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7篇
  免费   321篇
  国内免费   334篇
航空   1570篇
航天技术   261篇
综合类   177篇
航天   31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热和离心力作用下高压涡轮转子的径向变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和离心力变化是引起燃气轮机高压涡轮叶顶间隙变化的重要因素,也是转子设计和强度计算中考虑的基本点之一.为了便于进一步研究叶顶间隙变化规律及对轮盘和叶片进行强度计算,本文建立了在热和离心力作用下燃气轮机高压涡轮转子的径向变形模型.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了不同工况下热和离心力分别对叶片、轮盘径向变形的影响,以及两者共同作用下的...  相似文献   
72.
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发动机涡轮叶片内部带肋回转通道壁面的换热特性.用瞬态液晶测量方法测量了整个叶片内部三个通道的全表面换热分布.研究了不同的气流雷诺数情况下和三个出口不同的出流比情况下对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出流比情况下,通道的平均努塞尔数随着入口雷诺数的增加而增大;在实验范围内,当进口雷诺数一定的情况下,三个出口出流比例为0%, 75%和 25%时整个通道的平均换热最强;在弯道处布置放射状的肋片,能够非常好地增强换热.   相似文献   
73.
研究了一种新的热处理制度对DZ-22走向凝固高温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新热处理制度先进行预处理,可以消除低熔点相,提高合金的初熔温度,然后提高合金的固溶温度。在随后的冷却和时效过程中,析出更多的细小γ'相使合金的拉伸强度和持久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4.
高超音速后掠激波与边界层干扰流场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世芬  王宇  刘鹏 《航空学报》1993,14(9):449-454
应用表面油流和液晶温度显示、表面热流率和压力测量四种测试技术,在Ma_∞=7.8、单位长度雷诺数尺Re_∞=3.5×10~7/m条件下,研究了30°迎角尖前缘翼面诱导激波和湍流边界层干扰流场特性。结果表明:表面流动是准锥型,在强相互作用下,流动发生了二次分离和再附,导致表面油流线的流向角、温度、热流率和压力分布均出现明显的凹坑。  相似文献   
75.
单鹏 《航空学报》1994,15(8):921-929
计算模拟了一种无亚音扩压段的非常规形式进气道──超音通流(SupersonicThroughFlow或STF)进气道的内流特性。其中对Seddon和Goldsmith提出的进气道激波与附面层干扰损失计算模型中的权因子,G扩展了定义,使该模型可用于口内通道总趋势收缩的超音通流进气道。所得飞行Ma为0~2.7的损失特性等曲线,首次揭示了此类进气道的典型特征。数值上满意验证了文献的预估。  相似文献   
76.
用铂膜电阻温度计测量了前向台阶诱导激波与湍流边界层相互作用流场中的表面热流率脉动。试验条件是:自由流马赫数为7.8,单位长度雷诺数为3.5×10~7米~(-1)。给出相互作用区平均热流率和脉动热流率分布。结果表明:在激波诱导的高超音速湍流分离流中,激波结构是不稳定的,产生一个间歇区域。在间歇区中,表面平均热流率由未扰动湍流边界层的热流信号和低频高幅热流脉动迭加而成,出现一个极大值。相互作用愈强,愈大,间歇区域愈长。  相似文献   
77.
 本文简要总结了管内振荡流体强化换热的重要成果。对分析解,数值结果和量纲分析进行了归纳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同时,讨论了强化换热的机理,认为有效导热面积和温度梯度的增加是强化换热的主要原因。这种强化传热技术在宇航工程和电子工程领域有其广阔的远大前景  相似文献   
78.
杨春信 《航空学报》1995,16(1):65-69
确定飞机座舱热力特性是座舱结构和环境控制系统设计的重要内容,采用数值方法研究座舱内空气微环境参数随座舱结构参数、空调系统供气参数的变化规律,并与实验研究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79.
断续缓磨射流冲击强化磨削弧区换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深切缓磨时磨削烧伤机理的分析,提出高压射流冲击强化磨削弧区换热新构想,并通过断续缓磨射流侧向冲击弧区的磨削实验显示其换热效果.  相似文献   
80.
针对换热器设计中如何合理兼顾传热效率和压力损失的难题,以矩形流通截面的燃气-水列管式换热器为对象,从理论上分析了设计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换热面积与燃气流通面积、横向管间距、换热管直径之间的匹配关系,建立了基于压力损失和传热计算的耦合设计方法。这种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某大型燃气冷却器的设计,也可供其它换热器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