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0篇
航空   171篇
航天技术   15篇
综合类   43篇
航天   3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41.
火花型激励合成射流瞬时流场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相位锁定采样方法对一个特定结构的火花型合成射流的非定常流场进行了实验测量,得到了火花型合成射流形成的涡对在外场的发展过程;同时采用热线风速仪对喷孔下游固定位置的瞬时速度进行了测试,对火花型合成射流激励参数(放电器储能、激励频率)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合成射流在孔口喷射初期呈现球面扩散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剪切和卷吸外部气流,形成一系列旋向相反的涡串;合成射流的最大瞬时峰值法向速度出现在放电后大约005T时刻,随后其作用范围迅速扩大,瞬时峰值速度和涡量逐渐降低。在该激励器结构参数和激励参数范围内,合成射流随激励频率和放电器储能的增大而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42.
陆晓华  左洪福 《航空动力学报》2017,32(12):2862-2771
根据采集的民用航空发动机热端组件系统检修信息和专家对系统退化状态的判别,在系统状态退化过程为离散半马尔可夫链过程的假设前提下,分别建立了基于专家估计数据、基于检查数据以及基于融合数据的各宏观退化状态驻留时间估计模型,并应用最大似然函数法和MCMC(Markov chain Monte Carlo)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得到基于不同数据源的各宏观退化状态下驻留时间估计值和状态转移系数,并以一定使用周期内的检修费用最优为目标建立状态转移概率模型,仿真得到3个典型宏观退化状态下的最优检查间隔分别为1750、350、70循环。该仿真结果与目前的民航运行生产工程实际情况非常接近,可以为民航运输企业的检修决策提供客户化的决策支持并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3.
带有横喷控制的导弹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包含多种组分的N-S方程出发,考虑两方程湍流模型,采用NND2M差分格式,对带有横向喷流的双锥旋称体高超声速绕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已有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符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对带有横向喷流控制系统、型尾翼布局、高超声速飞行的导弹外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迎角、多个喷口、热喷流效应和湍流模型对气动力特性的影响;计算表明在无尾翼情况下有/喷流的气动力差别较小,喷流影响随迎角变化不敏感;对带有尾翼的气动布局,喷口位于背风区时喷流影响较小,喷口位于迎风面时气动力变化较大,压心明显前移;多喷口产生的附加推力和力矩不等于每个单喷口线性相加;湍流模型和热喷流效应引起流场结构改变,但是对总的气动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4.
程亚威  李小明  陈维宇 《火箭推进》2007,33(2):17-19,52
简要叙述了液氧/煤油游动发动机发生器地面热试验系统与发动机试验系统的不同特点。根据发生器热试系统的要求,设计的液氧主阀采用菌阀结构,通过结构设计使阀门具备主动关闭功能,产品经过常温和低温的验收试验检查,满足发生器热试要求。设计的液氧主阀在发生器热试中,按照指令动作准确,工作正常,圆满完成热试任务。  相似文献   
145.
某上面级液氧/煤油补燃发动机的发生器拟采用落压式挤压供应试验系统方案,为了验证其单独热试方案的可行性,建立发生器热试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仿真计算,确认了试验系统方案的可行性,同时提出了分级起动方式并确定了起动工况。试验取得了成功,试验结果与仿真吻合,验证了仿真计算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6.
为了减小多处理器片上系统的面积和功耗,支持可靠的数据传输,提出了片上网络这种理想的解决方案,详细分析了片上网络的体系结构,拓扑结构及路由策略,比较了wormhole和hot potatol路由技术,提出了转发器的设计方案,并叙述了片上网络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7.
热气防冰腔结构参数对其热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热气防冰系统结构参数对其热性能影响的研究。首先建立了不同管壁距、喷孔排数、喷口喷射角度的防冰腔结构,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其内部热气流动与换热进行了模拟,得到了防冰腔热效率以及热气喷射蒙皮内表面的对流传热系数的分布。结果表明:管壁距在4mm至36mm范围内增大,将降低防冰腔的热效率,并且弱化射流正对冲击表面传热性能;流量一致时,喷孔排数由3排减至2排,提高了防冰腔热效率;3排喷孔射流角度朝上表面方向旋转15°,将会提升防冰腔热效率,表明曲面曲率影响射流表面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148.
航空发动机转子振动的“热模态”和减振设计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适应航空发动机变转速变工况下转子动力学设计,提出了航空发动机转子"热模态"的概念.利用两种模型解释了"热模态"的含义,并建立了"热模态"下转子动力学设计的方法.利用支承弹性转子(弹支转子)的临界转速与支承刚性转子(刚支转子)的临界转速之比作为优化参数,对转子进行优化设计,既包含了刚度的作用,也计及了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若所有"热模态"均在刚支转子的第1阶模态之下,则转子临界转速应尽量小于刚支转子的第1阶临界转速.若第1阶"热模态"在刚支转子第1阶模态之下,而第2阶"热模态"在刚支转子第1阶模态之上,但在刚支转子第2阶模态之下,则转子第2阶临界转速应取刚支转子第2阶临界转速和刚支转子第1阶临界转速之方均根值.除此之外,转子剩余不平衡量的分布应与刚支转子的模态正交.   相似文献   
149.
韩雪  秦俊  冯明辉  费芹 《载人航天》2014,(6):538-542
火灾研究一直是航天器工程不可忽略的重要命题。细水雾被看作是载人航天器中有效的替代灭火剂,因此研究微重力条件下细水雾的特性是很有必要的。采用VOF方法对微重力条件下水滴碰撞高温壁面后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液滴碰撞高温壁面后运动形态和温度场的变化情况,水滴对高温壁面的冷却具有很好的效果。研究了水滴初始直径和速度对水滴铺展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减小水滴粒径,冷却壁面的效果会增强;水滴速度大小不同时。水滴冷却壁面的方式不同。微重力条件下水滴有很好的冷却作用,为载人航天器中细水雾的使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0.
以0.55m×0.4m低湍流航空声学风洞某模型及其支撑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直接测量支撑系统和热线间接测量模型尾流相结合的方法,测量并分析了风洞模型-支撑系统的涡激振动模态,给出了测量方案和数据处理方法。采用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功率谱分析方法,获得了模型-支撑系统的三阶振动频率分别为31.1、120.9和221.4Hz;采用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频域滤波和频域积分方法,提高了有效信号的信噪比,获得了模型-支撑系统振动的振型和振动节点位置;采用热线测量模型尾流分离涡脱落频率的方法,获得了模型一阶和二阶振动的尾流涡激频率分别为31.1和124.1Hz,并从测量尾流速度脉动量获得了模型振幅变化和抖振边界信息。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热线测量模型尾流从而分析模型振动的方法,有利于小尺度的模型振动测量,而且相对于加速度传感器装于模型表面的直接测量方法而言,对试验模型的绕流流场干扰较小,为测量风洞试验模型的涡激振动模态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