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42篇 |
免费 | 151篇 |
国内免费 | 254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203篇 |
航天技术 | 82篇 |
综合类 | 218篇 |
航天 | 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39篇 |
2021年 | 52篇 |
2020年 | 53篇 |
2019年 | 74篇 |
2018年 | 86篇 |
2017年 | 72篇 |
2016年 | 78篇 |
2015年 | 63篇 |
2014年 | 75篇 |
2013年 | 64篇 |
2012年 | 89篇 |
2011年 | 84篇 |
2010年 | 43篇 |
2009年 | 59篇 |
2008年 | 69篇 |
2007年 | 72篇 |
2006年 | 54篇 |
2005年 | 48篇 |
2004年 | 39篇 |
2003年 | 52篇 |
2002年 | 43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应用非定常动网格技术建立了锥形间隙孔型阻尼密封动力特性多频椭圆涡动求解模型,研究了锥形度和涡动频率对孔型阻尼密封泄漏特性与动力特性的影响,分析了锥形间隙孔型阻尼密封的抑振机理。结果表明:锥形间隙增强了孔型阻尼密封的泄漏直通效应,增加了密封泄漏量。在平均间隙相等的情况下,收敛间隙孔型阻尼密封泄漏量小于发散间隙孔型阻尼密封;在同一涡动频率下,刚度系数随着锥形度的增加而增大,阻尼系数随着锥形度的增加而减小;收敛间隙孔型阻尼密封具有较大的正直接刚度,增加了转子系统的固有频率,发散间隙孔型阻尼密封产生较大的负直接刚度;收敛间隙孔型阻尼密封具有较大的有效刚度和穿越频率,较小的有效阻尼,发散间隙孔型阻尼密封具有较大的有效阻尼,较小的有效刚度和穿越频率;在锥形间隙孔型阻尼密封结构设计时,需要同时考虑转子系统固有频率和同心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54.
S. Suresh S. N. Omkar V. Mani T. N. Guru Prakash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3,7(8):2114-602
In this paper, identification of dynamic stall effect of rotor blade is considered.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have the ability to identify the nonlinear dynamical systems from training data.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use of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for predicting the coefficient of lift (CZ) at high angle of attack. In our approach, the coefficient of lift (CZ) obtain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ind tunnel data) at different mean angle of attack θmean is used to train the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Then the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prediction is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ONERA OA212 airfoil data. The time and space complexity required to predict CZ in the proposed method is less and it is easy to incorporate in any commercially available rotor code. 相似文献
55.
56.
高速直升机前行桨叶概念旋翼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速直升机通过构型的革新,可以在保留直升机使用特点的基础上提高飞行速度,是直升机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对国外相继出现的各种构型的高速旋翼飞行器进行了简要回顾,介绍了采用前行桨叶概念旋翼构型的高速直升机,对前行桨叶概念旋翼的气动、动力学和操纵特性做了分析研究,并梳理了相关的在研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7.
以NASA Rotor 37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自循环机匣处理的引气位置在不同转速下对转子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循环机匣处理的引气位置和转子转速对转子性能的影响具有交互性,其本质原因在于转子在不同转速下处于近失速状态时,转子叶顶区域的流动状态不同,从而造成引气位置和叶顶堵塞区域的相对位置会随着转子转速的变化而变化,进而对转子的性能影响呈现出交互性。通过对三种转速下自循环机匣处理的引气位置对转子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知,引气位置位于转子叶顶堵塞区尾缘处时对转子叶顶区的流动堵塞抑制能力最强,极大地改善了转子叶顶区域的流通状况,对转子的失速裕度改进量最为有利,在100%、90%和70%设计转速下,失速裕度改进量的最大值分别为7.46%、8.52%、6.14%。此外,通过对转子叶顶的流场细节分析得知,不同转速下自循环机匣处理的引气位置位于转子近失速工况的叶顶堵塞区尾缘处时,在叶顶造成的高比熵区最少,对转子效率的降低幅度最小,于效率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58.
研究了一种新型自循环吸附动叶,分析了其主要实现结构以及自循环吸附的原理。新型吸附结构利用动叶旋转离心作用形成的驱动力抑制了叶表分离、叶顶二次流动,增加了叶顶附面层动量,提高了动叶效率及稳定裕度。通过与传统的机匣处理技术的对比,阐明了自循环吸附动叶的独特结构以及叶顶喷气技术优势。以Rotor37动叶为例,依据基本的吸气、喷气原则,开展了吸气槽、叶顶喷气孔以及动叶内腔等自循环典型结构概念方案设计,突破了带有动叶内腔的复杂网格生成技术,完成了自循环吸附动叶内腔以及叶片通道内的流动分析以及特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循环吸附技术优势明显,数值模拟证明其原理可行。 相似文献
59.
60.
基于充气前缘技术的旋翼翼型动态失速抑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动态失速的发生会在直升机旋翼桨叶和桨毂上产生高的交变扭转振动载荷,并限制直升机高速重载状态下的使用包线。本文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基于充气前缘(ILE)技术的SC1095旋翼翼型动态失速抑制进行研究,分析了ILE抑制动态失速的控制机理,获得了ILE结构布置和充放气方式对动态失速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ILE可以有效抑制动态失速的发生;ILE最大膨胀程度越大,其抑制动态失速的效果越好,但膨胀程度过大后抑制效果开始减弱;ILE在翼型上仰至最大迎角时恰好达到最大膨胀状态,其对动态失速的抑制效果最好;ILE保持最大膨胀状态的时间长短对抑制效果影响不大;在翼型上仰至不同迎角时开始对ILE充气会对动态失速抑制有较大影响;ILE整流段与翼型连接位置对动态失速抑制有很大影响,整流段越长,抑制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