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201篇
航空   397篇
航天技术   86篇
综合类   59篇
航天   16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71.
从基本的无网格光滑粒子法SPH(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近似出发,修正了模拟固体力学中大变形弹塑性碰撞的SPH方法.在边界处采用修正的边界条件,弹塑性分析过程中采用增量理论计算应力,迭代过程中用守恒光滑法进行滤波修正消除拉力不稳定.对SPH方法进行了程序实现,给出了杆弹塑性碰撞的算例.计算分析表明,SPH方法节点的影响域较大、精度较相同节点间距有限元法的结果有一定差距,但是通过增加粒子数量可以提高SPH的精度,保持了其简单性和计算大变形的特性.   相似文献   
272.
X-cor泡沫夹层结构是一种通过Z-pin技术增强泡沫夹芯的新型高性能夹层结构。在低速冲击下,X-cor夹层结构损伤失效机制复杂,通过在不同能量阶段对X-cor夹层结构失效行为进行分析,讨论Z-pin植入体积分数和泡沫芯材密度对失效行为的影响。低速冲击试样规格为Z-pin直径0.5 mm、植入角度为22°,分别改变泡沫类型和Zpin植入体积分数进行实验,结果表明:6 J冲击能量下,冲击能量主要由面板分层承担,相对于未植入Z-pin试样,随着Z-pin植入体积分数的升高,面板分层面积最多减少了45.1%,而泡沫密度对分层面积影响不大;12 J冲击能量下,部分Z-pin发生失效,通过剩余压缩强度比发现,随着Z-pin植入体积分数的增加,剩余压缩强度比先增大后减小,植入体积分数为0.42%时最高,而此时泡沫密度增加,剩余压缩强度比也随之增加;当能量到达18 J时,芯材开始出现剪切裂纹,同时吸收大部分能量,较弱的芯材剩余压缩强度比大,而Z-pin植入体积分数越大,剩余压缩强度比反而越小。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低速冲击模型,并将冲击后的结果直接传递应用于剩余压缩强度模型中,得到的结果比实验值偏高25%~29%。  相似文献   
273.
燃油箱作为飞机上易损性最高的部件,当其遭受高速射弹袭击时会产生破坏严重的液压水锤效应,直接威胁飞机安全,对水锤效应问题的数值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CEL方法对水锤效应问题进行数值模拟,首先同已有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计算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分析射弹入射速度、充液率对水锤效应的影响;最后对水锤效应的防护设计进行数值分析,优选防护结构设置形式。结果表明:水锤效应的破坏威力来自于冲击波,射弹动能越大、充液率越高,对油箱的破坏性越大;设置防护挡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冲击波对油箱结构的破坏程度,空气防护挡板结构的防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74.
机匣作为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部件,其包容性能是保障飞行安全的必要条件。针对机匣包容性问题,首先,简要介绍涉及包容性的机匣类别和结构形式;其次,从理论研究、仿真分析及试验测试等方面概述机匣的冲击响应、损伤机理和包容性能等,按机匣材料类别对包容性数值仿真研究进行分类介绍,简述机匣包容性试验方法及试验研究进展;最后,总结机匣包容性研究状况并从机匣工作条件、受载情况和优化设计角度对机匣包容性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75.
破片速度对碳纤维层合板冲击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升战斗部破片对航空复合材料结构的毁伤效果,采用空气炮冲击、数值仿真、战斗部静爆试验等手段,研究了层合板冲击损伤类型和分层面积随破片速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损伤机理。研究表明:层合板冲击损伤类型、机理和程度,与破片速度和层合板冲击临界速度(即冲击物穿透层合板的最小速度)的相对大小有关。在本文试验速度范围内,当破片速度小于层合板冲击临界速度时,造成背面裂缝型损伤,分层面积随破片速度增大而增大;当破片速度略大于层合板冲击临界速度时,造成背面炸裂型损伤,分层损伤范围最大;而更高的破片速度则造成切孔型损伤,分层损伤面积随破片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并趋近于切孔面积。为提高对复合材料结构的毁伤效果,应使破片着靶速度略大于层合板的冲击临界速度。  相似文献   
276.
装备可靠性试验寿命评估GERT网络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装备寿命试验中失效样本量比较小的情形,基于应力冲击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失效选择机制的装备系统可靠性评估定量分析方法。首先引入图示评审技术(Graphic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 GERT)表征系统的多种工作状态和状态间的传递关系,根据系统结构进行可靠性评估建模。然后基于失效观测数据对元器件的可靠性进行估计,确定可靠性评估GERT网络中的参数。最后依据失效选择机制对网络进行计算,实现系统可靠性的评估。算例研究结果表明了基于失效选择机制的装备可靠性评估GERT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77.
The low-velocity impact response and infrared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mposites have rarely been focused on simultaneously.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low-velocity impact response and infrared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lass fiber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 polypropylene and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thermosetting epoxy resin laminates wildly used in the aircraft industry. The impact tests were conducted at five energy levels. Characterization parameters such as impact load, dis...  相似文献   
278.
加筋复合材料结构的冲击载荷识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严刚  周丽 《航空学报》2008,29(5):1150-1156
 提出了一种冲击载荷识别方法,同时识别冲击位置并重建冲击载荷时间历程。该方法采用一组适当的参数来表示冲击载荷,将时域内的载荷识别问题转换为参数识别问题;通过最小化冲击响应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量测信息之间的差别,智能优化方法自适应地识别出描述冲击位置和载荷时间历程的参数。该方法算法明确、过程简单、通用性强。将此方法应用于复合材料加筋结构的冲击载荷识别,加筋结构等效为材料性质不均匀分布的层板结构,采用假设模态法建立正向冲击响应模型。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279.
研究GH2150A合金经前期热处理与中间热处理后合金组织变化对室温冲击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学金相和扫描电镜对合金组织和冲击断口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经过这种热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合金的室温冲击韧性,比经标准热处理的Ak提高36%。主要原因是该处理改变合金中碳化物的析出数量、形态和分布,减小γ′相的尺寸,从而改变室温冲击的断裂机制。该处理可以使合金得到良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280.
A Space Debris Impact Risk Analysis Tool (SDIRAT) was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to assess the orbital debris impact risk on a specified target in Earth orbit, in terms of flux, relative velocity, impact velocity, direction of the incoming particles, debris mass and diameter. Based on a deterministic approach, SDIRAT uses a realistic orbital debris population where each representative particle is identified by its rectangular coordinates (position and velocity) at a reference epoch. Using this information, some geometrical algorithms were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to evaluate the contribution of each particle to the incoming flux. The position of the particle with respect to a specified target drives the selection criteria to reject, or select, it as a possible projectile. On the other hand, the relative velocity vector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impact direction of the incoming flux. SDIRAT was conceived as a general tool for a variety of scenarios, such as low circular and elliptical orbits, up to the geosynchronous ring. 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examples of possible applications, including the computation of the incoming debris flux on SAX (low Earth orbit), SIRIO (geosynchronous orbit) and the IRIS upper stage (elliptical orbit). Other applications assess the impact risk for the Soviet Radar Ocean Reconnaissance Satellites Cosmos 1900 and Cosmos 19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