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07篇 |
免费 | 842篇 |
国内免费 | 262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655篇 |
航天技术 | 407篇 |
综合类 | 300篇 |
航天 | 34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5篇 |
2024年 | 65篇 |
2023年 | 83篇 |
2022年 | 110篇 |
2021年 | 125篇 |
2020年 | 115篇 |
2019年 | 76篇 |
2018年 | 102篇 |
2017年 | 93篇 |
2016年 | 95篇 |
2015年 | 75篇 |
2014年 | 123篇 |
2013年 | 103篇 |
2012年 | 135篇 |
2011年 | 115篇 |
2010年 | 101篇 |
2009年 | 119篇 |
2008年 | 90篇 |
2007年 | 99篇 |
2006年 | 103篇 |
2005年 | 104篇 |
2004年 | 62篇 |
2003年 | 67篇 |
2002年 | 62篇 |
2001年 | 46篇 |
2000年 | 52篇 |
1999年 | 54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37篇 |
1996年 | 53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0篇 |
198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952.
研究发现,由于气体分配器安装及制造误差,或者出气孔被溅射产生的粒子阻塞容易导致霍尔推力器周向出气不均匀。采用堵塞气体分配器出气孔的方式实现周向不均匀气体分布来研究供气周向不均匀程度对霍尔推力器放电特性及性能的影响,试验得到了不同情况下的电流特性、近场区离子电流密度分布以及整体性能参数。结果表明,出气周向不均匀导致放电电流增加,增量最大可达25%以上,放电电流振荡严重,同时减小了推力器的效率和比冲。 相似文献
953.
为了给低温风洞试验数据修正提供参考,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低温真实气体效应相比较于完全气体对飞行器气动特性的影响,以及该影响与雷诺数影响相比所占比例的大小等问题。文章应用Aungier-Redlich-Kwongz方程,发展了适用于模拟氮气低温高压真实气体效应的RANS求解软件。与NIST数据的对比表明,该状态方程在5倍大气压下,比热比等参数误差在0.3%以下。同时,标模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软件计算精度与国外软件相当。应用本文方法研究低温增压风洞中氮气真实气体效应:以典型运输机构型DLRF6为模型,分别计算了高速、低速状态下各种不同温度和压力工况下的流动。计算结果表明,在低温增压情况下,真实气体效应引起的气动力差异很小,升力、阻力、力矩最大相对误差均在0.3%以下,与雷诺数效应引起的偏差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以氮气为介质的低温风洞试验研究可以采用完全气体假设。 相似文献
954.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了平板边界层的转捩过程及发展的湍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初始扰动对转捩持续时间和湍流边界层厚度影响的共性和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波数情况下,计算得到不同的初始扰动引起的转捩的持续时间不同.在给定基本波数情况下,如果初始扰动在展向不是对称的,那么,它们引起的转捩后平均边界层厚度与转捩起始点处边界层厚度的比值δe/δb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表现出相同的增长规律,这一增长规律与所加的初始扰动无关.然而,展向是非对称的表现出不同增长规律. 相似文献
955.
差动活塞式燃气自增压系统参数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基于单组元肼类物质为工质的液体姿轨控发动机差动活塞式燃气自增压系统,分析了系统的工作原理,提出了系统的参数设计方法,建立了系统的参数设计流程,给出了系统的起动压力计算模型和自锁状态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系统最低起动压力与压力放大贮箱气体腔初始体积、活塞摩擦力和推进剂贮箱初始气垫体积直接相关;系统自锁后,推进剂贮箱压力的设计状态受推进剂贮箱所允许的最大压力上偏差和流量调节器与推进剂贮箱间的压降所约束;推进剂贮箱的工作压力范围是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燃气自增压系统的设计来保证的。 相似文献
956.
在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燃烧室部件试验中,取样密度会对燃烧室出口温度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如果取样密度过小,会造成燃烧室出口温度测量值与\"实际值\"之间偏离度过大。基于此,对3种燃烧室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同时将试验采集到的\"高取样密度\"的原始数据沿圆周方向进行均匀\"拆分\",\"拆分后\"得到不同密度的\"低取样密度\"数据,将该数据与原始\"高取样密度\"试验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出了取样密度与测量偏离度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满足工程研制需要的取样密度。 相似文献
957.
在传统冷壁热流模拟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以热壁温度及热流密度的时序变化曲线为控制目标的燃气流热试验工况确定方法,即利用壁温控制目标与实测值的偏差对热壁热流控制目标做一定修正,以尽可能消除和弥补前期试验误差,同时利用300K冷壁边界热流密度数据库插值迭代方法,快速确定一定气动热模拟所需燃气流温度,解决了沿飞行轨迹瞬态热试验技术难题之一。利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典型尖楔结构高/中温双路燃气流组合热试验300K冷壁边界热流密度数据库,并针对典型尖楔结构沿某飞行轨迹9个典型状态气动热模拟需求,确定相应双路燃气流热模拟参数。相关数值计算结果显示,驻点区域热流密度平均模拟偏差为4.5%,平板区热流密度平均模拟偏差为4.6%,两者最大模拟偏差均不大于8%,满足工程试验精度要求。同时,瞬态热分析结果显示第45s时,距驻点1mm处最大温度梯度达到21K/mm,距驻点10.1mm处最大温度梯度达到18K/mm,满足气动热大温度梯度效应需求。 相似文献
958.
959.
960.
Flow separation due to shock wave/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 is dominated in blade passage with supersonic relative incoming flow, which always accompanies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penalties. A loss reduction method for smearing the passage shock foot via Shock Control Bump(SCB) located on transonic compressor rotor blade suction side is implemented to shrink the region of boundary layer separation. The curved windward section of SCB with constant adverse pressure gradient is constructed ahead of...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