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176篇
航空   531篇
航天技术   124篇
综合类   63篇
航天   13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One essential component of magnetosphere and ionosphere coupling is the closure of the ring current through Region 2 field-aligned current (FAC). Using the Comprehensive Ring Current Model (CRCM), which includes magnetosphere and ionosphere coupling by solving the kinetic equation of ring current particles and the closure of the electric currents between the two regions,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high latitude potential, ionospheric conductivity, plasma sheet density and different magnetic field models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 2 field-aligned curren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2 FACs and the ring current. It is shown that an increase in high latitude potential, ionospheric conductivity or plasma sheet density generally results in an increase in Region 2 FACs’ intensity, but R2 FACs display different local time and latitudinal distributions for changes in each parameter due to the different mechanisms involved. Our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gnetic field configuration of the inner magnetosphere is also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 2 field-aligned current. More numerical experiments and observational results are needed in furthe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of the two current systems.  相似文献   
182.
用于人机耦合振荡探测的操纵振荡特征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福礼  高正红  俞志刚 《飞行力学》2005,23(2):73-76,80
为了实现人机耦合振荡的在线探测,提出了适于实时计算的滑动窗口Fourier变换递推算法和与人机耦合振荡相关的飞机操纵振荡特征,并通过人机耦合振荡试飞数据的计算,分析了操纵振荡特征的合理、有效性。最后指出拟进一步开展的研究工作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3.
扑翼飞行器是一种新型飞行器,其工作原理及设计技术与传统的固定翼和旋转翼飞行器完全不同。微型扑翼的驱动机构的设计、制作是飞行器设计中的关键环节。为此介绍了一种静电驱动的微扑翼机构,由于这种结构存在着强烈的静电和机械两个物理场的非线性耦合,因此系统的动态特性是非常复杂的。从驱动机构的结构,工作原理,受力模型及分析几个方面对这种驱动机构作了相关的介绍。所得研究结论可以为微型扑翼驱动机构的设计、制作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4.
通过对翼盒弯扭耦合本构方程的研究,介绍了弯扭耦合系数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式,分析了复合材料铺层的偏转角和铺向角对弯扭耦合效应的影响,并可以得到出现最大弯扭耦合效应时铺层结构的偏转角和铺向角.应用ANSYS软件对复合材料翼盒结构进行有限元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得到的偏转角和铺向角的理论解与数值解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5.
文章针对航天器在混响声场中的随机振动问题,提出一种通过多个不相干的平面波线性叠加以模拟混响声场的实现方法,给出了每个平面波的具体参数并从理论上证明其满足理想混响声场假设。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边界元耦合方法对整星低频声固耦合问题进行分析,并用混响室噪声试验响应数据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理论推导正确,为航天器低频声固耦合分析及声振力学环境预示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6.
利用虚拟振动试验软件系统、多用途飞船返回舱的有限元模型和"神舟一号"返回舱的历史试验数据,对多用途飞船返回舱进行虚拟正弦和随机振动试验,考核了返回舱经受动力学环境的能力,研究发现设计方案在一阶共振区响应过大,存在较大的设计缺陷,经过多次迭代优化设计后的模型满足设计要求。研究结果为多用途飞船返回舱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7.
为厘米级微型燃气轮机设计了一台直径为26 mm,设计转速为240 000 r/min,设计流量为30 g/s的微型离心压气机,并在壁面绝热条件和壁面等温传热两种条件下,运用CFX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同样的轴输入功的情况下,壁面等温传热条件下流量比绝热条件减小7.53%,总对总等熵效率降低约18.1%,总压比减小21.7%.在此基础上,考虑热传导对微型离心压气机进行了改进设计,CFX软件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设计满足微型燃机总体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8.
基于状态空间的流固耦合传热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半无限大管道中定常热物性牛顿流体的处于热充分发展状态的一维的流固耦合瞬时强制对流换热,基于状态空间描述法,发展了上述场合的较简单的封闭解法,得到了三维条件下以下两种情况的分析解:(1)恒稳态;(2)瞬态早期阶段。并对n个流体、m个固体串联的管道中一维的耦合热交换问题给出了一般解法,借助于MATLAB强大的矩阵处理功能,本解法更为快速有效。最后,通过实验测试验证了分析解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9.
提出了圆锥电磁轴承的耦合动特性概念,并明确给出了其定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五自由度圆锥电磁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耦合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圆锥电磁轴承耦合特性对系统最优控制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0.
李飞敏  陈果  侯佑平 《航空动力学报》2007,22(11):1879-1885
针对滚动轴承支承下的转子碰摩故障诊断问题,考虑滚动轴承非线性赫兹接触和轴承径向间隙,建立了含不平衡-碰摩耦合故障的转子-滚动轴承系统动力学模型.应用三维谱图分析碰摩诊断依据和确定频段特征,利用仿真数据获取结构最优的神经网络模型,并对试验碰摩故障数据进行诊断,识别率高达90%以上.计算结果充分表明了建立的动力学模型的有效性,同时,研究结果为有效结合故障机理分析与故障智能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