侧向喷流干扰流场建立和消退过程中气动力变化较大,存在峰谷值;法向力放大系数及干扰力矩系数的定常值和非定常时均值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53.
李虹杨  王霄  孙超  刘方良  于东升  朱宇 《航空学报》2021,42(8):525797-525797
高隐身无人机为提高侧向、后向隐身指标,机身和喷管-后体结构的一体化设计尤为重要,该设计在气动、结构、强度等领域带来了新的挑战,喷流作用下的气动载荷预测是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利用CFD方法结合风洞试验数据,对高隐身无人机喷管-后体结构的稳态、动态气动载荷及其影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喷流形成的复杂波系投影到后体壁面上会形成压力、吸力交替的气动载荷,该载荷分布对喷管落压比极为敏感,小幅度的落压比变化即可能导致载荷方向变化;稳态气动载荷分布也会受到来流速度、次/主流流量比等的影响。基于IDDES方法的数值计算对动态气动载荷有不错的预测精度,将流场划分为喷流主流与次流掺混区、喷流核心区、喷流与外流掺混区等几个区域,有助于从流动机理上揭示脉动压力的分布规律,且得到了试验验证。动态载荷极值区位于喷流区边界,正是气流剪切掺混最强的位置,而喷流核心区尽管稳态气动载荷强,但动态气动载荷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554.
带隔热层蜂窝夹层结构的超高速撞击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隔热层的蜂窝夹层结构是航天器常用的结构材料。针对带隔热层蜂窝夹层结构开展了超高速撞击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通过试验获得了带隔热层蜂窝夹层结构的弹道极限方程,并利用该方程计算了带隔热层前板的等效厚度;同时采用光滑质点流体动力学(SPH)和有限元(FE)耦合的方法,对蜂窝夹层结构的超高速撞击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蜂窝芯限制了碎片云的径向膨胀,碎片云轴向流的导流和分流作用。  相似文献   
555.
文章以Vectran纤维织物与涂覆低温硅胶的Vectran织物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低速冲击实验研究了材料的冲击响应与破坏模式,分析了冲击速率、冲头尺寸与冲头形状对材料冲击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Vectran纤维织物冲击破坏模式主要为主纱线的拉伸破坏,以及冲头非接触区域纱线的弹塑性变形与滑移;涂覆硅胶的Vectran织物复合材料冲击破坏模式主要为纤维断裂和拔出;织物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应变速率效应。  相似文献   
556.
For the solutions of random variations of metal jet breakup and difficulties in controlling and predicting the process parameters (e.g. jet length) in micro droplet deposition manufacturing technique, experimental methods combining with theoretical analyses have been developed. The jet formation, jet length and their dominant factors (oxygen concentration and disturbance frequency, etc.) are discussed. The statistical law of jet length is found that the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PDF) of jet length is a log-normal distribu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ation and size accuracy of metal jet breakup are improved by adjusting the gas pressure and optimizing the disturbance frequency.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the jet length and morphological deviation can be minimized, which provides a stable droplet stream for the subsequent manufactur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557.
等离子体驱动微小碎片加速器是利用大容量脉冲电容器组对等离子体同轴枪放电产生高温、高密度、高速等离子体,再用这些等离子体加速微粒(10~1 000 μm)至超高速(1~15 km/s)以模拟mm级以下空间碎片撞击效应的地面试验装置。为了提高微粒速度,需要增加等离子体的动量,而等离子体的动量与工作气体的性质及定向速度密切相关。文章用数值模拟及解析计算等理论方法来探索等离子体轴向速度、密度和温度与放电条件、加速电极参数和工作气体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等离子体束与微粒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行为,寻求优化试验装置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58.
基于叶轮机中尾迹的负射流效应,考虑了边界层外缘黏性力项对边界层发展的影响,推导了尾迹/边界层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并建立了边界层动量厚度与压气机叶片负荷变化的定量关系,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①此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尾迹通过频率对压气机负荷的影响,压气机压升随着尾迹通过频率的变化存在极大值;②尾迹引起边界层当地压力梯度变化,是影响压气机负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59.
建立了将合成射流激励器腔体、出口喉道及外部受控流场作为单连域计算处理的全流场计算模型(X L模型)。基于此计算模型,对合成射流激励器增强同向燃气 氧气掺混的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和机理研究。研究表明,应用合成射流激励器可以显著增强同向燃气/氧气的掺混,其主要控制机理是合成射流激励器对同向燃气/氧气流起到流动方向控制作用,使两侧两股氧气平行射流向内发生偏转,从而大大缩短了每股射流的核心区长度;同时,激励器工作改变和加强了射流出口附近的涡结构,通过涡结构的强对流作用极大地增强了燃气/氧气平行射流在出口附近的混合。  相似文献   
560.
On the basis ofa 2D 4-node Mindlin shell element method, a novel self-adapting delaminati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presented, which is developed to model the delamination damage of composite laminates. In the method, the sublaminate elements are generated automatically when the delamination damage occurs or extends. Thus, the complex process and state of delamination damage can be simulated practically with high efficiency for both analysis and modeling. Based on the self-adapting delamination method, linear dynamic finite element damage analysis is performed to simulate the low-velocity impact damage process of three types of mixed woven composite laminates. Taking the frictional force among sublaminations during delaminating and the transverse normal stress into account, the analytical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the experimental 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