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25篇
航空   295篇
航天技术   208篇
综合类   98篇
航天   6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The propagation of radio signals in the Earth’s atmosphere is dominantly affected by the ionosphere due to its dispersive natur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data provides relevant information that leads to the derivation of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which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ionosphere’s measure of ionisa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part of a feasibility stud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Neural Network (NN) based model for the prediction of South African GPS derived TEC. The South African GPS receiver network is operated and maintained by the Chief Directorate Surveys and Mapping (CDSM) in Cape Town, South Africa. 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 (VTEC) was calculated for four GPS receiver stations using the Adjusted Spherical Harmonic (ASHA) mode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EC were then identified and used to derive input parameters for the NN. The well established factors used are seasonal variation, diurnal variation, solar activity and magnetic activity. Comparison of diurnal predicted TEC values from both the NN model and the International Reference Ionosphere (IRI-2001) with GPS TEC revealed that the IRI provides more accurate predictions than the NN model during the spring equinoxes. However, on average the NN model predicts GPS TEC more accurately than the IRI model over the GPS locations considered within South Africa.  相似文献   
282.
变体后缘的索网传动机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提高变体后缘的驱动效率,提出了一种可放大驱动力的索网传动机构.采用梁模型推导了单节点索网/基板弯曲变形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给出了基于有限差分法的迭代格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索网机构比单索机构具有更高的驱动效率,降低了驱动器的最大驱动力;降低了基板的最大弯矩,且使最大弯矩点后移.最后,设计了单索和索网机构驱动钢板弯曲变形的实验装置,给出了钢板自由端垂直位移和外载关系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当钢板等效偏转角的设计值为10°时,索网机构的最大驱动力比单索机构降低了41%.  相似文献   
283.
CCSDS高级在轨系统复接业务性能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隆  张尔扬 《宇航学报》1997,18(3):101-104
本论文分析了空间链路子网上的异步业务特别是复接业务的性能,建立了一种异步信息模型,从而解决了平均包延迟,帧效率的问题。这个结果也适用于各种不同的信息配置下可获得的系统性能的上、下限。而且,本文还讨论了一组与执行相关的参数,如帧完成暂停时间(framecompletiontime_outperiod),分析了它们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4.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民航安全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在民用航空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影响民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科学合理的安全分析便于及时发现民航领域存在的安全问题,预防航空事故诱发因素的萌生,提高民航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根据民航安全的特点,建立了基于故障树的多态贝叶斯网络系统安全分析模型,综合运用诊断推理和因果推理形式,实现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民航安全分析,通过航空灾难的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区间型贝叶斯网络进行民航安全分析,克服了其他方法只能分析计算单点概率值的局限性,比传统的安全评估更客观,更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285.
功率控制对于允许次用户和主用户之间频谱共享的认知无线电网络来说是关键的,针对具有干扰限制的认知网络最大总容量得到一种最优的分步式功率控制策略,对于系统效用的非凸性,引入几何规划把非凸最优化问题转换为凸最优化问题,引入辅助变量和额外等式约束,把效用之间的关联转化为约束之间的关联,提出了功率控制策略的解决方法,显示了整体最...  相似文献   
286.
无线局域网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深刻的影响。该文着重介绍了无线局域网中的关键技术———直序扩频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结构,讨论了无线局域网的协议结构。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个无线扩频通信局域网的典型设计方案。此设计方案主要对某大型企业无线局域网的扩频通信部分的各具体参数进行了详细设计,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可行性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87.
基于神经网络的仿真输出数据的分布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识别在仿真输出数据的分析中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价值,但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很好解决,在研究和改进神经网络的基础上,提出用多层感知机BP网格进行分布识别,给出了基于NN的分布识别模型,并进行了实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识别效率高,并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可以辅助分析者作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288.
A study of daily variations of secondary Cosmic Rays (CR) is performed using data on charged and neutral CR fluxes. Particle detectors of Aragats Space-Environmental Center (ASEC), Space Environmental Viewing and Analysis Network (SEVAN) and neutron monitors of the Neutron Monitor Database (NMDB) are used. ASEC detectors continuously register various species of secondary CR with different threshold energies and incident angles. NMDB joins data of 12 Eurasian neutron monitors. Data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4th solar activity cycle are used to avoid biases due to solar transient events and to establish a benchmark for the monitoring of solar activity in the new started solar cycle.  相似文献   
289.
证据源权重的计算及其在证据融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据融合是提高目标识别准确性的有效方法.为了解决高度冲突证据融合时产生不合理结果的问题,提出了证据源权重的评定原则.引入了证据距离的概念,根据证据源权重的评定原则,提出了证据源权重的计算方法,实现了对各传感器证据的按权相加修正,从而在信息融合之前消除了冲突证据,避免了不合理结果的产生.为了有效利用先验知识,提高目标识别的效率,分两种情况设计了证据融合的方案,并进行了融合复杂性分析.分别对两种证据融合方案进行了仿真试验并进行了比较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使用证据融合进行目标识别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90.
变结构DDBNs的推理算法与多目标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海洋  高晓光  樊昊 《航空学报》2010,31(11):2222-2227
 目前变结构离散动态贝叶斯网络(DDBNs)的推理算法存在的缺陷是计算量随时间片数的增加呈指数增长。为了解决这类网络的推理问题,引入前向后向算法的基本思想,提出一种新的变结构DDBNs的推理算法。在分析变结构DDBNs数据结构的基础上,定义变结构DDBNs的前向、后向算子,从理论上对算法进行了推导,它的计算量仅与时间片数成线性关系。并且把该算法应用于识别空中多目标的变结构DDBNs,通过有效融合“交战行为"节点信息,使识别系统的鲁棒性显著增强。仿真结果验证了推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