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4篇
航空   130篇
航天技术   62篇
综合类   19篇
航天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过载与弹射速度关系研究及神经网络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晓东  林贵平  郁嘉 《航空学报》2010,31(10):1907-1913
 弹射速度是弹射座椅双态程序控制的主要输入参数之一,其和弹射高度一同决定了救生伞的开伞时间。试验发现,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弹射速度的测量会出现较大误差从而严重影响弹射救生系统的救生性能。提出一种根据弹射座椅出舱瞬间人椅系统体轴 x 方向过载( nx )值判断弹射速度的方法。建立了人椅系统出舱阶段的数学模型,在MSC.EASY5基础平台上开发了模块化的仿真模型,并基于批处理原理进行了求解器设计。通过数值仿真,建立了平飞状态不同弹射高度及弹射离机质量下体轴 x 方向过载值与弹射速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利用基于误差反向传播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即BP神经网络实现了输入向量(弹射高度及体轴 x 方向过载)到输出值(弹射速度)之间的连续非线性映射。分析了不利姿态参数对关系曲线的影响,在满足工程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忽略其影响。用本文方法判断得到的弹射速度与地面弹射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误差满足工程要求,可以作为弹射速度测量的一种余度设计。  相似文献   
102.
基于1995-2004年ICME驱动的强烈磁暴(SA型)、强磁暴(SB型)和延迟型主相暴(SC型)三种磁暴类型,对1AU处太阳风动压、太阳风速度、行星际磁场、EK-L电场以及极光沉降能量进行时序叠加分析,并分别与-vBz耦合函数和Newell耦合函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种磁暴在ICME到达前期的太阳风动压较稳定,背景太阳风、极光沉降能量、行星际磁场和磁层存在相对平静期.ICME到达前期SA型磁暴的背景太阳风速度、行星际磁场南向分量以及极光沉降能量的均值高于另外两种磁暴类型,这说明大型日冕物质抛射在ICME到达前就对行星际磁场、背景太阳风和HP产生了影响.磁暴急始后,SC型磁暴的EK-L电场斜率小,峰值延后且行星际磁场北向分量增强,这些都是磁暴主相延迟的表现,极光沉降能量随着行星际磁场转为南向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3.
针对尾坐式飞行器的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考虑螺旋桨尾流对飞行器的控制作用,建立其数学模型,并针对尾坐式飞行器的纵向转换过渡过程设计了一种基于航迹倾斜角变化的增益调度控制器,分别使用LQR和H_∞两种反馈控制方法经历其增益调度控制器。分别以斜坡和多级阶跃信号为指令,通过以航迹角跟踪的方式进行纵向模型的过渡仿真验证控制器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控制器均能保证飞行器的稳定过渡转换飞行,且在稳定性方面增益调度LQR控制器具有更好的性能,在快速性和准确性上增益调度H_∞控制器具有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104.
Solar filament eruption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riggering coronal mass ejections (CMEs). More than 80% of eruptions lead to a CME. This correlation has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during the past solar cycles and the last long solar minimum. The statistics made on events occurring during the rising phase of the new solar cycle 24 is in agreement with this finding. Both filaments and CMEs have been related to twisted magnetic fields. Therefore, nearly all the MHD CME models include a twisted flux tube, called a flux rope. Either the flux rope is present long before the eruption, or it is built up by reconnection of a sheared arcade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eruption.  相似文献   
105.
四元数在弹射座椅性能仿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弹射座椅性能仿真中欧拉角速率方程在大幅度姿态运动时存在奇异性,以及四元数法由于姿态角的有界性而出现跳跃、难以实现全姿态角的问题,提出了四元数与欧拉角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四元数的定义、几何意义及四元数表示的运动学方程.通过四元数到欧拉角的转换,给出了仿真中四元数的积分初值计算公式;分析了弹射仿真中姿态角的跳跃和间断问题.以某型号座椅为例进行了仿真计算,通过对比仿真结果和试验数据,确认了仿真的有效性;与采用单一四元数法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表明,该方法充分结合了四元数与欧拉角速率方程的优点,有效解决了欧拉角速率方程的奇异性和弹射仿真中全姿态角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6.
为了扩展离子阱质谱仪在航天领域中的应用范围,本文利用模拟研究方式来提高三角形电极线性离子阱(Triangular-electric linear ion trap,TeLIT)的离子检测效率。本文利用模拟软件SIMION和AXSIM进行理论模拟,采用施加不对称射频电压的方式,研究TeLIT离子单向出射,并通过改变电极角度α来探究高阶电场成分对离子单向出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α取目前报道的最优参数140°时,在射频电压差Δ=20%处,获得的离子单向出射率可达89.5%。而当α=135°时,获得的最高离子单向出射效率接近95%,优于TeLIT最优参数α=140°时的出射率。此外,本文还讨论了不同α情况下,获得最高出射效率时,模拟质谱峰的质量分辨率,结果表明扫描速率约为1 500 Th/s时,α=135°时获得的质量分辨率可达2 500。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在球不对称局域准抛物电离层模型下,设计了一套射线追踪算法的计算机程序。研究了时延随角度变化特性。指出了最小时延的传统求解方法的适应范围,讨论了时延-角度特性曲线与返回散射电离图的关系及其能量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08.
提出了一种飞机起飞着陆性能智能计算思路。详细分析了影响飞机高原起飞着陆性能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高原起飞着陆性能智能计算的一般模型,然后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对某型飞机高原起飞滑跑距离实测数据进行了建模和验算,同时为说明支持向量机模型适合工程使用、精度高、推广性高的优点,还与贝叶斯正则化BP神经网络(BRBP)、RBF神经网络(RBF)、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做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具有很好的推广性能,得到的结果优于BRBP,RBF和ANFIS等智能计算方法,推广误差能够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该模型对于发展和丰富飞行器起飞着陆性能计算理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9.
凌云沛  张华  刘坚 《航空学报》1989,10(2):9-14
 本文介绍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IDT-1甲型引射式前导性跨音速风洞的研究工作,包括风洞实验段动态气流品质及引射效率(GT/Gj)等方面。在采取了多种技术措施后,表征实验段脉动压力的参数值达到或接近Lowson公式和Mabey准则所给出的值,使风洞这类性能进入世界同类研究的先进行列。引射效率和气流的湍流度也达到相当好的水平。实验研究还表明引射驱动方式应用于跨音速风洞具有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0.
During the maximum of Solar Cycle 23, large active regions had a long life, spanning several solar rotations, and produced large numbers of X-class flares and CMEs, some of them associated to magnetic clouds (MCs). This is the case for the Halloween active regions in 2003. The most geoeffective MC of the cycle (Dst = −457) had its source during the disk passage of one of these active regions (NOAA 10501) on 18 November 2003. Such an activity was presumably due to continuous emerging magnetic flux that was observed during this passage. Moreover, the region exhibited a complex topology with multiple domains of different magnetic helicities. The complexity was observed to reach such unprecedented levels that a detailed multi-wavelength analysis is necessary to precisely identify the solar sources of CMEs and MCs. Magnetic clouds are identified using in situ measurements and interplanetary scintillation (IPS) data. Results from these two different sets of data are also compa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