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0篇
航空   183篇
航天技术   84篇
综合类   45篇
航天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研究了空战双方力量的变化问题.将飞机的空战能力指数转化为平均战斗力水平,进而以蓝彻斯特方程为基础,考虑数据链对空战的影响和作战中有增援力量的加入,建立了对抗双方战机数量变化的微分方程模型,给出了其数值计算方法,指出了离散计算的时间步长所应满足的条件,并根据增援模式的不同,将模型细化为不同形式.仿真实验表明,存在有效增援时间范围,一次性增援和匀减速增援具有时间优势,并且通过构造评价函数有效衡量了这两者具有较高的增援效率,为空中作战应用和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2.
为提高GPS共视时间比对的性能,本文介绍了利用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和德国物理技术研究院(PTB)两个守时实验室的多台接收机,基于多接收机组合技术原理,构建了NTSC和PTB各自的多接收机组合系统,采用数据融合技术,计算得出两个多接收机系统的观测数据并进行了时间比对试验及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多接收机组合不仅提高了GPS共视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且提高了时间比对链路的精度。多接收机链路共视时间比对结果的标准偏差STDEV为1.36ns,比单接收机链路时间比对结果的STDEV值平均提高了19.4%,日稳可达3.2×10-14。  相似文献   
93.
为提高某压气机封严篦齿盘均压孔的疲劳强度,根据均压孔的具体结构形式,设计了三种冷挤压强化方法:单侧多次挤雎法、柱形头挤压法和T形头挤压法.用两种材料(不锈钢1Cr11Ni2W2MoV和镍基高温合金3Y1742)设计加工了带孔薄板模拟件,用上述三种强化方法对孔边进行了强化,同时进行了室温和高温两种温度下的高周疲劳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94.
探索并实现了一种新型的单端透射式能见度测量装置,该装置是一种易于对准调校的便携式测量系统。介绍了装置的基本设计思路及主要测量原理,进行了装置与参考仪器的能见度测量比对实验。实验验证了装置测量能见度的性能,测量相对误差在±15%以内。  相似文献   
95.
应用模糊推理理论的思想和方法设计和实现了编队防空辅助决策专家系统.文章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基本结构、知识表示和推理机制.系统采用模糊关系矩阵和基于框架的模糊推理相结合的推理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最后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6.
王海青  王岩  吴超 《飞机设计》2010,30(3):62-67
火控系统是高科技的复杂系统,故障诊断的难度较大。本文针对故障诊断领域的特点,介绍了一个用于火控系统故障诊断的专家系统。它利用测试装置和诊断测试软件,对火控系统的故障进行准确快速的自动定位,为技术人员进行航空火控系统的性能及故障检测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97.
文章比较了在单径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无衰落信道环境下,利用匹配滤波器(MF)捕获方法,对不同的门限比较判决准则对系统平均捕获时间(TMA)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给出了不同门限值时系统的平均捕获时间的仿真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得出各种门限设置准则的应用环境,为捕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精确制导武器在近几次局部战争中显示了超常的作战能力.为了实现高精度制导,多种传感器的综合制导方式已在精确制导武器上广泛运用.如何充分发挥各种传感器的优势进行实时融合制导,是多传感器制导的技术难点.本文着重分析了目前各种制导方式、多传感器制导中存在的不足,讨论了基于先验和专家系统综合评估决策的多种制导方法的加权融合制导方法.给出了一种加权融合算法,该算法是基于某种导弹的仿真实时融合算法.该方法适用所有的制导方式,更适于多传感器融合复合精确制导武器,已在多种类型的地面跟踪测量设备上进行了验证,证实了该方法切实可行.在多种传感器和信息处理方法高度集成的未来,相信会得到更广泛的运用.  相似文献   
99.
星地无线电双向法时间比对计算模型及其误差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测距的基础是测时,而定轨和定位的前提是各观测量的时间同步。因此,时间同步技术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基础之一。根据星地无线电双向法时间同步技术的基本原理,详细推导了其在地心惯性系中的基本计算模型,并以静止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为例,分析了该计算模型中的距离改正项时延对星地间相对钟差的影响量级。  相似文献   
100.
Ion drift vectors measured by the DMSP satellites are compared with plasma convection vectors obtained by the SuperDARN HF radars through the standard Map Potential algorithm of Ruohoniemi and Baker [Ruohoniemi, M., Baker, K.B. Large-scale imaging of high-latitude convection with super dual auroral radar network HF radar observations. J. Geophys. Res. 103, 20797–20811, 1998]. Despite significant data spread, the agreement can be qualified as reasonable for a data set comprising of 149 satellite passes over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t high latitudes. The slope of the best-fit line relating SuperDARN and DMSP velocity magnitudes is of the order of 0.3 with a tendency for the SuperDARN velocities to be smaller. The agreement between the azimuths of the ion drift and convection is better with the slope of the best-fit line being close to 1. It is shown that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radar and satellite measurements is much better if the SuperDARN line-of-sight velocities are compared with the DMSP cross-track ion drifts for events showing slow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the convection. If areas of strong convection changes are included into comparison, the degree of agreement deteriorates drastically. This result implies that differences i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s of DMSP and SuperDARN measurements are crucial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observed discrepancies. In addition, some differences are introduced when the SuperDARN line-of-sight velocities are filtered and reprocessed into vector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a background convection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