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7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131篇
航空   477篇
航天技术   235篇
综合类   118篇
航天   31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21.
Current sheets are essential for energy dissipation in the solar corona, in particular by enabling magnetic reconnection. Unfortunately, sufficiently thin current sheets cannot be resolved observationally and the theory of their formation is an unresolved issue as well. We consider two predictors of coronal current concentrations, both based on geometrical or even topological properties of a force-free coronal magnetic field. First, there are separatrices related to magnetic nulls. Through separatrices the magnetic connectivity changes discontinuously. Coronal magnetic nulls are, however, very rare. Second, inspired by the concept of generalized magnetic reconnection without nulls, quasi-separatrix layers (QSL) were suggested. Through QSL the magnetic connectivity changes continuously, though strongly. The strength of the connectivity change can be quantified by measuring the squashing of the flux tubes which connect the magnetically conjugated photospheres. We verify the QSL and separatrix concepts by comparing the sites of magnetic nulls and enhanced squashing with the location of current concentrations in the corona. Due to the known difficulties of their direct observation, we simulated coronal current sheets by numerically calculating the response of the corona to energy input from the photosphere, heating a simultaneously observed Extreme Ultraviolet Bright Point. We did not find coronal current sheets at separatrices but at several QSL locations. The reason is that, although the geometrical properties of force-free extrapolated magnetic fields can indeed hint at possible current concentration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current sheet formation is the local energy input into the corona.  相似文献   
922.
分析了团队失误产生的一般过程,发现加强交流管理可以有效改善团队工作的整个过程,从而降低人为失误的发生.指出造成机组交流缺陷的多种原因.给出实际可行的交流方法以减少机组失误的产生。  相似文献   
923.
一种利用卫星通信信号实现测距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测控体制主要分为侧音测距和伪码测距两种,这两种方式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文章基于现有的同步卫星传输通信信号实现测距功能的思路,提出了一种测距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924.
在说明了AT89C51单片机的在线编程能力的基础上,阐述了AT89C51的在线编程的应用和在线修正的原理。这一方法展示了如何通过一条商业电话线对芯片进行远程重编程,说明了信息通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要求。并且对数据的传输过程做了系统的阐述,介绍了本地工作站和远程工作站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特别的对数据包在数据传输中的特殊意义做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925.
下一代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系统阐述中继卫星系统的发展过程,给出了主要国家和组织的中继卫星系统技术体制和现状.再结合卫星、载人航天器和深空探索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了下一代中继卫星系统的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从体系结构、卫星平台、链路调制体制、网络协议等方面,探讨并给出了下一代中继卫星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技术途径.为满足未来近地、深空航天任务,以及临近、低空快速移动用户的不同要求,节约系统成本,下一代中继卫星系统将向专业化和与其他系统融合的方向发展:星间链路将增加激光链路,数据速率可达到10 Gbit/s以上;多址业务成为主用,同时支持用户数能力将极大提高;对于链路调制体制,在采用CR(Cognitive Radio,认知无线电)和SDR(Software Defined Radio,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的基础上,可实现实时自适应调整和根据需求加载配置;数据传输将采用网络化方式,天地间构成一体化DTN(Delay Tolerant Network,容延迟网络).  相似文献   
926.
文章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从教师话语量、教师提问方式、教师的语言调整方式及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的反馈四个方面分析了旨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运用,并提出提高课堂教师话语效度的策略,以提高教师课堂语言输入的质量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27.
多应用分区的开发与综合是IMA系统开发的核心工作之一,而如何控制和调试基于分区间通信的分布式协作行为是关键所在。引入”通信事件”对分区间通信活动进行抽象,提出通信事件调试方法,对分区间通信的源分区和目的分区进行同步控制和对通信活动进行协同调试。进而提出一种将通信事件调试和代码调试有机结合的混合调试方法,论述了方法的调试过程以及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928.
LVDS串行传输总线的一种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一种LVDS传输端点的设计方案。从芯片的选型、系统结构、原理设计、底层实现、软件驱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方案采用串行信号传输数据,减少了以往并行信号系统的复杂度,而且大幅提高了传输带宽和效率,同时有效降低了系统设计的成本,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设计的每个通道最大支持传输速率为400 MHz,最大支持8通道数据同时传输。  相似文献   
929.
分布式分牌传递网络将进入高速实时的航空电子通信系统。本文针对两种典型的令牌传递网络,即美国自动化工程学会(SAE)的线性令牌传递总线(LTPB)与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的分布式光纤数据接口(FDDI)令牌环进行了各个方面的比较研究,最后给出了比较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930.
网络任务周期普遍较长,为了有效暴露网络传输延迟故障,可靠性试验时间往往是其任务周期数倍,否则会造成样本数量少、试验结果置信度低的问题.为此,针对通信网M/M/1排队模型,分析其延迟故障机理,应用相似理论推导建立了及时可靠性相似准则,得到了加速模型,并应用OPNET仿真平台对其进行了验证,分别阐述了数据到达强度不变和变化两种情况下该模型的应用方式,仿真结果表明正常应力作用下的原始网络和短时高应力作用下的相似网络及时可靠性误差小,且加速模型的效用不随故障阈值、应力增加倍数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