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63篇
航空   736篇
航天技术   63篇
综合类   52篇
航天   8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Blended-Wing-Body(BWB) configuration, as an innovative transport concept, has become a worldwide research focus in the field of civil transports development. Relative to the conventional Tube-And-Wing(TAW) configuration, the BWB shows integrated benefits and serves as a most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future ‘‘green aviation".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work is to figure out the effects of the stability margin and Thrust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TSFC) on the BWB design in the framework of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MDO). A physically-based platform was promoted to study the effect static stability margin and engine technology level. Low-order physically based models are applied to the evaluation of the weight and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The modules and methods are illustrated in detail, and the validation of the methods shows feasibility and confidence for the conceptual design of BWB aircrafts.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relation between planform changes and the selection of stability and engine technology level, two sets of optimizations are conducted separately. The study proves that these two factors have dominant effects towards the optimized BWB designs in both aerodynamic shapes, weight distribution, which needs to be considered during the MDO design process. A balance diagram analysis is applied to find out a reasonable static stability margin range.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a recommended stability margin of a practical BWB commercial aircraft can be half of that of a conventional TAW design.  相似文献   
192.
本文介绍了再次放行法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和步骤,着重论证了该法的两个关键曲线:再次放行点相对位置对业载相对增量的影响曲线和最初目的地机场最佳再次放行点位置曲线。  相似文献   
193.
邓克绪 《飞行力学》1996,14(3):66-70
为改进某无人机飞行性能,应用最大值原理求解无人机在垂直平面内的最优上升轨迹,推导了无人机最经济爬升所满足的极值方程;并用此方程和最快爬升极值方程这两类目标函数求解了某无人机的最优上升轨迹,计算结果表明,经优化后的爬升轨迹可以节省燃油,延长无人机的续航时间或快速爬升到预定的终点高度具有较好的性能收益。  相似文献   
194.
采用固体燃料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采用固体燃料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构型方案进行了归纳总结,详细的介绍了不同构型方案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针对固体燃料构型、双燃烧室构型和固体火箭构型3种不同构型的工作特点,分析了各自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后续的研究提出了建议.研究认为:固体燃料构型方案虽能实现固体燃料在超声速气流中的点火及稳定燃烧,但燃料燃烧效率较低,且难以长时间稳定工作;固体火箭构型方案有利于燃料的点火和稳定燃烧,可实现发动机的长时间稳定工作,具有更好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5.
燃烧室构型对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自点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数值研究了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在带凹腔的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中的瞬态自点火机理以及燃烧室构型对自点火的影响.基于求解非定常二维轴对称RANS(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方程建立数值模型,湍流模型采用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 k-ω模型,燃烧模型采用有限速率/涡耗散模型.结果表明:反应物在凹腔提供停留时间内,产生的化学反应热能够持续积累并提高,使得反应气体达到点火温度时,燃烧室能够实现自点火.凹腔长度、凹腔直径、收敛角和平直段直径是燃烧室构型中影响自点火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一种阶梯式凹腔构型,用于增强自点火性能.   相似文献   
196.
单液滴破碎流动机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单液滴破碎内部流动机理,采用高速摄像机对不同流场分布中的液滴变形、破碎过程进行了捕获.基于试验中获得的现象,分析了液滴环境流场结构对液滴变形、破碎过程的影响,对液滴破碎流动机理进行了相关验证,并对其做了进一步完善.研究结果表明:气流的作用强度及液滴内、外部液体的流动特性决定了液滴不同破碎模式的发生;在气流作用下,在液滴的外部,液体沿气流方向的前、后驻点向垂直于气流方向的中心截面极点处运动;而在液滴的内部,为了克服液滴沿气流方向被压缩、沿垂直于气流方向伸展,在阻碍液滴变形内力的作用下,液体沿垂直于气流方向的上、下2极点向液滴中心位置处运动,使得液滴仍然保持球形.  相似文献   
197.
郑军  陈宏 《上海航天》2007,24(3):38-41
根据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IADC)1997年的建议,提出了一种采用多次两脉冲霍曼变轨对寿命末期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实施离轨控制的策略。分析了剩余燃料充足时变轨中燃料消耗的计算,以及剩余燃料不足时应采用一次两脉冲霍曼变轨使卫星尽可能离开GEO的对策。仿真结果表明,该离轨控制策略可行。  相似文献   
198.
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自持燃烧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试验和仿真方法,研究了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SFRJ)自持燃烧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SFRJ内为典型的扩散火焰,化学反应特征时间与反应物停留特征时间的比值是影响发动机自持燃烧的关键参数,该值越小,扩散火焰越稳定;本文研究工况下,较小的后台阶高度即可保证发动机实现自持燃烧,后台阶稳定火焰的物理原因是在固体燃料表面附近形成一个低速区,保证了固体燃料的分解燃烧,当台阶高度为0时,由于化学反应特征时间与反应物停留特征时间的比值迅速增加,SFRJ无法自持燃烧;台阶高度较小时,点火过程会对SFRJ的稳定燃烧产生影响,SFRJ可能会出现熄火复燃现象。  相似文献   
199.
油面角是直升机燃油系统地面模拟试验的主要模拟参数。如何确定油面角是试验的主要环节。本文介绍了直升机在不同飞行状态下的油面角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0.
先进客机设计中油耗指标的分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进客机最重要指标之一是油耗指标。研究一种将油耗指标进一步分解为更为具体的发动机的耗油率指标、客机的升阻比指标和使用空重指标的方法。以典型中程客机为例,应用分段解析方法建立客机飞行剖面的燃油量计算程序。应用计算程序分别分析了发动机的耗油率、客机的升阻比和使用空重的变化对油耗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发动机的耗油率、客机的升阻比和使用空重的指标进行规划,以满足先进客机油耗指标的要求。研究结果为未来客机确定出合理的升阻比、耗油率和使用空重的指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