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08篇
航空   547篇
航天技术   43篇
综合类   44篇
航天   6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徐雕  吴国钏 《航空学报》1991,12(11):568-574
 本文将有限分析方法用于曲线座标系上紊流N-S方程的数值计算。分别计算了单列和串列叶栅内部流场,计算中采用了k-ε紊流模型和壁面函数。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较,吻合程度令人满意。有限分析方法在网格单元上对N-S方程进行线化处理,以解析边界条件作为约束,得出解析解,在解析解基础上构造离散代数方程。有限分析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可以适应对流速度大小和方向,自动调整格式系数,因而具有数值扩散小和稳定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2.
一种叶顶叶栅结构对压气机间隙流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小压气机间隙流动带来的流动损失,提出了一种新的叶顶结构,即在常规叶片叶顶上构造出由数个小叶片组成的叶栅.通过对具有该结构叶片的三维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端壁移动对压气机间隙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结构明显改善了叶顶附近的流动状况,从泄压和导流两方面抑制了叶顶附近流体从压力面向吸力面的泄漏,有效削弱泄漏涡的强度,进而减小泄漏涡扩散带来的损失,提高了压气机气动性能,相比常规叶片叶栅出口总压损失系数减小达1.158%.   相似文献   
163.
防冰引气对组合压气机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防冰引气系统对轴流-离心组合压气机性能、内部流场和级间匹配关系的变化的影响,以带有防冰引气系统的组合压气机为研究对象,在离心压气机离心叶轮约3/4相对弦长位置轮缘处开槽引气,在轴流进口导叶叶片表面开孔喷气,进行3维数值模拟计算,并与不带引气和喷气系统的原始压气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防冰引气会引起组合压气机的性能降低,喘振裕度减小;轴流前2级由于折合转速下降,近工作点效率略有提高,但喘振裕度减小;离心级特性线向小流量方向移动,效率降低,稳定工作范围减小。  相似文献   
164.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流道变几何的二元进气道设计方案:通过下流道的开关,实现进气道压缩角和收缩比的调节,使得进气道能够适应更宽的工作范围,并能兼顾与飞行器和燃烧室的一体化设计.研究表明:该方案可在保证原有双模态冲压发动机进气道高来流马赫数性能不变的前提下,将自起动马赫数降至引射/亚燃模态过渡点附近,该方案自起动马赫数为2.8;低来流马赫数时进气道具有较高的流量系数(来流马赫数为3.0时达到0.62)、较高的总压恢复系数(来流马赫数为3.0时达到0.79)和较低的阻力(低来流马赫数时降低了30%多).   相似文献   
165.
变几何涡轮叶栅叶端小翼的气动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杰  郑群  刘鹏飞  魏明 《航空学报》2016,37(12):3615-3624
针对大子午扩张变几何涡轮在可调静叶转动时旋转轴端严重恶化端区流场的问题,提出在可调静叶的机匣端部应用小翼结构的方法以克服这一问题并减少叶端间隙泄漏流动。应用数值方法和标准k-ω两方程湍流模型,并结合低速风洞试验,首先研究了可调静叶栅小翼端部流场及损失分布,并考虑了可调静叶转动的影响,随后给出了叶端凹槽状小翼结构,并评估了其气动性能以及对间隙变化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可调静叶栅中应用叶端小翼不但可以避免可调静叶转动时旋转轴端恶化端区流场,还降低了叶端间隙泄漏驱动力,从而使得可调静叶在所有转角下都具有较好的端区流动性能,并且叶端小翼结合凹槽结构可以进一步减少间隙泄漏,总体上可调静叶栅总压损失系数降低了8.9%。  相似文献   
166.
A serie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conducted in both a 1.5 stage axial compressor model and a simplified planar cascade model. The cases with different blade sweep schemes in the cascade model were simulated with free-slip endwalls to minimize the influence of endwall 3-D(three-dimensional) flows.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e cascade model were discussed at first for getting a clear insight into the effects of blade sweep without other influences. And the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1.5 stage compressor model were discussed accordingly. The discussions focused on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meridional flowpath designs, i.e. constant mid radius (CMR) design, constant outer radius (COR) design and constant inner radius (CIR) design,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wept blad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st critical effect produced by blade sweep was attributed to the redistribution of local mass-flow-rate in blade spanwise direction. The change of meridional flowpath did not change the mass-flow-rate redistribution behaviors. However, the trends for local mass-flow-rate redistribution in compressor stage model showed some discrepancies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shown in the planar cascade model.   相似文献   
167.
航空发动机主燃烧室燃油总管流动换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优化发动机燃油管路设计并预防燃油结焦,对发动机典型工况下燃油总管和分管内部流动进行了数值研究,给出了速度和压力分布情况。对由于热气流的加热作用引起的燃油温升效应进行了传热计算。对总管及分管进行了热防护设计,并比较了不同热防护措施的隔热效果。结果表明:在计算工况下,油管出口质量流量满足设计要求;内外混合隔热方式可有效降低燃油温升,减小燃油过热引起结焦的可能性。提出了改善管内流动与换热特性的措施,例如增加空气隔热层,为恶劣热负荷条件下燃油管路热防护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8.
对一高压涡轮导向器扇形叶栅进行试验,发现相邻测试叶片流场的周期性较差,给导向器气动性能试验评估带来极大困难。对试验件的数值模拟亦给出了相同结果。为提高试验评估精度,采用几何设计和数值模拟迭代的方法,对试验件进行了改进设计。对改进试验件进行的试验表明,高压涡轮导向器扇形叶栅通道内的周期性得到明显改善,该试验结果可较为准确地评估导向器的气动性能。  相似文献   
169.
基于Navier Stokes(N-S)方程组对包括隔热屏、隔热屏内外流、大气外流在内的涡轮基组合动力(TBCC)发动机燃烧室/喷管进行了一体化的气/热耦合数值模拟,考虑了燃气组分输运、辐射换热等影响,研究了其在某典型飞行状态下TBCC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喷管筒体及隔热屏内外壁壁面温度、辐射换热热流及对流换热热流分布.结果表明:燃烧室/喷管筒体与对称面上下交线的壁面温度在轴向距离为0.5~2.6m内变化较小,在轴向距离为2.6~3.1m内急剧增加,在轴向距离为3.1~3.5m内急剧下降.之后,上交线筒体壁面温度沿流向减小,下交线筒体壁面温度先升高后降低.筒体壁面温度最高点在喷管下调节板收缩段,为1577K.隔热屏内壁面辐射热流在370~500kW/m2变化,上下交线处的辐射热流较外壁面的辐射热流约高300kW/m2,辐射热流沿流向先减小后增加.隔热屏外壁面辐射热流在50~200kW/m2范围内分布.   相似文献   
170.
大转角压气机静子叶栅附面层吹吸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大转角静子叶栅吸力面气流分离严重、总压损失较大的问题,根据二次流对主流进行引射的作用原理,采用附面层吹吸技术使主流自动贴近叶栅吸力面,并同时加速附面层内的低速气流。研究中使用FLUENT软件求解二维N-S方程,数值模拟采用吹吸气技术前后两种叶栅通道的流场。结果表明:采用附面层吹吸技术后叶栅的气动性能明显改善,气流转折能力增强,扩散因子增大,总压损失系数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